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 基于吸收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  基于吸收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韦影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258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企业-社会资本-关系-技术革新-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 基于吸收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

一、制造业全球化与企业竞争战略 2

二、技术创新——从寻求技术诀窍到寻求合作者 5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8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兴起 9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10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关键概念 12

一、研究对象 12

二、关键概念 12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2

一、研究内容 12

二、结构安排 13

第五节 研究目标及方法 15

第六节 预期创新 16

第七节 本章小结 17

第二章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18

第一节 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18

一、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脉络 19

二、社会资本的定义与测量 26

三、社会资本研究述评 31

第二节 技术创新及吸收能力研究概述 32

一、技术创新研究概述 32

二、吸收能力的理论概述 35

三、技术创新与吸收能力研究现状述评 38

第三节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39

一、企业社会资本研究 39

二、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研究 45

三、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研究现状述评 54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6

第三章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以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例的分析 57

第一节 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与研究维度 57

一、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 57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维度 59

第二节 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第三节 企业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作用 63

一、结构维的作用 64

二、关系维的作用 64

三、认知维的作用 65

第四节 我国制药企业的实证研究 67

一、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67

二、制药企业与外部联系的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68

三、制药企业与外部联系的形式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70

四、社会资本理论对我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启示 7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78

第四章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基于吸收能力的概念模型 79

第一节 概念模型 79

第二节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 80

第三节 企业社会资本与吸收能力 82

一、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与吸收能力 82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与吸收能力 86

三、企业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与吸收能力 88

第四节 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 90

第五节 本章小结 92

第五章 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分析 95

第一节 研究设计 95

一、问卷设计 95

二、数据收集 97

三、变量的测量 100

四、分析方法 105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107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107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15

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20

四、讨论 127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31

第六章 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资本管理策略 132

第一节 技术创新模型概述 132

一、第一代至第六代技术创新模型概述 132

二、第四代技术创新模型简述 134

第二节 基于第四代技术创新模型的企业社会资本管理策略分析 135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41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43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143

第二节 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145

一、理论贡献 145

二、实践意义 147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148

参考文献 150

附录 问卷调查表 182

后记 18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