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期货业发展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 6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中国期货业协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7636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48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期货市场-经济发展-研究-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期货业发展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 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场外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1
一、引言 2
二、境外场外商品衍生产品市场分析 3
(一)境外场外商品衍生产品的主要类型分析 4
(二)场外交易风险分析 4
(三)场外交易市场参与者分析 5
(四)境外场外商品衍生产品的开发流程 6
(五)案例分析——高盛、深南电事件 7
(六)金融危机后的启发 10
三、场外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 11
(一)场外商品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原则 11
(二)场外商品衍生产品的开发框架 12
(三)场外衍生产品设计的重点 12
四、基本场外商品合约形式的设计与定价 16
(一)场外远期的设计定价讨论 16
(二)场外互换的设计定价讨论 18
(三)场外期权的设计定价讨论 20
(四)结构化衍生品的设计定价讨论 22
五、场外衍生品设计定价方案实例 23
(一)场外衍生品设计定价流程概述 23
(二)方案实例 23
六、中国发展场外商品衍生产品市场的讨论 29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9
(二)我国发展场外市场的需求和益处 30
(三)我国场外商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及不足 31
(四)我国开发场外衍生品业务问题梳理 32
(五)我国发展场外商品衍生品市场的启发 33
跨境期货交易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 37
一、境外市场跨境期货及衍生品交易中对本国投资者保护的经验和国际惯例 38
(一)跨境期货交易概念及发展趋势 38
(二)境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对跨境期货(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及对投资者保护的相关规定与案例 39
二、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期货(衍生品)市场时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46
(一)个人及机构投资者 46
(二)国内期货中介机构代理投资者境外投资时的职责与义务 57
三、对我国境外期货代理交易发展经验总结与教训 59
(一)我国境外期货代理交易发展的历史 59
(二)对我国境外期货代理交易发展经验总结与教训 60
四、对我国建立跨境期货及衍生品交易中对本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建议 61
(一)对《期货法》立法中保护跨境交易中本国投资者制度的建议 61
(二)监管规则调整的建议 62
(三)行业机构在保护跨境交易中本国投资者所采取措施的建议 63
境外期货交易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及借鉴研究 65
引言 66
第一部分 期货交易纠纷的类型、特点与解决方式 66
一、期货交易纠纷的类型 66
(一)我国及台湾地区期货交易纠纷的主要类型 66
(二)美国期货交易纠纷的主要类型 67
二、期货交易纠纷的特点 68
(一)期货纠纷案件的时效性要求高及标的金额大 68
(二)期货交易纠纷案件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 69
(三)期货纠纷案件复杂、处理难度大 69
(四)诉讼处理难以保障期货公司的合法权益 69
三、期货交易纠纷的解决方式 69
(一)我国现今解决期货交易纠纷的方式 69
(二)美国期货交易纠纷的解决方式——ADR 70
第二部分 境外期货交易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的经验 71
一、境外期货交易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经验 71
(一)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裁判 71
(二)美国期货协会(NFA)的仲裁 73
(三)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仲裁 76
二、境外期货交易纠纷调解解决机制的经验 78
(一)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 78
(二)我国台湾证券投资者及期货交易人保护中心调解程序 80
第三部分 我国期货交易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的构建 82
一、我国期货交易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构建 82
(一)我国构建期货交易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模式选择 82
(二)建立我国期货交易纠纷行业内仲裁解决机制的必要性 83
(三)建立我国期货交易纠纷行业内仲裁解决机制的可行性 86
(四)建立我国期货交易纠纷行业内仲裁解决机制的障碍及突破 87
(五)构建我国期货行业内仲裁制度的具体设想 89
二、完善我国期货交易纠纷调解解决机制的设想 94
(一)进一步细化调解机构的职责 94
(二)明确受案范围 94
(三)保证经费来源 94
(四)调解员的范围与义务 94
(五)规范调解程序 94
结论 96
附录1 课题主要附表 98
附录2 我国期货交易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应用指引 106
附录3 中国期货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建议稿 132
附录4 中国期货业协会调解规则完善建议稿 139
附录5 美国期货业协会仲裁规则(中文版) 147
期货公司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研究 165
引言 166
第一部分 全球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经验与借鉴 166
一、基本概念 166
(一)风险 166
(二)风险分类 167
(三)风险管理体系 167
(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168
二、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经验与借鉴 169
(一)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169
(二)国内主要金融机构与期货公司业务风险点对比 169
(三)先进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经验借鉴意义 172
第二部分 我国期货公司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175
一、传统业务风险 176
(一)信用风险 176
(二)流动性风险 176
(三)操作风险 176
二、创新业务风险 177
(一)创新业务简介 177
(二)创新业务风险种类 179
三、现有风控体系评价 181
(一)期货公司风控现状 181
(二)风控体系评价 182
第三部分 期货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要点 183
一、期货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特征与目标 183
(一)全面性 183
(二)数量化 183
(三)系统性 183
(四)前瞻性和开放性 183
(五)针对性和实用性 184
二、期货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要点分析 184
第四部分 期货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流程设计 185
一、风控战略和目标的制定 186
二、风险识别 186
(一)风险识别的目的 186
(二)识别风险的主要技术 187
(三)微观期货公司业务特征与风险识别 187
三、风险的评估与计量 188
(一)市场风险的计量 188
(二)信用风险的计量 191
(三)流动性风险的计量 195
(四)操作风险的计量 197
(五)政策风险 199
四、风险管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 200
(一)风险分散 200
(二)风险对冲 200
(三)风险转移 201
(四)风险规避 201
(五)风险补偿与准备 201
(六)风险监控 201
五、风控效果评价 201
(一)Kupiec失败率检验法 202
(二)动态分位数测试法 202
第五部分 期货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系统解决方案 202
一、系统架构 203
二、市场风险管理系统 204
(一)敏感性分析 207
(二)在险值(VaR)计算 211
(三)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214
(四)市场风险对冲 214
第六部分 期货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架构 215
一、常见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优缺点 215
二、期货公司风控组织架构建议 216
三、期货公司风控组织权责分配 217
第七部分 针对创新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217
一、传统业务到创新业务的新途径 217
(一)国外期货公司的业务结构 217
(二)在全面风险管理平台上的传统业务风险管理 218
二、将创新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19
(一)创新业务的风险识别 220
(二)创新业务的风险计量 222
(三)创新业务的风险管理 224
(四)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控和风控效果评价 225
(五)将创新业务风控的组织架构纳入原有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225
结论 228
附录1 期货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229
附录2 创新业务纳入全面风控体系的举例说明 235
附录3 借鉴直接市场接入的程序化交易风险管理建议 241
附录4 国际期货公司风险案例及启示 244
金融机构交叉持牌对期货公司发展的影响 249
第一部分 绪论 250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50
(一)研究背景 250
(二)研究意义 250
二、文献综述及已有研究回顾 250
(一)金融机构交叉持牌的相关文献及研究回顾 250
(二)期货公司发展问题的相关文献及研究回顾 251
(三)交叉持牌对期货公司发展的影响和相关文献及研究回顾 252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253
第二部分 国内外交叉持牌的回顾、现状与趋势分析 254
一、交叉持牌的定义 254
(一)交叉持牌的狭义定义 254
(二)交叉持牌的广义定义 254
(三)中国交叉持牌的归类 255
二、国外交叉持牌的发展历程 256
(一)国外交叉持牌的历史回顾 256
(二)国外交叉持牌趋势的两种发展轨迹 257
三、国内交叉持牌的现状与趋势 263
(一)国内金融格局演变的历史回顾 263
(二)国内金融业交叉持牌的现状和趋势 265
四、国外成熟经验对我国交叉持牌的借鉴意义 265
第三部分 期货行业及期货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267
一、交叉持牌趋势下的期货行业 267
二、四大因素制约期货公司发展 269
(一)盈利模式制约 269
(二)投资者认可度制约 271
(三)人才储备制约 271
(四)市场规模制约 272
第四部分 金融业交叉持牌背景下期货公司的战略选择 274
一、金融业交叉持牌中期货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 274
(一)优势(Strength) 274
(二)劣势(Weakness) 274
(三)机遇(Opportunity) 275
(四)挑战(Threat) 275
二、交叉持牌对国内外期货公司发展影响的案例研究 276
(一)美国期货公司案例研究 276
(二)中国本土期货公司案例研究 280
第五部分 金融交叉持牌环境下期货公司发展的建议 285
一、公司运营建议 286
(一)公司组织架构 286
(二)风险管理体系 287
二、资产管理业务操作建议 288
(一)制度流程设计 288
(二)产品设计 289
(三)客户发掘及维护 290
(四)人才队伍建设 291
三、交叉持牌公司资源配置建议 291
附录 293
期货公司线上营销渠道发展问题研究 295
第一部分 绪论 296
一、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简述 296
二、期货公司营销渠道发展现状 297
三、金融行业线上营销渠道发展现状 297
四、期货公司线上营销渠道发展问题 298
第二部分 期货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 300
一、期货公司的产品 300
(一)期货投资品种 300
(二)期货投资咨询服务 301
(三)期货相关资产管理服务 301
(四)期货相关风险管理服务 302
二、期货公司的客户 302
(一)单纯投机类 302
(二)风险管理类 302
(三)财富管理类 303
三、期货公司的营销渠道 303
(一)线下营销渠道发展现状 303
(二)线上营销渠道尝试 304
四、期货营销与商品营销的区别 305
(一)商品营销与金融产品营销的区别 305
(二)金融营销与期货营销的区别 306
第三部分 金融企业线上营销渠道探索 307
一、盈透证券线上营销渠道发展模式 307
(一)盈透证券简介 307
(二)线上营销渠道发展模式 308
(三)可借鉴之处 309
二、阿里巴巴金融发展模式 310
(一)阿里巴巴金融介绍 310
(二)阿里金融线上经营模式 311
(三)可借鉴之处 313
三、招商银行线上营销渠道发展模式 314
(一)招商银行的线上银行服务简介 314
(二)线上经营模式 314
(三)可借鉴之处 315
第四部分 期货公司线上营销渠道创新 316
一、期货公司线上营销的平台化运行模式 316
(一)期货公司产品的设计 316
(二)期货公司产品的生产 317
(三)期货公司产品的销售 318
(四)线上营销平台的架构 319
二、期货公司线上营销渠道发展策略 321
(一)信息技术支撑 321
(二)行业合作 322
(三)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323
三、线上营销渠道的风险管理 324
(一)法律与合规相关问题 324
(二)操作风险与管理 326
第五部分 总结与建议 326
一、研究总结 326
二、政策建议 327
(一)制度建设与创新 327
(二)独立第三方推动的线上营销渠道建设 328
三、研究展望 329
(一)发展理念与定位的问题 329
(二)运作模式问题 329
(三)运作机制问题 329
(四)监管问题 329
期货市场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研究 331
第一部分 引言 332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332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332
(二)我国期货市场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现状解读 332
(三)最新法规的修改 334
二、引入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的必要性 335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335
(二)我国期货市场现有制度的要求 335
(三)促进我国期货市场前进的根本要求 336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336
第二部分 境外期货市场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研究 337
一、美国期货市场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 337
(一)作为履约保证金的担保品范围和折算比例 338
(二)担保品托管方式 338
二、香港期货市场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 339
三、新加坡期货市场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 340
(一)作为履约保证金的担保品范围和折算比例 340
(二)充抵程序 341
(三)充抵费率计算 341
四、各国期货市场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综述与经验借鉴 342
(一)各国期货市场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综述 342
(二)各国经验的借鉴 342
第三部分 我国期货市场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设计 343
一、担保品扩展的可行性分析 343
(一)国债的可行性分析 344
(二)股票的可行性分析 346
(三)基金类担保品的可行性分析 347
(四)银行保函的可行性分析 350
(五)银行承兑汇票的可行性分析 353
(六)信用证的可行性分析 354
(七)外汇的可行性分析 355
二、担保品筛选与分类体系的建立 355
(一)股票类担保品筛选和分类体系建立 355
(二)其他类担保品筛选和分类体系概述 357
三、担保品折算体系的建立 357
(一)单个担保品的动态折算率计算 357
(二)担保品组合的动态折算率计算 360
四、担保品组合管理案例分析 364
五、基于投资者信用等级的折算率调整 366
(一)信用调整的必要性 366
(二)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 366
(三)基于信用等级的担保品折算率调整 368
第四部分 引入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后的风险管理 369
一、市场监管制度设计 369
(一)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369
(二)市场监管体系的具体实施 369
二、财务信息披露 373
(一)国内融资融券业务财务信息披露实践 373
(二)期货市场引入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后的会计处理 374
第五部分 信用交易与担保制度带来的挑战 376
第六部分 创新型信用交易模式初探 376
一、第三方质押融资信用交易模式 376
(一)境内外融资融券业务模式 376
(二)以质押融资为内容的信用交易模式 377
二、引入第三方保护的信用交易模式 378
第七部分 结论 379
附录 381
附录1 上海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质押数据 381
附录2 CME集团期货市场信用交易担保品范围 381
附录3 中国香港交易所期货市场信用交易担保品范围 383
附录4 期货公司个人投资者信用评级打分表(案例) 384
附录5 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融资融券业务模式对比表 386
期货公司创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389
第一部分 绪论 390
一、研究背景 390
(一)产品创新是期货业持续发展和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90
(二)期货创新产品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390
二、问题的提出 391
(一)期货公司创新产品缺乏有效的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 391
(二)本文研究的问题 391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392
(一)期货公司产品的含义 392
(二)期货创新的含义 392
(三)期货公司创新产品的含义与界定 393
(四)期货公司创新产品的构成要素 394
四、研究适用范围及意义 395
(一)课题研究的适用范围 395
(二)课题研究意义 395
第二部分 创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的经验研究 396
一、国外创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的经验借鉴 396
(一)欧美市场创新产品发展概况 396
(二)NASD关于审核创新产品的最佳实践指引 396
(三)IIROC关于创新产品审核的最佳实践 398
(四)FSA关于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 400
(五)高盛创新产品审核及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401
二、国内相关行业创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的经验借鉴 404
(一)银行创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分析 405
(二)证券公司创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分析 409
(三)基金公司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分析 411
三、本章小结 412
第三部分 期货公司产品创新发展现状和关键问题 414
一、期货公司产品创新发展现状 414
(一)产品服务创新 415
(二)产品设计创新 415
二、期货公司产品创新趋势 418
(一)量化对冲时代已经来临 418
(二)结构化产品将逐渐受到追捧 419
(三)程序化交易成为主流 420
(四)金融混业经营是大趋势 420
三、期货公司产品创新当前面临的问题 421
(一)多个期货品种存在流动性不足问题 421
(二)金融期货品种较少,无法满足机构投资需求 422
(三)政策层面支持力度不够,产品创新范围受限 423
(四)创新产品的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匮乏 424
第四部分 期货公司创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机制研究 425
一、期货公司创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425
(一)全面性原则 425
(二)客观性原则 425
(三)建立严格的风险监控和评价体系 426
(四)互动性原则 426
二、期货创新产品风险评估流程与体系设计 426
(一)期货公司产品创新的风险识别 426
(二)期货创新产品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427
(三)期货公司创新产品销售风险识别与评估 434
(四)投资咨询业务风险评估与管理 437
(五)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评估与管理 438
(六)风险管理服务子公司的业务风险评估与防范 440
第五部分 政策建议 441
一、基于期货公司层面的建议 441
(一)加强同业产品创新交流,建立行业内产品创新沟通机制 441
(二)建立产品审查政策和程序,规范新产品发行审核机制 441
(三)制定产品尽职调查制度,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 441
(四)构建产品风险评估体系,优化产品风险揭露机制 441
二、基于监管机构层面的建议 442
(一)规范创新活动,制订产品创新工作指引 442
(二)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放松对期货公司产品创新活动的管制 442
(三)适度提高创新业务审批效率,加快期货公司产品创新步伐 442
附录1 期货公司创新产品审核与风险评估实践指引 443
附录2 期货公司创新产品尽职调查表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