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哲学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哲学卷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尹继佐,高瑞泉(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5753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历史-中国-20世纪;哲学史-中国-20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哲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革命与创新 1

一、进化论的传播与经学时代的终结 3

(一)十九世纪中国的哲学遗产和近代哲学革命的开端 4

(二)社会革命的本土期待和进化论的传播 5

(三)天命的没落和经学时代的终结 7

(四)后经学时代的来临及其问题 10

二、五四新思潮与唯物史观的传播 13

(一)经学独断论批判与五四新思潮的涌起 13

(二)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历史进程 15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探索 17

(四)唯物史观引领思想主流 19

三、中国现代民族价值的重建 23

(一)“天人之辩”的新开展 24

(二)“群己之辩”与“群己和谐”的理想 26

(三)“义利之辩”和“理欲之辩” 29

四、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 34

(一)传统儒学的衰微及其对文化危机的回应 34

(二)对西方哲学和现代文化的批判 36

(三)心性形而上学的新开展 38

(四)新儒家的当代命运 41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毛泽东哲学思想 44

(一)有的放矢:以“中国向何处去”为焦点 4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传播与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发掘 46

(三)毛泽东的哲学贡献: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9

六、实践标准的讨论和新时期的哲学创新 54

(一)实践标准的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 54

(二)哲学研究的全面复兴 57

(三)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意义 61

(四)展望新世纪:会通与创新 64

第二编 二十世纪哲学各学科的发展及主要成就 6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创获 71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7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79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83

(四)苏联教科书式哲学体系的传入和突破 86

(五)新时期专业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88

(六)早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研究 94

(七)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98

(八)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研究 102

二、作为现代学术形态的“中国哲学史”的建立和发展 108

(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开端和典范的确立 109

(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发展 116

(三)港台新儒家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121

(四)中国哲学史专题研究 127

(五)断代哲学史研究 136

(六)作为理论的中国哲学创造 142

三、从进化论到后现代理论——外国哲学的传绎与研究 153

(一)外国哲学在二十世纪中国传播之概况 153

(二)对西方哲学通史的研究 156

(三)对西方哲学断代史与哲学专题的研究 160

(四)在传介基础上的创发 185

四、从形式逻辑意识的复苏到现代数理逻辑的多元推进 189

(一)形式逻辑意识的复苏 189

(二)传统逻辑的系统输入 192

(三)辩证逻辑研究 199

(四)数理逻辑的长足发展 200

(五)归纳逻辑研究 206

(六)逻辑史研究 209

(七)二十世纪中国逻辑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6

五、“道德革命”与现代中国伦理学的建构 223

(一)二十世纪中国伦理思潮的轨迹与伦理学发展的概况 223

(二)世纪初的伦理思想变革 230

(三)西方伦理学的介绍与中国伦理学的初创 234

(四)现代新儒家伦理学说的形成及影响 238

(五)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的形成和曲折发展 241

(六)中国现代伦理学的新纪元 245

六、科学观念的变迁及科学哲学的进展 259

(一)近代科学观念的引入 260

(二)三四十年代自然辩证法的引入与论辩 269

(三)建国后科学哲学的曲折发展 275

第三编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重大论争 289

一、“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291

(一)论战的缘起 291

(二)论战的经过 293

(三)论战各方的总结和评论 297

(四)其他学者的评论及当代研究者的回溯与反省 301

二、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战 306

(一)论战的发生及经过 306

(二)张东荪与叶青的主要观点 309

(三)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与阐述 313

三、三四十年代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发展方向的哲学论争 318

(一)“道统说”及其批判 320

(二)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 322

(三)现代新儒家哲学体系的创立及其批评 324

四、五六十年代的哲学论争 330

(一)关于美学问题的大讨论 331

(二)关于哲学史方法论的讨论 334

(三)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 338

(四)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 341

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45

(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缘起 345

(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经过及主要内容 346

(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学术及社会影响 352

六、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355

(一)讨论的开端及经过 355

(二)讨论涉及的主要哲学理论问题 360

(三)意义及局限 364

七、关于主体性及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 366

(一)关于主体性问题的讨论 366

(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 374

八、围绕社会变革及发展有关问题的哲学论争 380

(一)关于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变革的讨论 380

(二)关于文化发展问题的讨论 383

(三)关于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讨论 386

(四)关于公平、效率及代价问题的讨论 388

(五)关于可持续发展及“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讨论 390

九、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哲学的讨论 393

(一)关于现代性问题的讨论 393

(二)关于后现代哲学的讨论 398

十、关于全球化与普遍伦理的讨论 406

(一)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讨论 406

(二)关于全球伦理或普遍伦理的讨论 409

第四编 二十世纪哲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刊物、中外学术交流和丛书出版 417

一、哲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设立和沿革 419

(一)创立和初步发展阶段 419

(二)西南联大的哲学教育 425

(三)院系调整对哲学教育的影响 428

(四)新时期的哲学教育和研究 432

(五)哲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其走向 435

二、主要哲学团体和哲学刊物 439

(一)最早成立的大型哲学团体——中国哲学会 439

(二)延安“新哲学会” 442

(三)现代新儒家创办的书院及刊物 444

(四)新时期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 447

(五)著名专业性哲学刊物 448

三、中外哲学学术交流 455

(一)二十世纪上半期欧美哲学的输入及其特点 455

(二)西方哲学大师的相继访华 456

(三)现代欧美哲学流派的介绍及名著的传译 460

(四)海外汉学界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和介绍 461

四、哲学类丛书、工具书的编撰和出版 463

(一)主要哲学类丛书的出版 463

(二)主要哲学类工具书 467

附录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发展大事记 471

后记 48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