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韩秀晨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12493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 1
二、社会生产方式 3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5
一、社会生产关系 5
二、社会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 6
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 8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学习意义 10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10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11
资本主义部分 14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14
第一节商品 14
一、商品的二因素 14
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17
三、商品的价值量 19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1
第二节货币 22
一、货币的产生 22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4
三、货币流通规律 27
第三节价值规律 28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28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29
一、货币向资本的转化 32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32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35
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36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36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8
三、资本的本质 40
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40
一、剩余价值率 40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1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3
四、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44
五、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45
方式的绝对规律 45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 46
一、工资的本质 46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47
三、工资的变动趋势 48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50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50
第四章资本积累 50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53
第二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55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 55
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58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60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62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62
二、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 63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66
第五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66
第一节资本循环 66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70
第二节资本周转 72
一、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 72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73
三、预付总资本的周转 75
四、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77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78
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81
第六章社会资本再生产 81
第一节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81
二、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83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84
一、社会总产品的三大交换关系 84
二、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87
第三节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88
一、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88
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90
三、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 94
第七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97
第一节成本价格和利润 97
一、成本价格 97
二、利润 99
三、利润率 100
第二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03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03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06
三、平均利润的作用 109
四、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10
第八章剩余价值的分割 113
第一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13
一、商业资本 113
二、商业利润 115
三、商业剥削的特点 117
第二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118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 118
二、利息与利息率 120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21
第三节资本主义地租 123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23
二、级差地租 124
三、绝对地租 127
四、土地价格 128
根源和必然性 129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129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129
第九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29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必然性 130
第二节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32
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32
二、周期性危机的物质基础 134
三、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135
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 138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 138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138
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139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 139
第十章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 144
第一节生产集中和垄断 144
一、垄断的形成 144
二、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145
三、垄断下的竞争 146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47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 148
二、金融寡头的统治 150
一、金融资本的形成 150
第二节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50
三、战后金融资本的新发展 151
第三节资本输出 152
一、资本输出的形成 152
二、资本输出的实质和后果 153
三、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154
第四节国际垄断同盟 156
一、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156
二、当代国际垄断同盟 157
第五节列强分割世界领土 159
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159
二、新殖民主义的出现 160
第十一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62
第一节具有腐朽性的资本主义 162
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趋势 162
二、食利者阶层的扩大和食利国的形成 164
三、国民经济的军事化 165
四、严重的债务经济 166
五、政治上反动倾向加剧 167
六、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168
第二节具有垂死性的资本主义 169
一、关于“垂死性”的含义 169
二、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完备的物质条件 171
三、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进一步加剧 173
四、资本主义灭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176
一、劳动者个体经济 180
第一节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 180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180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80
社会主义部分 180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 182
关系的基础 182
第二节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184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84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86
第三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形式 190
二、私营经济 191
三、中外合营企业 193
四、外商独资企业 195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7
第一节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197
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197
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的必然性 199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与 201
计划经济的统一 201
不可逾越的阶段 203
一、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03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义 203
二、商品经济的共性和社会主义 204
商品经济的个性 204
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义 205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与竞争 206
一、价值规律的作用特点 206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207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 209
一、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11
经济机制的依据 211
第四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 211
运行机制 211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含义 212
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形式 212
第十四章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214
第一节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214
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14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14
二、其他分配方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16
内容租要求 218
一、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 218
第二节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 218
二、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220
三、其他分配方式的内容和特点 222
第三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政策 225
一、我国现阶段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5
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政策 227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 231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企业 231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作用 231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作用 233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方式 236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权”分离的 236
客观依据 236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多种经营方式 238
三、农村集体经济的联产承包方式 240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体制 241
一、企业厂长(经理)负责制 242
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244
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245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247
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和作用 247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 247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 249
三、社会主义商业 251
第二节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253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 253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 255
三、我国的货币政策 257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 258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58
二、社会主义市场的作用 259
三、社会主义市场价格 260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财政和信贷 264
第一节社会主义财政 264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职能 264
二、社会主义财政的作用 267
三、社会主义税收 270
第二节社会主义信贷 272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形式和作用 272
二、社会主义银行和资金市场 275
三、社会主义利息 278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280
第一节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内 280
在的本质要求 280
一、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物质保证 280
二、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根本途径 28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 284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 286
力必须解决的历史课题 286
一、实现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的关系 286
二、生产的商品化和生产的社会化的关系 288
三、工业化、现代化和生产商品化的关系 289
第三节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 289
技术的现代化 289
一、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290
二、我国现代化四个方面的关系 291
三、我国“四化”建设的历史展望 293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295
第一节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和基本依据 295
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 295
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296
第二节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 298
一、我国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298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的第二步战略任务 300
第三节两种发展战略模式及其转换 301
一、我国原有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302
二、新旧两种模式的转换 304
第四节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战略措施 306
一、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上 306
二、加快科技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308
三、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310
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效益、速度和比例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效益 313
二、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 314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315
第二节社会主义发展的速度 317
一、经济发展速度的意义 317
二、影向经济发展速度的因素 319
三、确定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则 320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比例 321
一、社会主义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依据 321
二、社会再生产的主要比例关系 322
三、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按比例发展的手段 324
第四节经济效益和速度、比例的关系 325
一、效益和速度的关系 325
二、速度和比例的关系 326
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328
一、世界经济的整体性 330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30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开放的依据 330
二、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 331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333
四、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334
关系的基本形式 335
一、对外贸易 335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 335
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337
三、引进技术和出口技术 337
四、国际劳务合作 338
第三节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 339
六、对外经济援助 339
一、经济特区 339
五、发展国际旅游业 339
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341
三、建立经济开放区 343
关系的基本原则 344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 344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344
四、发展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 344
二、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345
三、坚持经济效益的原则 346
四、坚持统一对外的原则 346
结束语 348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