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高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
  • 何自立,张俊山,刘凤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1090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高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独特品质 1

二、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8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 1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8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论述 18

二、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要意义 2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征 23

一、从方法论层次上把握两种理论体系 23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假设方法的运用 25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实证和规范方法的运用 2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及其深化 36

第一节 价值是一切经济理论的基础范畴 36

一、缺乏价值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缺陷 36

二、价值理论是科学抽象方法的必然归宿 37

第二节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内容 38

一、价值的本质与价值实体 38

二、价值形式与货币 41

三、剩余价值的形态及其假象 44

四、虚拟资本及其膨胀 4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研究方法 49

一、从哲学世界观层次认识价值范畴的客观性 50

二、从社会生产关系的分析来看价值范畴的客观性 50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的辩证思想方法 51

第四节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51

一、价值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51

二、信息社会与价值理论的发展 52

三、经济全球化与价值的全球运动 54

四、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化与价值理论 5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其发展 55

第一节 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反面 55

一、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学术背景 55

二、马克思分配理论在其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56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及其形成逻辑 57

一、资本主义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 57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基础 58

三、“资本创造利润”假象的形成与巩固 59

四、“资本创造利润”观念的扩展 60

五、土地所有权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要求 60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假象 61

一、作为庸俗分配理论集中体现的“三位一体公式” 61

二、“三位一体公式”错误理论的思想方法 62

三、“三位一体公式”错误理论的阶级根源 63

第四节 次一级的分配关系对基本关系的掩盖 63

一、关于“按劳分配” 64

二、所谓复杂劳动和知识资本 65

三、关于“福利国家”的分配关系 67

四、关于公平与效率 6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及其发展新探 6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69

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方法论基石 70

二、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人: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72

三、运用系统发展的观点,在生产与交换的有机结合中研究企业问题 7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基本特征 79

一、在特定的经济关系中定义企业内涵 79

二、从资本统治下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中揭示企业起源 81

三、通过对不同分工形式的区分揭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83

四、劳动与劳动力的科学区分:破译契约关系的经济实质 86

五、在生产过程的考察中分析企业内部治理关系 8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发展 92

一、股份公司理论的发展 92

二、垄断组织的经济特征及实质 95

三、跨国公司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98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104

第一节 马克思的就业理论 105

一、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过剩人口 105

二、技术变革、分工与就业补偿 108

三、工资与产业后备军 1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业理论的发展 112

一、技术进步及就业的补偿机制 112

二、分工、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失业 114

三、工资与失业关系的探讨 117

四、周期性失业 122

五、自然失业率问题 124

六、经济全球化与失业问题 127

第三节 各国就业政策研究 129

一、失业的整体状况 129

二、各国失业治理政策及其局限 131

第四节 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 138

一、转变经济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39

二、将就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综合治理 139

三、加强高等教育发展和技能培训 140

四、以人为本,协调劳动关系,实行劳动重组 141

五、实行积极的劳动政策,进行创业扶持 141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 14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143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劳资关系分析 143

二、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劳资关系理论 145

第二节 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历史演变 152

一、劳资关系型式及其矛盾运动 153

二、20世纪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型式的辩证演变 157

三、不同劳资关系型式中工会及劳工运动状况 164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理论新探 17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技术 173

一、技术、技术进步及其分类 173

二、技术进步的主体 175

三、技术进步的动因 176

四、技术进步的作用 178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 180

一、科技是生产力 180

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 182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价值形成 184

一、技术本身不创造价值 184

二、技术对于价值形成有重要影响 185

三、技术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不同作用 187

第四节 技术进步与剩余价值生产 190

一、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191

二、技术进步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92

三、技术进步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93

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 195

一、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过程 195

二、技术进步与相对过剩人口 198

第六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危机 200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简述 200

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危机的影响 202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信用经济与虚拟资本理论 205

第一节 金融危机推动虚拟资本研究复苏 206

一、虚拟资本早期争论与虚拟资本研究的复苏 206

二、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研究 208

第二节 信用制度发展与虚拟资本深化 211

一、货币资本向生息资本转化中信用制度的重要作用 211

二、虚拟资本发展中的信用进化与信用深化 213

三、信用制度发展是虚拟资本发展的基础 214

第三节 虚拟资本发展与现代经济内涵与运行方式的变化 216

一、现实中的新问题与理论探索 216

二、现代虚拟资本发展:资产证券化与金融衍生工具 216

三、货币的虚拟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 221

四、现代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发展的特征 222

第四节 金融不稳定与现代金融危机 226

一、虚拟资本价格波动与金融市场波动 226

二、债务——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 228

三、现代金融危机——发达国家过度金融自由化的必然 231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及其在当代的解读 2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及其发展 235

一、列宁帝国主义时代理论 236

二、列宁帝国主义历史趋势理论 238

三、后列宁时代围绕垄断问题展开的争论 239

第二节 资本垄断方式及其在当代的转变 243

一、规模结构性垄断与垄断势力的形成 243

二、技术、产品市场垄断与垄断势力 247

三、技术、产品市场垄断主导性趋势及其形成 252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趋势 260

一、垄断势力与资本主义的停滞趋势 260

二、经济势力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261

三、当代资本主义产业组织关系的特点 265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69

第一节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形成 270

一、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70

二、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271

三、马克思国家理论形成的逻辑进程 273

第二节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分析范式 275

一、国家起源与本质 275

二、国家类型与作用 276

三、市民社会与国家 277

四、国家职能与异化 278

五、国家与意识形态 278

六、国家消亡 27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80

一、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学说 280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国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89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297

四、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议题 298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理论新探 313

第一节 制度的本质 313

一、制度的本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313

二、制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316

三、总结与比较 319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机制 320

一、制度变迁的机制: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320

二、制度变迁的机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324

三、总结与比较 327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锁定 328

一、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328

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锁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330

三、总结与比较 333

第四节 制度变迁的实践:经济转型 334

一、经济转型: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334

二、经济转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338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 341

第一节 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341

一、现代化的内涵 341

二、现代化的特征 34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343

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343

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47

三、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征 35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比较 359

一、西方现代化理论概述 359

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比较 36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363

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363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366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新探 37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 371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371

二、马克思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 372

三、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73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本质 375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375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78

三、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382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384

一、资本主义的演进和发展阶段 384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经济体制的特点 387

第四节 全球经济协调与全球经济秩序 390

一、国际经济协调: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390

二、国际经济秩序:反思与创新 392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理论新探 395

第一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395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源与流派 395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原因的剖析 396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解决途径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选择的探讨 400

四、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406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南北经济关系调整 408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危机 408

二、发达国家碳减排责任转嫁的条件与机制 411

三、南北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及其调整趋势 414

四、后京都时代发展中国家经济战略调整的建议 418

第三节 构筑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竞争力 420

一、我国减排政策体系的构建 420

二、提升环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方法 423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426

第一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 426

一、马克思早期的危机理论 427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的危机理论 428

三、《剩余价值理论》中的危机理论 429

四、《资本论》中的危机理论 430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分析范式 431

一、经济危机的一般可能性 432

二、经济运行的连续性与危机 433

三、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 434

四、信用与经济危机 435

五、周期性与经济危机 436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438

一、第二国际与苏联理论家视野中的危机理论 438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439

第四节 当前经济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448

一、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导致工资的下降 449

二、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诱发债务攀升 451

三、资产证券化助推虚拟经济膨胀 455

四、赤字型经济与资本回流压力的冲突击破金融泡沫 458

五、金融监管的缺失与最后贷款人的尴尬 462

六、结论与启示 463

参考文献 46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