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三次选择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第三次选择
  • 陈定等著 著
  • 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 ISBN:7500802722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三次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纵与横的比较 1

第一编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停滞及近代西方化的失败 1

第1章 中国古典文明的疑问 1

第1节 古代社会长期停滞不前 1

序言/何伟 1

第2节 周期性社会经济危机 5

第3节 周期性社会经济危机成因 7

第4节 古典文明的演化趋势 10

第1节 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 13

第2章 近代中国西方化的失败 13

第2节 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 15

第3节 近代城市化与传统周期性危机的缓解 18

第4节 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瓦解 21

第一编 社会主义传统经济的困境? 26

第3章 传统经济的分配机制障碍 32

第1节 收入分配理论比较 32

一、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 32

二、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 36

三、两种分配理论的实践意义 38

第2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运行机制 42

一、社会主义国家收入分配的一般特征 43

二、国家与企业:国家争积累,企业争消费 51

三、职工与领导:追求个人收入最大化 54

四、分配方式:收入按“各份”等级秩序分配 57

第3节 收入分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61

一、平等与效率 61

二、利润分配与产业结构调整 67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 71

第4章 计划经济下的经济波动 74

第1节 我国经济波动的现象特征 74

一、问题的提出与数据描述 74

二、波动曲线群的相似性特征 78

三、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 80

四、我国经济波动的发展趋势 82

第2节 经济波动的基础 84

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84

二、经济增长与传统体制的矛盾 89

一、经济膨胀——波峰 94

第3节 经济波动的运行机制 94

二、经济增长的低谷 99

三、国民经济调整与国民经济增长 105

第三编 资本主义传统自由放任经济的终结 112

第5章 自由市场经济内部矛盾及其展开——古典经济周期论 115

第1节 生产过剩的发生 115

一、机器大工业的建立与积累失衡 115

二、固定资本更换波的形成与全面生产过剩的发生 119

第2节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发生机制 122

一、市场容量 128

第3节 市场与经济周期 128

二、供求问题 130

三、“第三市场”问题 132

四、世界市场的相对饱和与自由放任经济的终结 136

第6章 自由市场经济的外部冲突——从国际商战到世界大战 140

第1节 现代史上的国际商战 140

一、英国由自由贸易转为保护政策 141

二、美国的“门户开放”和关税壁垒 144

三、日本的倾销攻势与国际报复 147

四、资本主义各国货币战 150

第2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市场根源 154

一、国际商战与国际战争 154

二、德国从市场途径的充分就业转向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充分就业 156

三、“门户开放”政策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161

第四编 优势的综合 169

第7章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 173

第1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开端 174

一、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 174

二、罗斯福新政 175

三、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178

第2节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179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 179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化 182

三、福利化国家 185

四、经济民主化 187

第3节 混合经济体制的运行 189

一、私人市场经济部分 189

二、政府干预经济部分 192

三、政府管制经济部分 194

四、各利益集团的协调 195

第4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及其运行 198

第8章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时期的产业调整 202

第1节 日本产业调整的过程和目标 203

一、重化学工业化的准备时期 204

二、重化学工业化的实现时期 206

第2节 日本产业调整的手段 214

一、“官民协商方式” 214

二、财政和金融手段 216

三、“行政指导”方式 219

一、产业调整促进了生产发展 221

第3节。历业调整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221

二、产业调整改善了落后的“二重结构” 223

第9章 亚洲“四小龙”的兴起与工业结构转换 227

第1节 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工业结构的转变模式 228

第2节 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工业结构的转化形式 233

第3节 工业结构转变过程中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 238

一、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下主导产业的发展 240

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下出口产业的发展 241

三、工业化战略与政策的适时转换 247

一、斯密“完全市场协调”理论及其局限性 252

第1节 计划与市场的经典理论 252

第10章 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的理论与实践 252

二、马、恩“完全计划协调”理论及其实现条件 254

三、列宁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妥协” 256

四、斯大林的理论成就与不足 258

第2节 新的探索:运行理论与模式设计 260

一、兰格的“计划模拟市场”理论 260

二、布鲁斯的“计划市场分层协调”理论 262

三、锡克的“计划市场宏微观协调”理论 264

四、科尔内“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 266

一、讨论概况 269

第3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讨论要览 269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观念的确立及其意义 270

三、对各种“结合说”的简要评分 270

第4节 苏联东欧国家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273

一、苏联传统计划协调体制的形成和改革 273

二、南斯拉夫的“市场社会主义”实践 276

三、匈牙利的计划与市场“结合型”实践 281

第5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85

一、转轨过程中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基本格局 285

二、“双轨制”下计划与市场结合的优点、矛盾及其协调 287

第11章 社会主义市场及其运行机制 292

第1节 自治市场体制及其运行 293

一、自治市场体制的含义 293

二、自治市场体制下的企业行为 293

三、自治市场体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298

第2节 统制市场体制及其运行 302

一、统制市场体制的意义 302

二、统制市场体制运行的宏观分析 303

三、统制市场体制下的企业行为 309

第3节 计划一市场体制及其运行 313

一、计划—市场体制的构造 314

二、计划一市场体制的运行机制:二元机制 314

三、计划一市场体制下的企业行为分析 317

四、计划一市场体制宏观运行的不稳定性 321

第12章 中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324

第1节 目标模式形成的条件 324

一、新模式的提出 324

二、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 326

三、计划与市场分层协调的前提条件 326

一、分层协调模式的基本特点 328

第2节 “分层协调模式”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328

二、分层协调模式的优点 332

第3节 分层协调模式的调节手段及其运用 334

一、经济手段的运用 334

二、经济杠杆的功能及其局限性 337

三、综合运用各种调节手段 339

第4节 实现目标模式的途径 341

一、我国经济的现实条件 341

二、改善环境,创造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条件 343

第六编:历史的沉思与前途的展望 349

第13章 历史加给我们的负担 351

第1节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351

第2节 挣不脱的“怪圈” 355

第15章 并非理想的市场 360

第14章 中国能够走向市场经济吗? 361

第1节 要“平等”还是要“效率” 361

第2节 对目标模式的自我批判 364

第1节 重建社会结构 368

第2节 似曾相识的体制 37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