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信用与银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喻瑞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4166·816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货币信用与银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的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 2
商品和商品交换 2
商品交换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5
商品如何、因何、从何变成货币 11
第二节 货币是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 12
货币是商品 13
货币是特殊商品 13
一般等价物的内容具体表现在货币的职能上 14
第三节 货币是生产关系的体现 23
第四节 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正确表述货币的本质 25
对于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的几种看法 25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7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和货币交换 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发展 3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 34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36
斯大林的贡献和局限 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存在的必要性 38
两种公有制经济之间的联系需要货币 39
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经济往来需要货币 41
全民、集体、个体以及个人之间的经济往来需要货币 44
在货币问题上的两次重大斗争 4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交换同已往货币交换的共同性和特殊性 49
不同社会货币交换的共同性 50
社会主义货币交换的特殊性 52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5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交换不是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57
货币交换与两极分化 59
正确认识货币交换的平等权利 60
资本主义倾向还会在货币交换上有所反映 63
第三章 我国人民币的价值基础、职能和作用 66
第一节 人民币的价值基础 66
对人民币价值基础的几种看法 66
人民币的价值基础是黄金 69
人民币与黄金的比价 75
第二节 人民币的职能 78
人民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79
人民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82
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83
人民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88
第三节 人民币的作用 89
是工业和农业之间经济联系的工具 89
是实施宏观调节的工具 91
是促进企业节约社会劳动的工具 95
是制定价格政策,调节产销关系的工具 97
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工具 99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规律的性质、作用范围和对它的利用 101
第一节 货币流通规律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一般规律 101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101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 102
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性 104
货币流通规律的作用范围 106
第二节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应包括哪些因素 110
马克思为什么不把非商品性因素列入公式 111
商品性支付和非商品性支付不能平列 114
第三节 货币流通同资金运动的关系 121
货币流通与资金运动的区别 121
货币流通与资金运动的联系 123
企业资金松紧与市场货币量的关系 124
第四节 影响货币流通稳定的几个基本因素 126
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对稳定货币流通的影响 126
基本建设的规模、内容对稳定货币流通的影响 129
财政收支对稳定货币流通的影响 131
银行信贷收支对稳定货币流通的影响 134
第五节 判断市场货币流通量是否正常的几种方法 136
货币流通正常、不正常的涵义 136
分析商品流通的主要指标 137
分析货币流通本身有关数据的变化趋向 142
分析市场物价的变化 145
第六节 我国通货长期基本稳定的主要经验 147
人民币长期基本稳定的具体表现 148
人民币长期基本稳定的主要经验 149
第一节 高利贷是最古老的信用形式 158
高利贷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58
第五章 信用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形式和内容 158
高利贷的特点 159
高利贷的作用 161
第二节 资本主义信用及其形式和作用 162
借贷资本和利息 162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信用存在的必要性 167
信用在节约社会资金方面的作用 167
信用在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方面的作用 170
信用在支援集体经济方面的作用 171
第四节 社会主义信用的形式和利息 173
社会主义信用的基本形式 173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 179
第五节 社会主义银行信贷的基本原则 184
贷款要有计划 185
贷款要有物资保证 186
贷款要按期归还 188
信贷监督的性质 192
第六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信贷监督 192
信贷监督的内容 196
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197
第七节 我国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的演变 198
统存统贷 198
存贷下放、计划包干、差额管理、统一调动 199
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 200
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存实贷、相互融通 202
银行的由来 204
第一节 银行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204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银行工作 204
银行与一般企业的区别 209
社会主义银行与资本主义银行的区别 211
第二节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在银行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214
银行集中垄断引起的变化 214
巴黎公社的教训 216
列宁银行思想的发展 217
我国银行建立的特殊条件 222
第三节 我国银行国有化的基本政策 229
旧中国的金融状况 229
我国银行国有化的基本政策 233
银行国有化政策的依据 244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体系及银行的性质与作用 251
我国的金融体系 251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 256
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61
第五节 社会主义银行工作的总方针 269
总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270
经济与金融的辩证关系 271
正确贯彻执行总方针 272
第六节 社会主义银行工作的基本观点 273
政治观点 274
生产观点 275
群众观点 279
第七章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281
第一节 我国传统金融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 281
传统金融体制的特点 281
传统金融体制的形成 283
传统金融体制的弊端 284
正确评价传统金融体制的作用 286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92
聚集融通资金的需要 293
实施宏观控制的需要 294
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需要 295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 296
确定金融改革战略目标的出发点 296
金融改革战略目标的内容 298
第四节 近年来金融体制的初步改革 300
融通资金的改革 300
资金管理的改革 302
利率杠杆的改革 302
银行体系的改革 304
第五节 当前金融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05
中央银行宏观调节控制无力 305
用行政办法办银行的问题尚未解决 309
利率的杠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310
第六节 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的关键 311
儿种不同的看法 311
对几种看法的分析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