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兵器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2009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兵器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2009版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80248393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武器工业-工业统计-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兵器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2009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

一、单位的基本信息 1

二、单位的主要属性 3

三、单位的基本经济活动 6

四、单位的信息化情况 7

五、单位的其他信息 7

第二部分 工业生产统计 9

一、工业产品产量 9

(一)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的原则 9

(二)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的范围 10

(三)工业产品产量不应包括的项目 11

(四)新产品产量 11

二、工业总产值 11

(一)工业总产值的概念 11

(二)计算工业总产值应遵循的原则 11

(三)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 12

(四)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13

(五)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项具体规定 14

(六)工业总产值不应包括的项目 16

(七)新产品产值 16

(八)出口产品产值 16

三、工业增加值 16

(一)工业增加值的概念与作用 16

(二)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原则 17

(三)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17

(四)工业增加值计算表 20

(五)工业增加值率 33

四、工业发展速度 34

(一)工业发展速度的概念 34

(二)不变价格法 35

(三)价格指数缩减法 35

(四)生产指数法 37

五、工业产品销售 39

(一)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 39

(二)产品销售总额 40

(三)几个销售指标、产值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1

六、工业产品库存 41

(一)产品库存量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41

(二)产品库存量包括的内容 42

(三)产品库存量不应包括的内容 42

(四)价格差异 42

(五)库存产品盘盈盘亏 42

(六)产品库存总量和产品库存总额 43

(七)工业库存指数 43

七、工业生产主要分析指标 44

(一)产品销售率简称产销率 44

(二)产品库存升降率 44

(三)产成品库存周转速度 45

(四)产成品库存当量 45

(五)产成品库存可供销售天数 45

(六)三包修赔费率 45

(七)新产品产值率 46

八、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46

(一)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46

(二)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及计算公式 46

(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49

(四)计算经济效益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49

(五)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应用实例 52

九、军用产品 53

(一)军用产品简称军品的概念 53

(二)军品产量,即军品生产量 53

(三)军品产值 53

(四)军品出口产值 53

(五)军品销售数量 53

(六)军品交付数量 53

(七)解交数量 54

(八)军品交付出口数量 54

(九)军品库存数量 54

(十)军品库存价值 54

第三部分 营销统计 55

一、市场营销与重点民品的营销管理 55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55

(二)营销管理的基本内容 55

(三)营销与推销、销售的联系与区别 56

(四)重点军用与民用产品的营销管理 56

二、工业产品订货及其合同履约 56

(一)工业产品订货 56

(二)订货合同履约 57

三、工业产品销售量与出口交货值 62

(一)工业产品销售量 62

(二)出口交货值 63

四、工业订货指数与销售指数 65

(一)工业订货指数 65

(二)工业销售指数 65

(三)举例 66

五、市场占有指标(可视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实物量指标或价值量指标) 68

(一)市场占有率 68

(二)服务市场占有率 68

(三)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于三个最大竞争者) 69

(四)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于领导竞争者) 69

(五)市场占有率升降率 69

(六)产品市场覆盖率 69

第四部分 工业设备与产品生产能力统计 70

一、工业设备及其分类 70

(一)工业设备概念 70

(二)工业设备统计范围 70

(三)工业设备分类 70

二、实有设备 75

(一)工业设备实物量 75

(二)工业设备价值量 75

(三)已安装设备 76

(四)闲置设备 76

(五)待报废设备 76

(六)进口设备 76

(七)未安装设备 76

(八)完好设备 77

(九)设备新度系数 77

三、设备维修 78

(一)主要生产设备大、中项修理完成数 78

(二)主要生产设备大修计划率 78

(三)主要生产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 78

(四)设备备件资金周转期 78

(五)工业增加值设备维修费用率 78

(六)每个设备复杂系数占用维修费用 78

(七)设备大修理平均停歇天数 79

(八)设备大修理平均成本 79

(九)设备大修理平均工时消耗和材料消耗 79

四、设备事故 79

(一)设备重大事故次数 79

(二)设备事故损失 80

(三)设备事故发生率 80

(四)设备故障 80

(五)设备故障停机时间 80

(六)设备运转台时 80

(七)主要生产设备故障停机率 80

(八)主要生产设备故障频率 80

五、设备利用 81

(一)设备时间利用率 81

(二)金属切削机床利用率 81

(三)设备能力利用率 81

(四)设备综合利用率 82

(五)设备可利用率 82

(六)设备平均役龄 82

(七)设备更新率 82

六、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及其计算原则和方法 83

(一)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种类 83

(二)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与设备能力、计划产量、实际产量的区别 83

(三)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表示方法 84

(四)计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原则 84

(五)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 85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主要指标 87

(一)年初生产能力 87

(二)本年新增生产能力 87

(三)本年减少生产能力 88

(四)年末生产能力 88

(五)全年平均生产能力 88

(六)生产能力利用率 89

第五部分 工业原材料统计 90

一、工业原材料及其总值统计 90

(一)工业劳动对象的分类 90

(二)原材料的概念 90

(三)原材料总值统计 90

(四)原材料消费与库存总值的计算方法 90

(五)原材料总量统计 91

二、原材料购进又称原材料采购 91

(一)原材料购进量 91

(二)原材料购进的形式分类 91

(三)原材料购进量核算原则 92

三、原材料消费 93

(一)原材料消费量 93

(二)原材料消费核算原则 93

(三)原材料消费的核算方法 93

(四)原材料消费的统计范围 93

(五)原材料消费的内容 94

(六)原材料消费不应包括的项目 94

四、原材料库存 94

(一)原材料库存的基本概念 94

(二)原材料库存核算原则 94

(三)原材料库存的核算方法 95

(四)原材料库存的统计范围 95

(五)原材料库存不应包括的项目 95

(六)统计原材料库存量应注意的问题 95

五、原材料分析 96

(一)原材料消耗与利用分析 96

(二)原材料库存分析 100

六、原材料分类 100

(一)原材料总值分类 100

(二)原材料品种数量分类 102

第六部分 工业产品质量统计 103

一、产品质量的相关概念 103

二、工业产品质量指标 105

(一)产品质量指标 105

(二)工作质量指标 105

(三)质量效益指标 111

(四)其他指标 114

三、兵器两集团公司关于产品质量事故的规定 114

(一)兵器工业集团公司2007年制订的规定 114

(二)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01年制订的规定 116

第七部分 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卫生统计 118

一、生产安全事故及其统计范围 118

(一)生产安全事故的概念与分类 118

(二)统计范围 118

(三)统计内容 118

二、事故等级 118

(一)特别重大事故 118

(二)重大事故 119

(三)较大事故 119

(四)一般事故 119

三、事故起数 120

四、描述事故的术语 120

(一)事故类别 120

(二)伤害部位 120

(三)伤害程度 121

(四)受伤性质 121

(五)事故原因 122

(六)事故原因分析 122

(七)起因物 123

(八)致害物 123

(九)伤害方式 124

(十)不安全状态 124

(十一)不安全行为 124

五、几个有关问题的处理 125

六、事故分析 126

(一)工伤事故人次数 126

(二)工伤事故频率 126

(三)平均每起工伤事故的工伤人数 126

(四)工伤事故严重程度 127

(五)万人死亡率 127

(六)千人重伤率 127

七、应急管理统计 127

(一)应急演练开展情况 127

(二)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情况 128

(三)事故救援情况 128

八、职业卫生统计 129

(一)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 129

(二)职工患职业病人数 129

(三)职工患职业病死亡人数 129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129

(五)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 129

(六)职业病患病类别 130

(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查部门结论意见 130

(八)职业健康检查类别 130

(九)职业病危害点总数 130

第八部分 能源统计 132

一、能源分类及其计量标准 132

(一)能源分类 132

(二)主要能源品种 134

(三)能源计量标准 136

二、能源购进 141

(一)能源购进量 141

(二)购进量金额 142

三、能源消费 142

(一)能源消费量 142

(二)工业生产能源消费 144

(三)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 144

(四)交通运输工具用能 145

(五)能源加工、转换 145

(六)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 146

(七)综合能源消费量 147

(八)终端能源消费量 147

四、能源库存 147

(一)库存量的核算原则 147

(二)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 148

(三)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 148

(四)能源使用单位用于消费的库存 148

五、能源经济效益 149

(一)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源消耗 149

(二)主要能源单耗 150

(三)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151

(四)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151

(五)万元收入综合能耗 151

(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51

(七)能源效率 152

(八)能源节约节能量 153

六、能源平衡表 155

(一)企业能源平衡表的编制 155

(二)能源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156

七、能源投资 156

第九部分 人力资源统计 162

一、人力资源数量与结构统计 162

(一)人力资源数量统计 162

(二)人力资源结构统计 163

二、人力资源变动统计 166

(一)本期增加人数 166

(二)本期减少人数 166

(三)人员变动程度指标 166

(四)平均人数的计算 167

三、劳动报酬统计 168

(一)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168

(二)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168

(三)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168

(四)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生活费 170

(五)保险福利费用总额 170

(六)几个有关问题的处理 171

(七)工资分析指标 171

四、劳动时间统计 172

五、劳动生产率统计 173

(一)实物劳动生产率 174

(二)工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 174

(三)全员劳动生产率 174

六、劳动效益统计 174

(一)劳动效益直接指标 175

(二)劳动效益间接指标 175

七、人力资源开发统计 175

(一)全员培训率 175

(二)企业培训费用水平 175

(三)培训资金利用率 175

(四)培训资金的效益 176

第十部分 企业财务统计 177

一、资产类指标 177

(一)货币资金 177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77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 177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78

(五)应收及预付款项 178

(六)存货 178

(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179

(八)长期股权投资 179

(九)长期应收款 180

(十)投资性房地产 180

(十一)固定资产 180

(十二)工程物资 181

(十三)在建工程 181

(十四)固定资产清理 181

(十五)生物资产 181

(十六)无形资产与开发支出 181

(十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82

(十八)商誉 182

(十九)长期待摊费用 182

(二十)递延所得税资产 182

二、负债类指标 182

(一)交易性金融负债 182

(二)短期借款 182

(三)应付票据 182

(四)应付账款 182

(五)预收账款 183

(六)应付股利 183

(七)应付债券 183

(八)长期借款 183

(九)应付职工薪酬一 183

(十)应交税费 183

(十一)长期应付款 184

(十二)专项应付款 184

(十三)递延收益 184

(十四)预计负债 184

(十五)递延所得税负债 185

三、所有者权益类指标 185

(一)实收资本股本 185

(二)资本公积 185

(三)留存收益 186

(四)库存股 186

四、收入、费用及利润指标 186

(一)收入 186

(二)成本、费用 186

(三)利润及利润分配 186

五、现金流量指标 188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188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188

(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189

六、相关事项 189

(一)中期财务报告 189

(二)分部报告 189

(三)金融工具列报 189

(四)债务重组 190

(五)政府补助 190

(六)借款费用 190

(七)股份支付 190

(八)外币折算 190

(九)租赁 191

(十)会计政策 192

(十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92

(十二)企业合并 192

(十三)合并财务报表 193

(十四)每股收益 193

(十五)套期保值 193

(十六)关联方披露 193

七、财务分析 194

(一)偿债能力指标及分析 194

(二)营运能力资产营运状况指标及分析 195

(三)盈利能力指标及分析 197

(四)发展能力指标及分析 198

八、经济增加值核算 200

(一)经济增加值EVA的基本内涵 200

(二)经济增加值EVA价值管理体系 200

(三)经济增加值EVA计算方法及相关公式 201

(四)经济增加值的优势 204

(五)经济增加值主要应用范围 204

(六)举例 205

第十一部分 事业单位财务统计 207

一、资产类指标 207

(一)流动资产 207

(二)对外投资 208

(三)固定资产 208

(四)无形资产 208

二、负债类指标 208

(一)流动负债 208

(二)长期负债 209

三、净资产 209

(一)事业基金 209

(二)固定基金 209

(三)专用基金 210

(四)周转金 210

四、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 210

(一)事业收入 210

(二)经营收入 211

五、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 211

(一)事业支出 211

(二)经营支出 212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 212

(四)结转自筹基建 212

六、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的核算 212

(一)结余 212

(二)经营结余 212

(三)经营净结余 212

(四)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 212

七、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213

(一)资产负债表 213

(二)收入支出表 213

(三)附表 213

(四)财务分析评价指标 213

第十二部分 科技统计 215

一、科技统计及其范围 215

(一)科技统计的概念 215

(二)科技统计的对象及主要任务 215

(三)科技统计范围 215

二、科技活动及其分类 216

(一)科技活动的概念 216

(二)科技活动分类 216

三、科技活动人员 224

(一)科技活动人员的概念 224

(二)科技活动人员分类 226

(三)科技活动人员的计量 227

(四)军品科研任务人员的划分 228

四、科技活动经费与R&D经费 228

(一)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与支出 228

(二)R&D经费和R&D设施建设经费的核算方法 231

五、科技产出 233

(一)科技成果 233

(二)科技论文 234

(三)出版科技著作 235

(四)新产品 235

(五)专利 235

六、科研课题 236

(一)科研课题的统计范围 236

(二)课题统计原则 236

(三)项目类别 236

(四)课题来源 236

(五)课题合作形式 236

(六)课题活动类型 237

(七)学科分类 237

(八)课题参加人员折合全时人员 237

(九)参加课题甲类人员折合全时人员 237

(十)课题实际经费支出 237

七、科技创新能力 237

第十三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238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 238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238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 239

(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几项具体规定 241

二、基本概况指标 241

(一)建设项目 241

(二)建设时间 249

(三)期末项目建设状态 250

(四)单项工程进度主要节点形象进度 250

三、固定资产投资额 251

(一)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概念 251

(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构成 251

(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分组 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主要指标 257

四、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260

(一)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260

(二)本年资金来源合计 261

(三)各项应付款 262

五、新增固定资产 262

(一)新增固定资产的概念 262

(二)计算新增固定资产的条件 262

(三)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内容 264

(四)新增固定资产统计主要指标 265

六、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265

(一)新增生产能力的概念 265

(二)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条件 265

(三)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标准 266

(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几项具体规定 266

(五)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统计主要指标 267

(六)房屋建筑面积及价值 268

七、土地征用和购置 270

八、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指标 271

九、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 272

(一)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的概念 272

(二)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指标 272

第十四部分 环境保护统计 275

一、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基本情况 275

二、企事业单位“三废”排放、处理及综合利用情况 276

(一)工业用水情况 276

(二)废水排放、处理及治理情况 278

(三)废气排放、处理及治理情况 282

(四)废物排放、处理及综合利用情况 286

三、企事业单位排放废水中污染物监测情况 289

四、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情况 289

(一)污染治理项目与投资 289

(二)污染治理投资资金来源 290

(三)污染治理竣工项目处理能力 291

第十五部分 商品流通统计 293

一、物流 293

(一)物流与现代物流的概念 293

(二)物流与生产、流通的联系,物流与商流的关系 293

(三)物流分类 294

(四)物流的基本功能 296

二、商品购进 298

(一)商品购进总额购进总量 298

(二)商品购进的核算方法 299

(三)商品购进的主要方式 299

三、商品销售 299

(一)商品销售总额销售总量 299

(二)商品销售的核算方法 300

(三)商品销售的主要方式 301

四、商品库存 302

(一)商品库存总额总量 302

(二)库存总额的核算方法 303

五、商品物资存储 303

(一)各类仓库存储费用的构成 304

(二)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 304

六、商品分类原则 305

(一)商品总额分类 305

(二)商品总量分类 312

十六部分国际贸易与对外投资统计 315

一、概述 315

二、对外贸易统计 316

(一)统计范围 316

(二)统计项目 318

(三)统计指标 320

三、国际服务贸易统计 321

(一)统计范围 321

(二)统计内容 322

(三)统计指标 323

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统计 323

(一)统计内容 323

(二)统计范围 324

(三)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统计主要指标 325

(四)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统计指标 327

五、对外直接投资统计 328

(一)统计范围 328

(二)统计内容 328

(三)统计原则 329

(四)统计指标 330

第十七部分 利用外资统计 332

一、利用外资总额 332

二、对外借款 332

(一)对外借款按照贷款来源分类 332

(二)对外借款按照借还方式分类 333

(三)对外借款按还款期限分类 333

(四)贷款期限 333

(五)宽限期 333

(六)手续费 333

(七)承诺费 333

(八)偿还方式 333

(九)外汇汇率变化差额 333

三、外商直接投资 334

(一)合同投资总额 334

(二)合同外资金额 334

(三)企业注册资本 334

(四)外商实际投资 334

(五)中方实际投资 335

(六)外方绝对控股 335

(七)外方相对控股(含协议控制) 335

四、外商其他投资 335

五、实际利用外资 337

(一)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337

(二)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 337

第十八部分 三次产业统计 339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及其统计范围 339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339

(二)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 339

(三)三次产业统计范围 341

二、项目单位数及其名称 342

三、总产出 342

(一)第一产业总产出 342

(二)第二产业总产出 342

(三)第三产业总产出 343

四、增加值 347

(一)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348

(二)增加值计算表 349

五、其他主要指标 351

第十九部分 企业集团统计 352

一、企业集团的概念及统计范围 352

(一)企业集团的概念 352

(二)企业集团的统计范围 352

二、企业(集团母公司)基本情况 353

三、企业集团概况 355

四、企业(集团)财务指标 356

五、企业(集团)劳动工资指标 358

六、企业集团合并报表 359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涵义 359

(二)合并财务报表与汇总财务报表的区别 360

(三)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360

七、企业(集团)各项指标统计原则 361

附录 362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362

附录二 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368

附录三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 370

附录四 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371

附录五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 374

附录六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02) 376

附录七 国家统计局关于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445

附录八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446

附录九 工业统计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和换算 44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