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基础理论与综合知识 全国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综合考试用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丁益等编写;经济基础理论与综合知识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24013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基础理论与综合知识 全国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综合考试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经济学 1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一)垄断统治的加强 1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2
(三)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和实施计划调节的作用 4
(四)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6
(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7
二、建设有申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
2.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5
(一)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5
1.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 15
2.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客观必然性 15
(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6
1.公有制的性质和作用 16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7
(三)我国现阶段经济成分的类型划分 18
1.公有制经济形式 18
2.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19
(四)坚持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20
1.坚持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客观依据 20
2.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的竞争和联合 2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1
(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 21
1.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21
2.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 21
(二)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3
1.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3
2.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23
(三)其他收入分配方式 24
1.其他各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24
2.对个人收入的宏观调节 26
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关系 26
1.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 26
2.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7
3.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28
(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29
1.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9
2.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29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30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0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31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31
六、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 32
(一)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 32
1.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2
2.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作用 33
(二)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 33
1.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特征 33
2.国有企业的活力与经营机制 33
3.企业的经济行为 34
(三)居民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 35
1.居民的消费行为 35
2.居民的储蓄和投资行为 36
(四)社会主义流通和市场体系 37
1.社会主义流通和价格 37
2.社会主动市场体系 38
七、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9
(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39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39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40
(二)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主要形式 40
1.对外贸易 40
2.其他各种形式 41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42
1.经济特区 42
2.开放城市和沿海沿边开放区 43
3.外向型经济与沿海沿边地区发展战略 44
4.全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44
八、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45
(一)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关系 45
1.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45
2.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失衡 45
(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46
1.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46
2.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与产业结构 47
3.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49
(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 50
1.国家的经济职能 50
2.宏观管理中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50
3.宏观调控手段体系 51
第二部分 财政与金融 52
一、财政的性质与职能 52
(一)财政的性质 52
1.财政分配的主体 52
2.财政分配的对象 53
3.财政分配的目的 53
(二)财政的职能 54
1.分配职能 54
2.调控职能 55
3.监督职能 58
二、税收 58
(一)税收的作用 58
1.组织收入 59
2.调控经济 59
3.反映与监督 61
(二)税收分类与主要税种的缴纳 61
1.税收分类 61
2.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缴纳 63
3.关税的缴纳 69
4.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70
5.农业税的计征 72
6.资源税 72
7.房产税 73
8.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73
(三)国际税收 74
1.国际税收的概念 74
2.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74
3.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75
三、国债 76
(一)国债的性质和作用 76
1.国债是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 76
2.国债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77
3.国债的作用 77
(二)国债制度 79
1.国债的种类 79
2.国债的发行原则 80
3.国债的偿还 81
4.国债的流通 82
四、国家预算 83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83
(二)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形式 84
1.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84
2.1983~1990年的预算管理体制 86
3.分税制 87
(三)预算外资金 88
1.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和内容 88
2.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89
3.预算外资金的发展变化 89
4.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90
(四)复式预算 91
五、货币和货币流通 91
(一)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91
(二)货币层次和货币乘数 94
(三)通货膨胀 96
六、信用和利息 99
(一)信用的职能 99
(二)银行存款、贷款的原则 100
(三)利息的作用和利息率的制度 102
七、银行和银行业务 104
(一)银行的地位和作用 104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管理 105
(三)银行企业化经营 109
(四)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 111
八、金融市场 113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分类 114
(二)证券市场和证券投资 116
(三)其他金融市场 119
九、国际金融 121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121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及其差额 122
1.经常项目 122
2.资本项目 122
3.平衡项目 123
(三)外汇风险及其防范 124
1.外汇风险的概念 124
2.外汇风险的种类 125
3.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 125
(四)利用外资 127
1.出口信贷 127
2.银行信贷 127
3.政府信贷 128
4.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128
5.发行债券 129
6.租赁信贷 129
7.补偿贸易 130
8.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 130
第三部分 统计与会计 131
一、统计概述 131
(一)统计的对象 131
(二)统计的特点和作用 131
(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32
二、统计数据的搜集 133
(一)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133
1.统计指标的含义和分类 133
2.统计指标体系的含义和分类 134
3.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135
(二)统计调查 136
1.统计调查的种类 136
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137
3.统计抽样调查 137
三、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38
(一)统计分组 138
1.统计分组的概念、目的和作用 138
2.统计分组方法 138
3.国民经济基本统计分组 139
(二)统计表 140
1.统计表的构成 140
2.统计表的种类 140
3.设计统计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41
(三)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142
1.平衡法 142
2.对比分析 143
3.相关分析 144
4.回归分析 145
四、统计指标与指数 146
(一)总量指标 146
1.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146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47
(二)相对指标 148
1.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148
2.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公式 148
3.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49
(三)平均指标 150
1.平均数的概念和作用 150
2.算术平均数的种类及计算公式 151
3.几何平均数的种类及计算公式 151
4.中位数和众数概念 152
(四)标志变异指标 153
1.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53
2.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54
3.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55
(五)时间数列 155
1.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155
2.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156
3.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156
4.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159
(六)指数 161
1.指数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161
2.综合指数的含义、特点和公式 161
3.平均数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162
4.平均指标指数的含义和公式 163
5.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163
五、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主要指标 165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65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和作用(SNA的主要特点) 165
2.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66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指标 167
1.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 167
2.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167
3.总投资、总消费的含义和统计范围 168
4.我国目前同时采用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及净值的区别与联系 168
六、会计的特点和职能作用 168
(一)会计概述 168
(二)会计活动 169
(三)会计实体 169
(四)会计方法 170
(五)会计处理基础 171
(六)会计的职能作用 173
(七)会计的对象 174
七、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 175
(一)会计准则 175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和作用 175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与结构 177
(二)财务通则 178
1.我国企业财务通则的意义和作用 178
2.我国企业财务通则的内容与结构 179
八、会计要素 180
(一)资产 180
(二)负债 180
(三)所有者权益 180
(四)收入费用、利润 180
(五)会计等式 180
九、会计科目和复式记帐 180
(一)会计科目及其分类 180
(二)帐户 180
(三)复式记帐原理 181
(四)借贷记帐法 181
1.借贷记帐法的帐户结构 181
2.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 181
3.借贷记帐法试算平衡 181
十、会计凭证和帐簿 182
(一)会计凭证的种类、内容、填制和审核 182
(二)会计帐簿 183
1.会计帐簿的种类 183
2.记帐结帐和对帐 184
3.更正错帐的方法 185
十一、会计报表 186
(一)会计报表的意义 186
1.会计报表的意义 186
2.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187
3.会计报表的种类 188
(二)资产负债表 189
1.资产负债表与资金平衡表的比较 189
2.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190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92
(三)损益表 193
1.损益表的格式 194
2.损益表的编制 194
(四)财务状况变动表 195
1.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作用 195
2.财务状况变动表所使用的几个资金概念 196
3.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结构 197
4.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 199
第四部分 企业管理原理 201
一、企业管理总论 201
(一)企业管理的作用和职能 201
1.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01
2.企业管理的职能 201
(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202
1.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 202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 202
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 203
二、计划职能 203
(一)概述 203
1.计划的特征和作用 204
2.计划工作的程序 204
3.计划的类型 204
(二)目标 205
1.企业目标的作用 205
2.企业目标的特点 205
3.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206
4.目标管理法 207
(三)预测 207
1.企业预测的作用 207
2.企业预测的内容 208
3.企业预测技术 208
(四)企业决策 210
1.企业决策的概念和内容 210
2.企业决策的程序 211
3.决策方法 212
(五)创新 215
1.创新的过程 215
2.创新能力的提高 215
三、组织职能 216
(一)概述 216
1.组织的概念 216
2.组织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216
(二)组织结构 216
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217
2.集权与分权 218
3.组织结构形式 218
4.横向协调方式 222
(三)组织的运行和变革 223
1.管理规范 223
2.人员配备 224
3.组织变革 224
四.领导职能 225
(一)概述 225
1.领导的含义 225
2.正确的领导观 226
3.领导的原则 227
4.领导的功能 228
(二)领导行为 231
1.领导行为的类型 231
2.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232
(三)领导效率 232
1.工作落实 233
2.时间管理 233
3.会议管理 235
(四)企业领导制度 236
1.厂长(经理)负责制 236
2.职工代表大会制 237
3.企业领导班子结构 238
五、控制职能 239
(一)概述 239
1.管理控制的作用 239
2.管理控制的程序 240
3.管理控制的类型 240
4.有效控制的某本条件 241
(二)确定标准 241
1.控制标准的类型 242
2.控制标准的范围、项目和水准 243
3.建立标准的方法 244
4.有效标准的条件 244
(三)测度的评价 245
1.测度的方法 245
2.控制对信息的要求 246
3.工作成就评价 246
(四)调节 247
1.偏差原因分析 247
2.采取纠正措施 248
第五部分 市场营销 249
一、市场与市场营销 249
(一)市场与市场类型 249
1.市场的含义 249
2.市场的划分 250
(二)市场营销及其作用 250
1.市场营销的含义 250
2.市场营销的任务 251
3.市场营销的效用 251
(三)营销管理过程 252
1.分析市场机会 252
2.选择目标市场 253
3.制定市场营销组合 254
4.市场营销管理系统 255
(四)市场营销环境 257
1.企业营销的微观环境 257
2.企业营销的宏观环境 258
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 259
(一)市场细分及其作用 259
(二)细分市场的依据 260
1.细分消费者市场 260
2.细分生产者市场 261
(三)市场细分的有效性 262
1.有效细分市场的条件 262
2.对细分市场的评价 263
(四)目标市场策略 264
1.目标市场策略的类型 264
2.怎样选择目标市场策略 264
三、产品策略 265
(一)产品整体概念 265
(二)产品生命周期 267
1.产品生命周期概念 267
2.周期各阶段的特点与营销对策 267
(三)产品组合 270
1.产品组合的概念 270
2.产品组合策略 271
(四)新产品开发 272
1.新产品的概念 272
2.新产品开发程序 273
3.新产品的市场扩散 275
(五)产品市场定位策略 276
四、分销策略 277
(一)分销渠道的含义和类型 277
1.分销渠道的含义 277
2.分销渠道的类型 277
(二)产品分销的基本策略 278
1.长度不同的营销渠道(长、短营销渠道) 278
2.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 278
3.宽度不同的营销渠道(宽、窄渠道) 278
4.对代理商的利用 279
(三)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 279
(四)分销渠道的管理 280
五、定价策略 280
(一)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 281
1.企业定价目标 281
2.影响企业定价的其它因素 282
(二)企业的定价方法 286
1.成本导向定价法 286
2.需求导向定价法 288
3.竞争导向定价法 289
(三)企业的定价策略技巧 289
1.新产品定价策略 289
2.心理定价策略 290
3.折扣与让价策略 290
六、促销策略 291
(一)销售促进与促销组合 291
1.销售促进 291
2.促销组合 291
(二)广告策略 293
1.广告 293
2.广告策略 294
(三)人员推销与营业推广 296
1.人员推销 296
2.人员推销管理 296
3.营业推广 298
七、国际市场营销 299
(一)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型态 299
1.跨越国界型(对外营销) 299
2.异国型(国外营销) 299
3.多国型或全球型(多国营销或全球营销) 299
(二)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299
(三)国际市场营销方式 300
1.间接出口 300
2.直接出口 301
3.合约制造 301
4.许可证协议 301
5.国外装配 301
6.合资经营 301
7.独资经营 302
第六部分 经济法 303
一、企业法律制度 303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简介 303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简介 307
(三)私营企业法律制度简介 309
(四)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311
1.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法律地位 311
2.外商投资企业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作用 311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资本、组织机构、解散与清算 311
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资本、组织机构、解散与清算 313
5.外资企业化设立 314
6.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 315
7.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315
二、公司法 316
(一)公司的概念、种类和公司法的概念 316
(二)有限责任公司 317
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及特征 317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317
3.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和股东 317
4.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318
5.财务、会计管理 318
6.转让出资和变更注册资本 318
7.合并、分为、变更和解散 318
(三)股份有限公司 318
1.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及特征 318
2.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319
3.股东和股东大会 319
4.董事、董事会和经理 319
5.监事会 319
6.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公司债 319
7.股份制有限公司的解散和清算 320
8.股份、股票和新股的发行 320
(四)法律责任 321
三、产品质量法 321
(一)产品质量法概述 321
(二)产品质量标准 321
(三)产品质量计量标准 323
(四)产品质量的监督和认证 327
1.产品质量检验 327
2.产品质量认证 327
3.产品质量监督 327
(五)产品质量责任 327
四、工业产权法 329
(一)工业产权法概述 329
(二)专利法 330
1.专利和专利法概述 330
2.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 330
3.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331
4.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331
5.专利的申请和审批 333
6.专利的期限、终止、撤销和无效 333
7.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334
8.专利权的保护 334
(三)商标法 335
1.商标和商标法的概念 335
2.商标注册 335
3.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和使用许可 337
4.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 338
5.商标使用的管理 338
6.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338
五、经济和技术合同法 339
(一)经济合同法 339
1.经济合同简介 339
2.经济合同的订立 339
3.无效经济合同 340
4.经济合同的履行和担保 341
5.经济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342
6.违背经济合同的责任 342
7.经济合同的管理及合同纠纷的解决 344
(二)技术合同法 344
1.技术合同的概念 344
2.技术合同的订立 344
3.技术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345
4.技术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 345
5.无效技术合同的确认和处理 346
6.技术开发合同的主要内容 346
7.技术转让合同的主要内容 347
8.技术咨询合同的主要内容 348
9.技术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 348
10.技术合同的管理 348
11.技术合同争议的解决 348
(三)涉外经济合同法 349
1.涉外经济合同的概念 349
2.涉外经济合同的订立 349
3.涉外经济合同转让、变更、解除和终止 350
4.涉外经济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 350
5.涉外经济合同争议的解决 351
6.处理涉外经济合同争议的法律适用 351
六、税法 352
(一)税法的概念和税收法律关系 352
(二)税收征管法 353
1.《税收征管法》的基本原则 353
2.税务管理 353
3.税款征收 354
4.税务检查 354
5.法律责任 355
七、 证券法 357
(一)证券的概念 357
(二)证券市场与组织制度 358
(三)证券发行制度 359
(四)证券交易管理制度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