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 下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阶段 增订第5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苏联科学院院士A·M·鲁缅采夫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60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 下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阶段 增订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下册) 1
导言 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 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8
第一篇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2
第一章 社会主义形成的经济规律性和社会主义的各发展阶段 12
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前提和实质 13
§1.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然性及其实质 13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然性 16
过渡时期的共同规律 17
§2.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经济成分 20
过渡时期经济的多成分性 20
社会主义成分的产生及其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21
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6
过渡时期的矛盾 30
过渡时期的经济规律 31
§3.多成分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化 34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经济政策的实质 34
社会主义工业化 38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0
文化革命 45
§4. 社会主义的胜利 46
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46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绝对统治地位 48
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特点 52
§5. 社会主义的几个经济成熟阶段 53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 54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55
发达社会主义和科学技术革命发达社 57
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60
§6.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的理论的批判 62
第二篇社会主义生产过程 69
第二章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69
§1.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70
作为经济范畴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 70
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管理 72
两种公有制形式和两类社会主义企业 76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人所有制 80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的发展 82
为自己、为社会的自由劳动 83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性质和经济利益 83
直接社会劳动 85
劳动的普遍性 86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利益 88
§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90
保证社会全体成员享有充分福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90
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9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 93
基本经济规律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96
作为经济范畴的生产效率 97
§4.社会主义生产效率 97
成熟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效率 99
§5.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的批判 101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105
§1.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客观基础和实质 105
有计划地发展生产的客观必然性 105
作为经济范畴的 110
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性 110
§2.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113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内容 113
生产的计划调节 117
§3. 国民经济的最佳比例 120
社会需要的变化和生产结构 120
产品的社会效用 121
国民经济比例的最佳化 123
§4.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理论的批判 12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货币关系 128
§1.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关系的必要性和实质 12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关系存在的原因 12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的根本区别 130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及其属性 132
§2.劳动的二重性 134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新内容 134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 135
商品的价值量 136
关于完全劳动耗费量的计算 138
§3.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货币 140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必要性及其实质 140
货币的职能 141
§4.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146
价值规律的内容 146
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价格 147
商品关系的前途 150
§5.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社会主义制度下 150
商品货币关系的理论的批判 150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化 155
§1.计划化的科学依据 155
管理社会生产和计划化 155
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必然性和实质 156
计划化的基本原则 162
计划体系 167
§2. 计划化的组织和方法 167
科学预测 170
计划化的综合法、系统法 173
计划化方法的完善 174
§3.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化理论的批判 178
第六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要素。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 183
§1.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性质 183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基金 184
自然财富的合理利用 184
总劳动力 186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方式 187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协作 188
新型社会劳动组织 193
§2. 总劳动 194
生产劳动 194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195
有计划地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的过程 197
工作日 199
§3. 提高生产效率是增加社会总产品的主要源泉 200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 200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率的途径 204
社会主义制度下使用机器在经济上是否合理的标准 207
§4. 社会主义制度下技术进步的优越性 207
社会主义条件下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 213
农业中的技术进步 215
有计划地采用新技术 216
§5.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理论的批判 218
第七章 按劳分配。社会消费基金 223
§1. 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 223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24
按劳分配和社会经济平等 226
必要产品的两种分配形式 226
工资的实质及其级差的经济依据 228
§2. 工资 228
工资形式和工资制度 230
工资结构 232
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 233
§3. 集体农庄劳动报酬 235
集体农庄生产中按劳分配的特点 235
集体农庄劳动 236
报酬形式的发展 236
§4. 社会消费基金 238
社会消费基金的社会经济内容 238
社会消费基金的意义 240
§5.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报酬的理论的批判 24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积累和消费 243
§1. 社会主义积累 243
社会主义积累的实质 243
社会主义积累的源泉 244
§2. 积累和社会主义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246
劳动技术装备率的提高 246
社会主义生产的积聚和集中 249
§3.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252
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积累率 252
决定积累量的各种因素 253
积累和消费的最佳比例 254
社会主义积累的规律和社会全体成员福利的提高 258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 262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263
§4.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和消费的理论的批判 264
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经济核算关系体系 270
第九章经济核算原理 270
§1. 经济核算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实质 270
社会生产的基本经济核算环节 270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范畴的经济核算 274
§2.经济核算的组织 278
计划管理和企业在经营业务方面的独立性 279
企业的物质利益和物质责任 282
货币监督 285
§3.经济核算的形式 286
企业内部核算 287
全苏(共和国)联合公司和主管部的经济核算 288
第十章生产基金的循环和周转。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信贷 291
§1. 生产基金的循环 291
企业的生产基金 291
生产基金循环的三个阶段 292
基金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 295
基金的总循环 297
§2. 生产基金的周转 297
生产基金的构成 298
基金的周转时间和速度 300
§3. 固定基金 303
固定基金的结构 303
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305
折旧 306
折旧基金。折旧基金的利用和劳动资料实物形式的更新 308
固定基金利用效率的提高 310
§4. 流动基金和流通基金 313
流动基金 313
流动资金 314
流动资金的利用率指标 316
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的因素 317
生产基金的总周转 318
§5. 信贷及其在生产基金周转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信贷体系 319
社会主义条件下信贷的必要性和实质 319
社会主义的银行 323
§1. 社会主义企业费用 327
第十一章 企业费用。价格体系。纯收入和财政 327
企业费用的经济内容 328
社会主义企业费用的降低 332
§2. 经济核算制价格 337
工业产品价格的种类 337
批发价格是价格体系的主要环节 338
批发价格在经济管理中的利用 341
零售价格 346
§3. 利润和盈利率 348
企业的纯收入和集中的纯收入 348
周转税 349
利润 351
利润的分配 355
利润率和盈利率 356
§4. 社会主义社会的财政和财政体系 359
财政的实质和作用 359
财政体系及其主要环节——国家预算 360
第十二章 农业中经济核算关系的特点 364
§1. 农业企业中的再生产 365
生产基金循环的特点 365
集体农庄生产的计划化。农产品的国家收购 367
土壤的经济肥力 369
§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租关系 371
农业企业的额外剩余产品 371
额外剩余产品的两种形式。地租的形成 373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375
§3. 农业企业的收入分配 377
总产值。集体农庄的总收入和纯收入 378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379
用于全民需要的集体农庄产品 380
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特点 381
§4. 农产品的价格形成 381
产品成本和农业企业的盈利率 383
为农业企业的经营创造平等的经济条件 385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中经济核算关系问题的观点的批判 386
第四篇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 396
第十三章 社会总产品的扩大再生产 396
§1.社会总产品的结构 396
社会总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396
最终社会产品 399
社会再生产中的国民收入 402
社会再生产和国民财富 404
§2.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405
社会总产品的结构。社会总产品各部分的补偿问题 405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408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410
§3.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速度和比例 413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速度及其集约化 413
扩大再生产的集约化途径 414
扩大再生产的增耗基金形式和节约基金形式 416
社会再生产效率的标准 417
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之间的比例变化 418
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比例的完善 420
社会产品生产和分配的部门间平衡表 422
编制和分析部门间平衡表时对数学方法的运用 424
社会再生产的地区比例 426
积累基金和投资效益问题 42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商品流通 433
§1. 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的作用 433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流通的实质和职能 433
商品流通和生产 435
商品流通和消费 436
及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438
产中的作用 440
商品流通的形式 440
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 440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和有计划地组织供求 442
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的特点 442
社会主义制度下对 443
供求关系的计划调节 443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财政、信贷和货币流通 449
§1. 财政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作用 449
财政和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449
财政是扩大再生产的货币来源 451
财政在保证科学技术进步和完善社会再生产比例方面的作用 452
§2. 信贷和银行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作用 455
信贷体系和社会总产品的再分配 455
信贷在为社会再生产提供货币资金和改善其比例方面的作用 456
§3.有计划的货币周转及其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作用 459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货币 459
货币周转及其在再生产过程中的意义 461
货币流通的稳定性 462
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的确定 463
财政平衡表 464
§4.国民经济平衡表 467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逐步成长为共产主义的规律性 472
§1.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72
社会主义经济和共产主义经济的共同特征和各自的特点 472
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 476
§2. 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建立 478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技术结构的变革 478
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主要的经济任务 483
§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成长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485
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所有制 485
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的工作的发展 487
为社会劳动成为人的生活第一需要 489
按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分配生活资料 492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的发展 494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一些问题的观点的批判 496
第五篇两个世界经济体系 505
第十七章 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505
§1. 新型的世界经济 505
社会主义国际分工 505
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实质 508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在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510
拉平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512
§2.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 514
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实质 514
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 515
§3.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合作的机制和形式 521
协调计划 521
国际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 523
科学技术合作 527
国际贸易和结算 528
共同兴建工业项目 531
国际经济组织 532
第十八章 两个世界经济体系的竞赛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的必然性 534
§1. 两个世界社会体系的经济竞赛 535
经济竞赛的必然性和实质 535
经济竞赛的指标 538
经济竞赛和科学技术革命 540
社会主义在生产发展速度方面的优越性 543
按人口平均的产量指标和劳动生产率指标 544
两个世界体系的经济竞赛和社会主义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548
§2. 社会主义国家同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 550
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 550
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 552
两个世界体系经济竞赛的发展 554
§3. 两个体系的经济竞赛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的必然性 554
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的加强 556
对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有关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两个世界体系进行经济竞赛的理论的批判 559
第六篇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564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564
§1. 十月革命前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理论 564
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经济理论 564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制定 566
列宁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创立 569
§2.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在从十月革命到社会主义在苏联胜利的时期的发展 569
关于过渡时期经济学说的发展 575
二十年代对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的讨论 579
§3.社会主义在苏联胜利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581
对经济规律问题的探讨。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581
对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经济问题的探讨 585
发达社会主义概念的制定 586
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问题的研究 590
§4.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现代反共主义、右倾和“左”倾修正主义的斗争 592
结束语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