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区域经济学
  • 郝寿义,安虎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1912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区域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1

一、区域概念的界定 1

二、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9

第二节 区域经济问题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4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5

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3

三、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中国区域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30

一、研究对象及其含义 30

二、主要的研究内容 36

第二章 经济活动的区位 4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3

一、经济区位 43

二、区位单位 44

三、区位因素 44

四、区位决策 45

第二节 个体单位的区位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45

一、个体单位的区位选择与区位聚集 45

二、区位选择与生产者均衡 47

三、区位选择与消费者均衡 49

四、厂商与居民区位选择的一般趋势 51

五、区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与区位决策 52

第三章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 55

第一节 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55

一、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的形成 55

二、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 68

三、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79

第二节 看不见的手与城市的有序化过程 82

一、企业组织的变化过程——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解 83

二、企业之间联系的变化与区位重新选择 88

三、新的劳动分工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化 96

一、城乡联系的有关理论 99

第三节 乡联系与区域的形成 99

二、城乡联系模式 104

三、城乡联系途径 107

四、城乡联系网络结构 113

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 12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121

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122

二、劳动力资源 126

三、资本 130

四、技术条件 135

五、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139

六、制度安排与区域经济增长 140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142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 142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149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 154

四、新增长模式 15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164

一、工业化的一般模式 164

二、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 167

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173

四、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177

五、农业发展模式 180

第四节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183

一、一般区域的增长阶段 183

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186

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 194

第一节 历业结构分类 194

一、产业分类 194

二、产业结构理论体系 200

第二节。历业结构演变规律 201

一、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201

二、库茨涅兹等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202

三、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 209

四、产业结构的信息化 217

五、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 218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25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225

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230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232

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239

一、主导产业的选择 239

二、关联产业配套 245

三、基矗历业配套 246

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247

五、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 249

第五节 区域产业结构政策 250

一、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251

二、产业结构政策的特征 252

三、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 253

四、产业结构调节手段及其效应 254

五、日本产业结构政策的成功实践 256

第六章 区际分工与联系 260

第一节 区际劳动分工 260

一、区际劳动分工的客观基础 261

二、区际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265

三、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68

四、区际劳动分工程度的测度 273

第二节 区际贸易 275

一、相互需求法则 276

二、交通运输条件 280

三、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 283

第三节 区际要素流动 285

一、区际要素流动的方式 285

二、资金流动 287

三、劳动力流动 290

四、信息、技术的区际转移与扩散 293

第一节 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296

一、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国二元结构的形成 296

第七章 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 296

二、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 301

三、区域地域结构的演化 305

第二节 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 311

一、农业区域空间结构 311

二、工业区域空间结构 312

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 315

第三节 区域城镇体系与农村聚落 316

一、城镇体系的特点和层次 316

二、城镇体系中城市发展的规模 318

第八章 城市经济 324

一、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 325

第一节 城市经济增长 325

二、城市经济增长机制 326

三、城市经济增长政策 337

第二节 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342

一、城市劳动力市场 343

二、城市产业结构 346

三、城市基础设施 351

四、人力资本 352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 355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类别 355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 359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供求 362

四、城市基础设施的经济效果及其测度 369

第四节 城市竞争力测度及实证分析 374

一、城市竞争力及其测度 374

二、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计量模型 379

三、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实证分析 381

第九章 城乡边缘区 395

第一节∏乡边缘区概述 395

一、概念的界定 395

二、城乡边缘区的范围 399

一、城乡边缘区的形成 402

第二节 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发展 402

二、城乡边缘区的发展演变 407

第三节 乡边缘区的特征 419

一、地域空间结构上的动态、过渡性特征 420

二、多元化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421

三、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特征 422

四、竞争激烈的多样化土地利用特征 424

第四节 城乡边缘区的发展前景 427

一、城市区域 427

二、城乡一体化 429

一、现代型乡村经济的特征 433

第一节 乡村经济的二重性及其特征 433

第十章 乡村经济 433

二、传统型乡村经济的特征 441

第二节 乡村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可持续目标的相悖 445

一、可持续农业及其目标 445

二、乡村经济中不可持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453

第三节 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58

一、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农业自然环境资源是现代型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 458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欠发达地区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462

三、符合可持续原则的技术选择是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64

四、符合可持续原则的制度安排是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467

第十一章 看得见的手——区域经济政策 474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概述 475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范畴 475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性质 476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478

一、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区域发展援助 478

二、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二——区域均衡发展 482

三、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三——区域优先发展 485

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488

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类型及其职能 488

一、国家区域财政政策及其职能 489

二、国家区域税收政策及其职能 492

三、国家区域投资政策及其职能 495

四、国家区域产业政策及其职能 497

五、国家区域货币政策及其职能 498

六、地方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及其职能 499

第四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501

一、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 501

二、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其重点支持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503

三、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其不支持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分析 506

四、地方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508

牢考文献 509

后记 51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