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紧运行论 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紧运行论  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
  • 吴晓求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10563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6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紧运行论 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现实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是“紧运行”/陈元 1

导言 1

1 现实的选择 2

2 我们的兴奋点 5

3 前人之肩:研究的起点 7

4 设想:体系与结构 9

总论篇 13

第1章 紧运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状态特征 15

1 紧运行的分类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状态的周期性 15

1·1·1 紧运行的基本涵义 15

1·1·2 紧运行的分类 17

1·1·3 紧运行的周期过程 19

1·1·4 紧运行环境中的结构变动 21

1·2 紧运行与短缺 22

1·2·1短缺概念的提出 22

1·2·2 “紧运行”与“短缺”的比较 25

1·3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 27

1·3·1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社会总需求 27

1·3·2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社会总供给 30

1·3·3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内部构成的再分析 32

第2章 投资需求的形成及其扩张 36

2·1 宏观投资行为的形成及其扩张 37

2·1·1 宏观投资行为I的膨胀过程分析 38

2·1·2 宏观投资行为II的膨胀过程分析 40

2·2 中观投资行为的攀比及其扩张 43

2·2·1 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 43

2·2·2 行业部门的投资行为 46

2·3 微观经济组织投资行为的冲动与扩张 49

2·3·1 中国企业的“三位一体”性质 49

2·3·2 “三位一体”性质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51

2·3·3 企业饥渴式的投资行为由可能到现实的转化 53

第3章 消费需求的形成及其扩张 57

3·1 消费需求构成及其形成 58

3· 1·1 社会公共消费基金的形成 59

3·1·2 集体消费基金的形成 62

3·1·3 个人消费基金的形成 63

3·2 传统体制下消费需求的增长 65

3·2·1 高积累与低消费:鲜明的对照 65

3·2·2 消费需求增长过程中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67

3·2·3 消费需求增长过程中的体制约束 69

3·2·4 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70

3·3 双重体制下消费需求的扩张与膨胀 71

3·3·1 分配权力的重新配置:分配体制改革的枢纽 71

3·3·2 双重目标的发展战略与分配行为 72

3·3·3 改革期间中央政府的分配行为 73

3·3·4 改革期间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行为目标的选择及分配行为 75

3·3·5 改革期间的企业目标函数及其分配行为 76

3·3·6 改革期间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扩张与收入攀比 79

第4章 供给形成机制及其收缩效应 85

4·1 供给形成机制 85

4·1·1 供给形成机制的一般分析 86

4·1·2 传统体制下的供给形成机制 87

4·1·3 双重体制下的供给形成机制 88

4·2 供给增长的约束 89

4·2·1 供给增长的资源数量约束 89

4·2·2 供给增长的资源质量约束 90

4·2·3 供给增长的效率约束 91

4·3 供给收缩效应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91

4·3·1 中国经济中的供给收缩效应 91

4·3·2 供给收缩效应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97

第5章 中国经济运行的深层原因 98

5·1 对几种观点的评述 99

5·1·1 关于“主观因素论” 100

5·1·2 关于“生产力欠发达论” 101

5·1·3 关于“体制论” 101

5.1·4 关于“制度论” 103

5·1·5 共同的缺陷 105

5·2 紧运行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 105

5·2·1 紧运行形成的“原因链” 105

5·2·2 中国的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紧运行中的生产力因素 107

5·2·3 中国的所有制关系及其变动:紧运行的利益关系分析 112

5·3·1 合理与矛盾 117

5·3 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的矛盾及其必然结果 117

5·3·2 紧运行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118

模式变迁篇 121

第6章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动态考察 123

6·1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123

6·1.1 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123

6·1·2 产业结构演变的国际经验 129

6·2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的考察 136

6·2·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数量特征 136

6·2·2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综合考察 142

6·3·1 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国际比较 143

6·3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总体分析 143

6·3·2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147

6·3·3 资金吸纳过程与经济结构的形成 150

6·3·4 经济结构的非均衡演变与经济的紧运行 154

第7章 传统体制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目标及其实现方式 156

7·1 速度:传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目标 157

7·1·1 “赶超型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157

7·1·2 实现“赶超战略”的手段 160

7·1·3 “赶超战略”的环境:原因和条件 161

7·1·4 经济扩张与计划指标的分解 162

7·2 突进: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 164

7·2·1 突进的两大表现:不平衡和不稳定 164

7·2·3 重工业的超速发展与国民经济“浪潮” 169

7·3 粗放式的外延扩张: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式 172

7·3.1 两大表现:外延扩张和效率低下 172

7·3·2 原因:战略上的失策和体制上的僵化 174

8·1 中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动轨迹 178

8·1·1 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178

第8章 改革过程中中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变迁 178

8·1·2 培养商品生产实体:“简政放权”式改革的第一步 180

8·1·3 培育市场:“简政放权”式改革的第二步 182

8·1·4 “简政放权”过程的三个阶段 184

8·2 双重体制下经济运行的障碍因素 187

8·2·1 总需求膨胀,首先是消费基金膨胀 187

8·2·2 经济结构失调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理 188

8·2·3 经济效率下降 190

政府行为篇 193

第9章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上) 195

9·1 政府决策: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 196

9·1·1 决策体制的等级结构 196

9·1·2 政府的主要决策:短期决策 198

9·1·3 政府的长期决策过程 205

9·2 投资分配决策 208

9·2·1 投资决策:集中程度最高的领域 208

9·2·2 投资需求的数量扩张:投资决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209

9·2·3 投资来源: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 212

9·2·4 投资的总量平衡关系 214

9·2·5 投资分配(结构)的决策过程 215

9·3 物资供给决策 216

9·3·1 物资供给的决策过程 217

9·3·2 物资需求构成 218

9·3·3 物资供给来源 220

9·3·4 物资需求与物资供给的平衡关系 221

9·3·5 超紧的物资供给计划对决策的影响 221

9·4 10年改革中的政府决策行为 223

9·4·1 决策结构和决策重心的变化 223

9·4·2 决策权限的变动 224

第10章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下) 226

10·1 作为经营者的政府行为——要素的微观组合过程 226

10·1·1 集权型经营模式 227

10·1·2 要素组合的外部规定 227

10·1·3 要素组合中的货币与价格 229

10·1·4 物资和资金的纵向配给 230

10·1·5 改革中的政府经营行为 232

10·2 作为调节者的政府行为——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过程 233

10·2·1 政府调节行为的一般描述 233

10·2·2 中国政府调节行为分析 237

10·2·3 政府调节行为的一般特征及其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影响 242

10·3 政府经济职能及其实现方式的矛盾 245

10·3·1 “经济国家”向“非经济国家”转化中的矛盾 245

10·3·2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一般与特殊的矛盾 246

10·3·3 矛盾的产生 248

10·3·4 处在矛盾中的政府经济行为的总体特征 248

企业行为篇 251

第11章 企业生产过程的运行机制与组织方式——作为生产者的企业行为分析 253

11·1 企业生产任务的确定 253

11·1·1 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摩擦和妥协的过程 254

11·1·2 企业打“埋伏”:原因何在? 254

11·1·3 一种极端的情况 255

11·2 企业的生产过程 256

1·2·1 基本特征:生产要素的刚性捏合 256

11·2·2 “月初松口气、月末加把劲”:不正常的生产秩序 257

11·2·3 生产秩序不正常带来的后果 258

11·2·4 追求数量的生产行为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260

11·3 企业的生产目的 264

11·3·1 中国工业的组织体制:“条条专政”和“块块垄断” 264

11·3·2 为生产而生产:中国企业的行政属性和单一功能的逻辑结果 265

11·3·3 数量追逐 266

11·3·4 数量导向引起的病态行为 268

11·3·5 体制改革期间企业行为的过渡性 268

12·1 企业的资金来源 271

12·1·1 企业营运资金来源的体制约束 271

第12章 企业生产要素的供应渠道和输入方式——作为需求者的企业行为分析 271

12·1·2 传统体制下企业寻求营运资金的渠道 273

12·1·3 资金寻求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75

12·2 企业的物资供应 276

12·2·1 企业的物资供应渠道和供货方式 276

12·2·2 指令性配给与“三人”式供应制度 278

12·2·3 物资分配缺口与企业对策 279

12·2·4 “强迫婚姻”造成货不对路 280

12·2·5 概括:企业物资供应的流动程序及其理论渊源 282

12·3 企业的劳动力投入 283

12·3·1 科尔内资源约束理论的不足 283

12·3·2 集中型劳动管理体制的形成过程 284

12·3·3 被动性和服从性:企业用工制度的显著特征 284

12·3·4 集中型劳动管理体制带来的严重后果 287

12·4 企业的投资欲望与长期发展 288

12·4.1 企业投资的实现过程 288

12·4·2 规模扩张:无约束的企业投资行为 289

12·4·3 多种动机:刺激企业投资欲望的心理激素 291

12·5 体制改革时期企业生产要素的输入机制 295

12·5·1 改革时期企业生产要素输入机制的变化 295

12·5·2 双重性:生产要素输入机制的基本特点 296

12·5·3 企业投资行为的新特征 297

12·5·4 改革时期的企业资金需求、物资供应和劳动力使用 297

第13章 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过程和分配方式——作为供给者的企业行为分析 300

13·1 企业产品的销售 300

13·1·1 统购包销 300

3·2 企业收入的分配 301

13·1·2 供需脱节与虚■需求:统购包销效应 302

13·2·1 “大锅饭”: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确定 305

13·2·2 统收统支:传统体制下企业利润分配政策 306

13·2·3 平均主义:职工之间工资和奖金分配的基本标准 308

13·3 企业生产要素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 310

13·3·1 财政补贴与企业生产要素的价值补偿 310

13·3·2 企业生产要素的物质替换 311

13·4 改革时期的企业分配体制 313

市场运行篇 317

14·1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市场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19

14·1·1 传统体制下的商品市场类型 319

第14章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市场与参数形成 319

14·1·2 双重体制下的商品市场类型 321

14·1·3 中国经济运行中各类市场的相互关系 323

14·2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市场功能和市场总体状态 326

14·2·1 中国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的特点 326

14·2·2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功能 327

14·2·3 中国经济运行中市场的总体特征 329

14·3 市场与参数形成 331

14·3·1 市场与参数形成的总体考察 332

14·3·2 参数形成非市场化的原因分析 334

14·3·3 价格形成 335

第15章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交换行为与流通模式 341

15·1 紧运行下的交换行为 341

15·1·1 企业作为买者的行为 342

15·1·2 企业作为卖者的行为 347

15·1·3 企业作为买者与卖者:综合考察 350

15·2 流通过程和流通模式 353

15·2·1 流通过程的跟踪描述 354

15·2·2 流通体制的特征 356

15·2·3 原因考察:紧运行的决定作用 357

16·1 特殊的竞争内容与淘汰选择机制功能的弱化 360

16·1·1 特殊的竞争内容和方式 360

第16章 中国经济系统中的淘汰选择机制 360

16·1·2 中国经济运行系统中的特殊淘汰选择机制 364

16·1·3 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竞争”的结果 370

16·2 淘汰选择机制与紧运行 372

16·2·1 淘汰选择机制与结构性紧运行 372

16·2·2 淘汰选择机制与总量性紧运行 373

投资篇 375

17·1 投资管理体制 377

17·1·1 传统投资管理体制 377

第17章 投资管理体制与投资激励机制 377

17·1·2 改革期间投资管理体制的若干变化 379

17·2 投资激励机制 385

17·2·1 传统体制下投资激励机制及其效应 386

17·2·2 改革中投资激励机制及其效应 389

17·2·3 投资抑制机制作用软弱的原因 394

第18章 投资要素的分配过程(一) 396

18·1 项目筛选 397

18·1·1 产业政策:影响项目筛选的宏观因素 397

18·1·2 “惯性原则”:影响项目筛选的行为因素 398

18·1·3 短缺强度:影响项目筛选的重要经济因素 399

18·2·4 多种行为的必然结果:规模膨胀和战线拉长 401

18·2 反筛选、计划调整和缺口形成 402

18·2·1 反筛选措施 402

18·2·2 调整计划 403

18·2·3 缺口形成 404

第19章 投资要素的分配过程 407

19·1 “钓鱼”与投资计划控制的弱化 407

19·1·1 “钓鱼”:争夺资源的新型有力武器 408

19·1·2 投资计划控制的弱化 409

19·2 资金投向的选择与投资结构新态势 411

19·2·1 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影响因素 411

19·2·2 生产性结构的安排:企业的选择标准 412

19·2·3 生产性投资流向:地方政府考虑的因素 414

19·2·4 进一步的归纳 416

19·3 投资资金的筹集和控制 418

19·3·1 投资资金来自何处 418

19·3·2 投资资金控制的弱化 420

20·1 投资规模的状态特征 423

20·1·1膨胀 423

第20章 投资规模的状态特征及其运动轨迹 423

20·1·2 变动的周期性 425

20·1·3 不同体制下的投资膨胀及其周期性 428

20·2 投资规模的膨胀态势对经济的影响 429

20·2·1 投资变动与经济波动的联系 429

20·2·2 投资的膨胀态势与紧运行 432

消费篇 433

21·1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居民消费基金的形成 435

21·1·1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消费额、居民消费额的动态分析 435

第21章 消费基金的宏观形成——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435

21·1·2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基本特征 437

21·1·3 国民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 440

21·2 再分配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443

21·2·1 储蓄变动 443

21·2·2 利率变动与物价变动 446

21·2·3 物价水平与储蓄额的变动:短期考察 447

21·2·4 储蓄结构及手持现金 447

22·1 工资及工资制度的演变 450

22·1·1 对供给制和旧社会工资制度的初步改革阶段(1956年以前) 450

第22章 消费基金的形成渠道和形成过程 450

22·1·2 全国性工资改革阶段(1956年) 451

22·1·3 工资制度基本不动的阶段(1957——1979年) 455

22·1·4 改革时期的工资制度变化(1979年以后) 455

22·1·5 工资水平和工资构成的动态考察 457

22·2 农民收入及城镇个体劳动者收入 462

22·2·1 农村居民收入 462

22·2·2 城镇个体劳动者收入 470

22·3 福利制度和其他分配方式 471

22·3·1 住宅低租制度 472

22·3·2 公费医疗制度 473

22·3·3 物价补贴:福利性物价 474

23.1 消费水平的价值指标考察 476

23·1·1 居民消费水平的纵向考察 476

第23章 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476

23·1·2 居民消费水平的横向考察:国际比较 479

23·1·3 国际比较时应考虑的其他特殊因素 481

23·2·1 平均期望寿命 482

23·2·2 食物消费质量 482

23·2 消费水平的实物指标考察 482

23·2·3 消费品数量的增长 488

23·3 对中国消费水平的再估价 491

23·3·1 总消费水平 491

23·3·2 实物消费 492

23·3·3 综合后的结果 493

24·1 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 496

924·1·1 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 496

第24章 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 496

24·1·2 消费形式结构 498

24·1·3 食品消费结构 505

24·1·4 商品性消费和自给性消费 508

24·1·5 耐用消费品与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结构 509

24·2 中国居民消费的社会方式 510

24·2·1 社会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 510

24·2·2 消费品的购买方式 512

24·3 消费膨胀的逻辑过程 513

24·3·1 三重示范: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膨胀过程 514

24·3·2 收入分配膨胀:消费需求膨胀的转化环节 515

24·3·3 收入攀比:消费需求膨胀的重要机制 518

波动与增长篇 521

25·1 波动轨迹描述 523

25·1·1 波动轨迹的动态描述 523

第25章 中国经济运行的历史轨迹和周期特征 523

25·1·2 中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 525

25·2 经济增长阶段 530

25·2·1 国民收入增长带动投资更快增长 530

25·2·2 投资增长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增长 532

25·3 经济膨胀:波峰 535

25·3·1 体制松动与波峰的形成 535

25·3·2 单纯的放权必然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膨胀 538

25·3·3 总需求膨胀阶段的国民经济特征 539

25·4 经济增长的低谷 541

25·4·1 膨胀后的调整:放权让位于收缩性集权 541

25·4·2 收缩性集权的第一个效应:经济衰退 543

25·4·3 收缩性集权的第二个效应:市场萎缩引发生产过剩 545

25·4·4 收缩性集权的第三个效应:经济效益下降 547

25·5 经济调整阶段 549

25·5·1 调整的内容 549

25·5·2 调整的结果:经济进入“螺旋循环圈” 552

26·1 经济增长的总体状态 555

26·1·1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波动性 555

第26章 中国经济增长 555

26·1·2 原因和后果 557

26·2 经济增长的宏观特征 559

26·2·1 需求超前性增长 559

926·2·2 结构失衡性增长 560

26·2·3 非内趋力增长 562

26·2·5 非贸易性增长 564

26·3 经济增长中的技术 564

26·2·4 数量扩张型增长 564

26·3·1 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565

26·3·2 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中的技术 568

26·3·3 体制对科技进步及其应用的影响 568

26·3·4 政策的非稳定性对科技的影响 570

26·4 经济增长中的资金 572

26·4·1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体制因素 572

26·4·2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生产力布局因素 573

26·4·3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产业结构因素 575

26·4·4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技术利用因素 577

26·5 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 578

26·5·1 劳动力的大幅度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质量 578

26·5·2 劳动力供给波动与经济波动 580

26·5·3 劳动力素质: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581

第27章 紧运行下的经济体制改革——结束语 583

27·1 紧运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背景和总环境 583

27·2 改革的基本取向 586

27·3 资源配置机制的目标选择 588

27·4 改革的阶段性和新体制建立的时间表 590

主要参阅书目 591

后记 594

7·2·2 不平衡的具体表现1 6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