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代财政史稿 上 第1分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唐代财政史稿  上  第1分册
  • 李锦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24444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1306页
  • 主题词:财政-经济史(地点: 中国 年代: 唐代) 经济史-财政(地点: 中国 年代: 唐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唐代财政史稿 上 第1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唐前期的财务行政及财政机构 13

第一章 唐前期的财务行政 15

一、支度国用(预算) 15

(一)支度国用计划编制的基础 17

1.收入方面的基础——计帐与户部折算 17

2.支出方面的依据——八月都帐 27

(二)支度国用计划的内容和特色 30

1.支度国用计划(度支奏抄)的内容 30

2.支度国用计划(度支奏抄)的特色 38

1.中书门下审议奏抄和发日敕 47

(三)支度国用计划的审议、实施和审计 47

2.支度国用计划的实行:尚书都省与金部、仓部的作用 51

3.支度国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审计:尚书都省与比部 54

(四)支度国用与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 57

1.量入为出财政原则是度支支度国用的指导方针 57

2.量入为出财政原则得以实现的条件 59

(五)《长行旨》及其在支度国用中的意义 63

1.《长行旨》的性质与内容 63

2.《长行旨》的意义 68

二、财政立法 72

(一)唐代法制的四种形式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 73

3.器物 78

1.唐律、令中的财政法 79

(二)唐前期财政立法的内容 79

2.唐格、式中的财政法 90

(三)财政法在财务行政中的意义和作用 99

1.财政法的建立及变化与当时经济形势、财政重点的关系 99

2.财政法贯穿于唐前期一切财务行政之中,是进行一切财务活动的法制依据 102

三、征收赋税 104

(一)征税的过程及手续 104

1.乡是征税的基层单位 104

2.州县的赋税征收 112

(二)唐前期赋税的征收特点 117

四、经营公产公业 122

(一)土地经营 122

1.屯田的官吏系统及管理制度 123

2.宫苑及其他园苑经营 130

(二)官营高利贷 134

1.对《唐六典》比部郎中员外郎条错简的考证 134

2.比部是公廨本钱的行政管理机构 139

(三)官手工业及监牧经营 144

五、财富的管理及使用 146

1.初至奏闻 147

(一)税收的输纳程序 147

2.输场简纳 148

3.立铭书题 153

4.书牒为案 156

(二)仓库的设置及管理 157

1.京都库藏的设置 158

2.仓库管理 161

(三)财务支出 165

1.支出制度 165

2.支出程序 172

3.出给文书制度研究 178

六、管理市场、控制物价 208

(一)管理市场 208

1.《唐六典》、《唐会要》关于两京设市记载之歧异 208

2.互市监 211

3.市场管理 212

(二)控制物价 214

1.唐前期物价的制定情况 214

2.和市、折纳、平赃中的物价问题 219

3.控制物价的手段——和籴 220

七、财务勾检 225

(一)勾检效率 225

(二)勾检收支及勾历、勾帐制度 230

1.收支勾检 230

2.自勾 232

3.他勾 234

4.勾帐与勾历 237

(三)勾征 249

附录:关于伯二七六三背、二六五四背及三四四六背文书整理的一些意见 261

一、中央财政机构及其相互关系 290

第二章 唐前期财政机构之间的关系 290

(一)户部四曹间的关系 291

1.户部与度支的关系 291

2.度支与金部、仓部之间的关系 293

3.金部与仓部之间的关系 296

(二)尚书省六部中其它与财政有关的机构 298

1.工部四曹 298

2.其它兼掌财务的机构 299

(三)太府、司农及其它兼掌财务之寺监与尚书省的关系 301

1.太府、司农与其它兼掌财务之寺监 301

2.太府、司农及其它寺监与尚书省的关系 304

二、比部、御史台、尚书都省、左右监门卫在财政中的作用 309

(一)比部在财政中的作用 309

(二)御史台在财政中的作用及其与其它财政机构的关系 312

1.御史台在财政中的作用 312

2.御史台与其它财政机构的关系 317

(三)左右监门卫在财务中的作用 324

三、中书门下省在财务行政中的作用 325

(一)预算编制时中书门下省的作用 325

(二)临时支用及制度变革时中书门下省的作用 327

(三)特殊支用时中书门下省的作用 328

四、中央与地方财政机构的关系 330

(一)中央财政机构与分布于地方的公产公业经营机构的关系 330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机构的关系 332

五、官吏职能间的关系 339

(一)财政中的四等官之设及长官、通判官、判官之间的关系 340

1.财政中的四等官 340

2.通判官 341

3.判官 343

(二)主典在财务行政中的作用 348

1.典的构成 348

2.财政典的种类 350

3.典的作用 365

(三)直官 371

1.将作、少府、司农、太府等寺监的伎术直官 373

2.户部、度支、比部等司的非伎术直官 374

小结 379

第三章 唐前期财政机构的渊源 381

一、户、工部四曹的出现及完善 382

(一)尚书、尚书郎的出现 383

1.三公掾属 383

2.诸卿职能的逐渐缩小 385

3.尚书、尚书郎的出现与完善 386

1.户部尚书及四曹 389

(二)户部、工部尚书及其四曹的出现与完善 389

2.工部四曹 392

二、司农、太府、少府等寺监 394

(一)司钱谷机关的分、合、分 394

(二)少府与太府的分离 400

三、比部、御史台 403

(一)比部——财务审计机构的发展 403

(二)御史台 407

第二编 唐前期的财政收入 413

第一章 赋税收入 415

一、租庸调及其在唐前期财政史上的作用 416

(一)租庸调的内容 416

1.以庸代役的普遍化 416

2.租调的品种、数量及其折纳 424

(二)租庸调——均田制下名税丁而实税田的完善税制 450

二、户税、地税 468

(一)户税 468

1.户税的出现及其与杂税的关系 469

2.别税对户税征收方法的影响 476

3.户税的税额 483

4.户税的征收对象 486

5.户等的标准 491

6.户税在唐前期财政史上的地位 495

(二)地税 500

1.地税的出现及发展 501

2.地税的征收依据——青苗簿 508

3.义仓税成为国家正式税收的时间 514

4.地税贮存的仓廪问题 518

5.义仓的支用特色 521

6.民间贮粮的性质及作用 524

7.地税向两税的过渡 527

三、资课 531

(一)资与课 533

1.纳庸阶段 542

(二)资课的发展过程 542

2.资课与番役并存阶段 543

3.资课成为国家重要税收的阶段 546

(三)资课在国家财政中的作用 557

1.资课总收入推算 558

2.资课的作用 562

3.资课——超越庸的新税制 568

(一)税草 571

四、附加税 571

1.税草的性质——地税的附加税 572

2.税草的用途 574

(二)脚钱 578

(三)仓窖、裹束税 584

1.仓窖税 584

2.裹束 585

(四)加耗 586

(一)籍帐钱 589

五、各种杂税 589

(二)商税与江南化 593

1.埭税 593

2.除陌 595

3.外商税 598

(三)各种杂科税 599

1.临时别差科 600

2.地方杂税及其被户税融纳的趋势 605

3.各种杂科敛 611

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税制——轻税 612

(一)岭南诸州税米 614

1.岭南税米为国家税收 614

2.岭南税米的性质——折租 616

3.“半输者,准下户之半” 618

1.蕃胡的户等 620

(二)蕃胡内附者税银、羊 620

2.蕃胡的含义 621

小结 624

第二章 特种收入 626

一、贡献 626

1.每年常贡 627

(一)贡献的种类 627

2.杂贡 628

3.别索贡 630

4.访求贡 631

5.折造贡 632

6.额外献 633

7.绝域贡 637

(二)贡献中的几个问题 638

1.县是每年常贡的基层单位 638

2.羁縻州贡及外蕃贡 638

3.纳贡的官吏 641

(三)贡献的入库情况 642

二、勾征 644

(一)勾征、逋悬、欠负的区别 646

(二)勾征的内容 648

(一)回残 654

三、回残剩利 654

(二)剩利 660

四、赃、赎、罚、没等收入 664

(一)赃钱 665

1.《唐律》中有关赃钱的规定及执行情况 665

2.平赃定估的变化——商品经济的作用 666

3.赃钱在财政中的作用 668

(二)赎钱 670

1.赎铜者的身份 670

2.唐前期赎铜制的变化 672

3.赎铜的特点及其在唐前期财政上的作用 674

2.渎职罚 675

(三)罚钱 675

1.不耕织罚 675

3.水罚 677

4.买田罚 678

5.关罚 679

(四)没入 679

1.伪滥之物交易者 680

2.私度关之物 680

3.违式之物 680

4.家资没官者 680

第三章 公产公业收入 683

1.屯田的设置及屯田上的劳作者 683

一、田产收入 683

(一)军州屯田 683

2.屯田收入估计及其在唐前期财政中的作用 688

(二)牧田、驿封田、馆田、长行坊田 693

1.监牧屯田 693

2.驿封田 695

3.馆田 696

4.长行坊田 700

(三)公廨田、城田、宴设田 702

1.公廨田 702

2.宴设田、城田、亭田 712

1.庄田 715

(四)庄田、籍田、园苑 715

3.园苑 718

2.籍田 718

(五)东宫田苑 719

二、高利贷及庸赁收入 721

(一)本钱出举 721

1.公廨本钱及食利本钱 721

2.其它本钱出举 730

(二)仓粮籴粜、出举 741

1.常平仓 741

2.交籴 747

3.仓粮出举 753

(三)庸赁收入 757

三、采造收入 762

(一)采取收入 763

1.木材 763

2.薪炭 765

3.茭苇蒲荷等 768

4.花草、药物 769

5.鱼类、鱼膏 770

6.特种土 770

7.冰 772

8.矿物 773

9.盐 777

1.食物 782

(二)造物收入 782

2.衣饰 784

4.砖石 787

5.甲仗 787

6.纸笔 788

7.车船竹索等 789

8.铸钱 793

小结 796

第三编 唐前期的财政支出 803

一、官吏待遇 805

第一章 供国 805

(一)官禄 806

1.唐前期给禄制的变化及给禄的依据——本品 806

2.贮米 811

3.给禄与考课 812

4.官禄的总数估计及其来源 814

(二)职田 818

1.职田的设置及数量 819

2.职田的废置时间 820

3.职田的收入 824

4.阙官职田 826

1.京官俸料 830

(三)俸料钱 830

2.外官料钱 841

(四)官吏厨食 850

1.常食料 851

2.小食料、午时粥食料 856

3.设食料、设会料 862

4.节日食料 866

5.外官食料 866

(五)会赐 872

(六)章服、仪仗 875

1.章服 875

2.仪仗 876

1.营墓夫 881

(七)葬费 881

2.祭赠物 883

3.丧葬之具 883

4.赗赙 884

(八)特殊官吏的待遇 886

1.宰相 886

2.员外官、检校、试、判、知、摄等官 887

3.散官 892

4.致仕官 895

5.兼官 896

6.使 898

7.胥吏衣粮等 905

二、祭祀、朝会、宾客等礼仪支出 921

(一)祭祀支用 921

1.祭料 924

2.祭祀中的其它费用 934

(二)朝会 949

1.陈设仪仗费 949

2.衣服、酒食及赐束帛等 951

3.其他礼仪费用 952

(三)宾客 952

1.外蕃使人招待费 953

2.给赐 964

3.羁縻州及外蕃封赏官吏的待遇 971

4.互市费 973

5.和亲费 978

三、交通运输费用 983

(一)馆驿 983

(二)长行坊 1007

(三)函马及广明五戍 1024

(四)车坊 1030

(五)其它交通运输等费用 1041

1.转运 1041

2.津梁 1049

四、行政费用 1054

(一)官司纸笔费用 1056

1.官奴婢费用 1066

(二)官奴婢费用及流放刑徒、诸司色役人给粮 1066

2.流放刑徒给粮 1072

3.诸色人夫给粮 1075

五、赈恤、兴利除害、水利、物价、兴造等 1078

(一)赈恤费 1078

(二)除害费 1083

(三)水利费 1085

(四)调整物价费 1091

(五)兴造费 1093

六、教育、图书、修史费用 1097

(一)教育 1097

1.学官待遇费 1098

2.学生衣食费 1101

3.学院校舍费 1104

4.学生免役所造成的财政损失 1107

5.学校释奠费 1107

(二)图书 1109

1.纸笔墨等抄书原料费 1111

2.抄手校书等待遇及抄手粮料价钱 1113

3.访书费 1115

4.修撰费 1116

5.大规模校书、编目时供拟费 1116

(三)修史费 1117

七、宗教费用 1121

(一)寺观兴建修理费 1122

(二)僧道所免税额 1126

(三)寺观田减少公产收入 1131

(四)斋醮行香费 1132

小结 1134

第二章 供御 1144

一、皇帝、后宫支出 1144

(一)皇帝个人支出 1144

1.皇帝御膳及诸陵上食 1144

2.皇帝衣饰、车舆、杂物等 1149

3.闲厩马费用 1152

(二)后宫费用 1156

二、东宫费用 1161

(一)田宅费 1164

三、诸王、公主费用 1164

(二)俸料、廪物、资装费 1165

(三)车服、奴婢、手力费 1168

(四)食实封 1170

小结 1175

第三章 供军 1179

一、陇右监牧费 1179

二、禁军及京师宿卫兵费 1184

(一)北衙禁军费 1184

(二)南衙卫兵费 1187

三、边兵费 1194

(一)军器 1194

1.军马粮料 1213

(二)军粮 1213

2.边军粮料 1219

(三)军衣赐 1235

1.赏赐 1235

2.行赐 1242

3.衣赐、别支计赐 1246

(四)其它杂费 1258

1.征行官禄、料及折冲府官待遇 1258

2.战赏费 1262

3.宴设费 1262

4.兵士其它待遇 1265

小结 1271

余论 127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