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转折 解读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周牧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2538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经济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转折 解读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序文 1
绪章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周牧之 5
一 剖析现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5
1.开发区的弊端 5
2.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之一: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 7
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之二:以外资为主体的经济发展 8
4.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之三:不均衡发展 11
二 不均衡发展的格局 12
1.世界资源的利用 13
2.全球供应链型产业集聚的兴起 25
3.世界财富分配机制的变化 30
三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 33
1.产业向沿海地区的集中和集聚 33
2.大规模人口移动 36
3.高密度大规模城市社会 38
四 需要新的发展模式应对不均衡发展 43
1.实施临海型经济发展模式 43
2.发展大城市群 47
3.农村社会的再编 50
4.缓解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压力 51
5.构建再分配机制 51
6.完善制约机制 54
7.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角交替 56
8.实施空间规划 57
五 应对世界格局巨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8
第一章 中国经济“崛起期”的第二阶段 星野进保 62
一 中国经济崛起期的第一阶段 62
1.崛起期的定义 62
2.江泽民提出的五大课题 64
二 中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和面临的课题 66
1.中国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 66
2.崛起期第二阶段面临的课题 66
三 重视制度建设和规划,实现新的发展模式 69
1.中国需要确立尊重私有财产的发展机制 69
2.中国需要完善国土利用机制 70
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模式需要大转变 71
4.中国需要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道路 72
第二章 改革体制,加快推进城市化 杨伟民 74
一 推进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74
1.城市化:解决农民收入过低和农村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 74
2.城市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75
3.城市化: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 76
4.城市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77
二 纠正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三个偏差 78
1.“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大大慢于“土地城市化”的速度 78
1.以人口的城市化为核心推进城市化 79
三 科学把握推进城市化的内涵、道路、原则和着力点 79
3.以行政区为界推进城市化 79
2.把推进城市化等同于加强城市市政建设 79
2.走多样化的城市化道路 80
3.确立空间均衡的原则 81
4.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82
四 营造有利于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体制环境 83
1.深化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83
2.建立城乡居民自由迁移的人口管理制度 83
3.培育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 84
4.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84
7.改革行政区划设立和管理的模式 85
6.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投融资机制 85
5.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财税体制 85
8.建立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城市化管理体制 86
9.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规划体制 86
第三章 三大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意义 杜平 89
一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判断 89
1.城镇数量的总体扩张速度将明显放慢 89
2.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进入快速轨道 91
3.三大经济地带的城镇体系逐步形成各自特色 93
二 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定位 94
1.长江三角洲地区 95
2.珠江三角洲地区 97
3.京津及环渤海湾地区 100
三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矛盾的对策 103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 103
2.资金筹措主要来源的结构 104
3.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艰巨性 104
4.城市环境建设的新投融资渠道 105
5.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财政的压力 108
6.市政设施建设债券 109
第四章 都会经济区和大城市群 薜凤旋 112
一 中国面临空间战略的转变 112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空间战略上的不同 112
3.急促的城市化 113
2.中国在空间战略上的几次转变 113
二 都会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目的和特点 114
1.都会经济区的概念 114
2.亚太地区的都会经济区 115
3.都会经济区与大城市圈、大城市群的关系 116
三 中国三大都会经济区的形成和目前概况 118
1.九大都市圈构想的问题 118
2.三大都会经济区的共性 118
3.三大都会经济区的特征 120
四 都会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121
1.都会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123
2.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124
五 香港都会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125
1.航空物流轴心 126
2.五大机场货运分工 128
六 结论:发挥都会经济区优势 130
第五章 农村城市化与中小城市发展 杜平 132
一 中国农村城市(镇)化的背景和特征 132
1.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32
2.自发性、分散性带来的问题 133
3.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133
二 中国农村城市(镇)化的发展思路 134
1.优化中小城市(镇)功能分工,发展合理的城镇体系 135
2.兼顾农村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136
3.培育中小城市(镇)发展的创新机制 138
4.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提高中小城市(镇)综合发展能力 139
5.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促进产业的集约化 140
6.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镇)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 142
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提高城市(镇)发展的环境容量 144
8.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建设具有现代文明的新型城市(镇) 145
9.多渠道动员各类要素资源,增强城市(镇)经营能力 146
第六章 城市化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杨朝光 149
一 中国西部推进城市化战略的基本原则 149
1.规模适中 149
2.发展特色经济 149
3.重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49
1.特大型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150
4.建设城镇体系 150
二 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 150
2.大中型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151
3.资源型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151
4.口岸城市、旅游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152
5.小城镇的现状与发展 152
第七章 对“城市经营”热的透视与思考 林家彬 154
一 中国城市经营的现状及其实质 154
1.泾渭分明的赞否两论 154
2.城市经营的现状 155
2.中国城市经营热的根源 157
1.城市经营的概念 157
二 城市经营热在中国兴起的根源 157
三 城市经营引发巨大的道德风险 160
1.引发圈地卖地热 160
2.城市政府与开发商联手剥夺农民 160
3.市政公共服务商业化 161
4.变相摊派,加重企业负担 161
四 防止城市经营步入歧途的对策 162
1.重新审视各级政府之间事权财权的划分 162
2.改革土地利用制度 162
3.构建公众参与市政的机制 163
1.太平洋带状地区构想的挫折 164
一 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164
第八章 空间规划在日本的作用 盐谷隆英 164
2.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的出台 165
3.据点开发方式 167
二 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167
1.新全综面临的课题 167
2.新全综提出的战略 167
3.大规模开发项目 168
4.新全综的命运 170
三 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170
1.安定增长期的课题 170
1.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面临的新课题 172
四 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172
2.定居圈构想 172
2.四全综的结局 173
五 21世纪国土的蓝图设计 173
1.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局面 173
2.“21世纪国土蓝图设计”的新思路 173
3.社会发展前提的变化和四大战略 175
六 国土计划的未来 176
1.下一轮国土计划的日程 176
2.东亚共同体视野的重要性 176
第九章 关于开发区的讨论 周牧之 杨伟民 杜平 冯艾玲 马玫一 开发区的沿革和问题所在 178
1.开发区政策的初衷和作用 178
2.开发区存在的问题 180
3.开发区圈地运动的原动力 181
4.中国开发区的发展模式 182
二 制约机制的建设 184
1.最大的无序开发机制 184
2.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185
3.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 188
4.东西部地区之间财税的逆转移 190
5.关于导入固定资产税 191
6.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和种类 192
第十章 《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对规划工作者的启示 朱晓明一 对城市化的理解 196
1.成书的背景 196
2.内容特色 197
二 对空间规划的认识 200
1.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战略 200
2.空间规划的概念和沿革 200
3.编制空间规划的重大意义 201
三 对科学规划方法的运用 202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202
2.充分展现宽广深邃的规划视野 203
3.充分显现娴熟的科学规划方法 203
后记 对发展中国城市群问题的看法 于光远 207
一 在上海会议上的讲话 207
三 在广州会议上的讲话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