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典食货典校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通典食货典校笺
  • 曾贻芬校笺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55310222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典食货典校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自序 1

食货一 1

田制上 1

总论田制 1

禹分九州 2

周建司马法 2

周朝井田制 3

周朝任土之法 4

周民受田规定 5

孟子论井田 5

秦废井田开阡陌 5

汉贾谊论农本 6

汉文帝始开籍田 6

后元年诏劝农 6

晁错论贵粟 7

景帝元年制听民徙宽地 8

后元三年诏劝农 8

董仲舒言种麦 8

董仲舒言土地兼并 8

元狩三年劝民种麦 9

封田千秋为富民侯 9

推行代田法 9

昭帝时民有畜积 10

宣帝诏假公田贷种食 10

元帝初元元年假公田贫民 10

建昭五年诏劝农 10

成帝时土地兼并严重 10

阳朔四年诏劝农 11

师丹言改革 11

孔光何武言限王侯田宅奴婢 11

平帝元始元年置大司农部丞 11

元始二年垦田数 12

王莽改田制 12

区博言井田不可复 12

东汉光武帝检覆垦田 13

顺帝建康元年垦田数 13

荀悦论田制 13

崔寔政论 14

仲长统昌言 15

石苞明劝课 16

晋武帝限制王侯占田 16

晋实行占田制 16

宋刘子尚请损益山泽旧条 17

宋孝武帝开山泽之禁 17

孔灵符请徙人开湖田 17

孝武帝准开湖田 18

北魏明帝勅有司劝农 18

太武帝推行农人互耕 19

李安世上疏言均田 19

北魏均田制 20

食货二 25

田制下 25

北齐给授田令 25

文宣帝议徙人于宽乡 25

武成帝河清三年诏劝农 25

男子受公田之规定 26

永业田给授法 26

宋孝王关东风俗传 26

北周人占田宅之规定 27

隋诸王官吏永业田 28

隋职分田公廨田 28

开皇九年垦田数 28

开皇十二年议徙人于宽乡 28

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田 28

炀帝大业中垦田数 28

唐均田法 29

诸王官吏永业田占有数 29

永业田给授法 30

给园宅地之法 31

职分田分配 31

诸驿封田 32

永业田口分田均可出卖 33

买地限额 33

买卖土地的手续 33

工商者受田规定 33

诸田贴赁及质的规定 34

身分地不追的条件 34

给口分田务从便近 34

各级官府公廨田职分田各有差 34

诸职分田还授的规定 34

给出亲王园一顷 35

天宝中应受田数 35

水利田 35

李悝尽地力之教 35

引漳水溉邺 35

秦修郑国渠 36

李冰治水 36

汉文翁穿煎?口 37

郑当时言引渭穿渠 37

引汾水黄河溉田 37

引洛水穿龙首渠 37

朔方等郡引黄河溉田 38

辅渠灵轵引诸水 38

汝南九江引淮 38

东海引钜定 38

泰山下引汶水 38

倪宽请穿凿六辅渠 38

汉武帝曰平徭行水 38

引泾水修白渠 38

邵信臣造钳卢陂 39

杜诗复修钳卢陂 39

东汉王景重修芍陂 39

马臻立镜湖筑塘 39

晋武帝问计诏 40

杜预上疏言水利田 40

张闓立曲阿新丰塘 42

殷肃引渒水入芍陂 42

北魏刁雍于艾山穿渠 43

修范阳渔阳渠堰 43

唐引雷陂水筑句城塘 44

长孙祥请修郑白渠 44

唐高宗曰疏导渠流 44

长孙无忌言郑白渠状况 44

毁郑白渠上碾磑 44

大历中水田数 44

屯田 45

汉昭帝诏屯田张掖郡 45

赵充国奏屯田 45

魏募百姓屯田许下 46

邓艾济河论 46

邓艾淮河南北屯田 46

晋羊祜屯田襄阳 47

杜预修邵信臣遗迹 47

杜预开扬口起夏水 47

元帝督课农功 48

应詹上表言屯田 48

荀羡屯田东阳 48

齐高帝勅修芍陂 48

北魏李彪上表言屯田 49

北齐废帝时议修石鼈寺等屯 49

嵇晔言长城左右营屯 49

成帝诏屯田置都子使统之 49

隋于长城以北屯田 50

唐屯田令 50

屯田配牛规定 50

屯田收入状况 51

食货三 60

乡党 60

杜佑言井田 60

周以前社会组织 60

周之乡党状况 60

管子论乡党之重要 61

徐干中论 62

东晋庚戌土断 63

范宁论土断 63

刘裕上表言缘人居土 64

东晋义熙年间重行土断 64

宋大明中王玄谟请土断 65

齐高帝诏咨理版籍良策 65

虞玩之上言版籍 65

齐置校籍官 66

永明八年讁巧者戍缘淮各十年 66

武帝诏许讁役者还本 66

梁武帝时若干州黄籍不上 67

沈约上言版籍 67

武帝诏改定百家谱 69

梁始置谱局 69

梁通谱学者众 69

陈文帝诏同土断之例 70

北魏初立宗主督护 70

李冲请立三长制 70

公卿议三长制 70

冯太后立三长制 71

北齐三长制 71

宋孝王关东风俗传 71

隋乡党编制 72

苏威奏乡正理词讼 72

废乡正理词讼事 72

唐乡党编制 73

造户籍 73

里正坊正村正的人选 73

食货四 77

赋税上 77

总论赋税 77

九州之贡 78

五服之纳 79

商代赋税 80

周朝九畿之贡 80

赋税徵收规定 82

服役的规定 82

赋税的支用 82

鲁宣公行初税亩 83

公羊传言初税亩 83

谷梁传言初税亩 83

成公元年作邱甲 83

哀公十二年用田赋 84

哀公与孔子言田赋事 84

管子言赋敛应有节 84

孟献子言国以义为利 84

孟子言赋敛 85

白圭与孟子言田赋事 86

孙武言使诸侯食其邑 86

魏文侯言增租税之弊 86

秦孝公十二年初为赋 86

秦始皇赋役沉重 87

秦二世租赋益重 87

汉兴轻赋税 87

重贾人租税以困辱之 87

初为算赋 88

惠帝元年田租复十五税一 88

令女子到年龄不嫁五算 88

文帝时人赋四十丁男三年一事 88

晁错上言令人粟于边 88

文帝下诏减租税 88

景帝二年令田租三十税一 88

年高者家人减免赋役 89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 89

董仲舒言赋税重 89

武帝减免年高者赋役 89

昭帝罢榷酤官 89

三辅太常郡以菽粟当赋 90

免去部分更赋 90

下诏减免口赋钱 90

宣帝时减民算三十 90

成帝减天下赋钱算四十 90

平帝诏女徒可出钱代役 91

王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 91

以周官税人 91

边兵仰县官衣食横敛赋 91

有奴婢者出钱 91

东汉光武帝时田租三十税一 91

百姓产子免三年之算 92

明帝时人无横徭 92

张林上言以布帛为租 92

魏武定租赋 92

晋武帝制户调之式 92

成帝始度百姓田 92

咸康初算田租米 92

哀帝减田租 92

孝武帝除度定田收租之制 92

徐豁言更量课限使人存立 93

宋孝武帝制人户岁输布四疋 93

食货五 97

赋税中 97

齐萧子良上表言赋税扰民 97

萧寲上表曰赋税应有恒制 99

南朝赋税临时折课乃无恒法 100

官品减免课役 100

百姓课役负担规定 101

梁百官禄取于州郡 101

诸王诸主之供给规定 102

北魏道武帝时户口赋税状况 102

景穆帝定租调法 102

绢布单位 103

孝文帝更立严制 103

准古班百官之禄以品第各有差 103

增户调以为官司之禄 103

张普惠言租调度秤应恒制 104

正光后预徵租调 105

有司奏缩减开支 105

孝昌二年税京师田亩 105

庄帝定租输三等九品制 105

靖帝时诸州调绢不依旧式 106

元象兴和间百姓离居阙于徭役 106

孙腾高隆之分责无籍之户 106

新附州郡羁縻轻税 106

北齐文宣帝用百保鲜卑等备边要 106

始立九等之户 106

武成帝时户口租调十亡六七 106

减官禄军廪以节国用 106

河清三年定租庸调制 107

后主天统间缩减开支 107

武平后料境内六等富人 107

北周租庸调 107

武帝保定元年兵丁率岁一月役 108

建德年间募百姓充兵 108

宣帝时增一月功为四十五日 108

隋役丁十二番匠六番 108

租庸调法 108

开皇三年减十二番为三十日役 109

减调绢一疋为二丈 109

苏威奏减赋役 109

隋平陈大行庆赏 109

江表给复十年 109

诸州免开皇九年租税 109

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放 109

诏既富而教 109

减免河北东租调 109

高颎奏请于所管内计户徵税 110

苏孝慈等言公廨钱之弊 110

隋末国力耗损终覆亡 110

食货六 114

赋税下 114

唐武德元年诏惠泽诸宗姓 114

武德二年制 114

令按资产分户三等 115

诏天下宜定户九等 115

韩仲良奏亩纳二升以备凶年 115

永徽五年敕二年一定户 115

卫士八等以下出军仍免庸调 115

长安元年诏宜准往例税户 115

大历四年制按户等纳税 115

开元八年制防庸调恶滥 115

敕居宅及每丁一牛不入财数 116

杂匠募士诸色之免役 116

诸课户丁租调依武德二年制 116

丁匠不役者收庸 116

关内庸调折变运送 117

河北河南折租选绢 117

天宝元年限户高丁多者析户 117

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 117

统一规范度量衡 117

尚书省处分诸课役 118

庸调物之调运规定 118

诸租调运之规定 118

夷獠之课役 119

诸任官课役之徵免 119

迁宽乡者课役之减免 119

自外藩还者课役之减免 119

外藩投化者复十年 119

部曲奴婢从良复三年 119

孝子顺孙等免课役 120

诸丁匠岁役 120

天宝三年制庸调徵期下延 120

天宝五年制每乡放三十丁租庸 120

停郡县官白值课钱 120

天宝中天下计帐户数 120

天宝中税钱数 120

天宝中地税数 121

天宝中课丁数 121

天宝中租税庸调数 121

天宝中度支每岁收入 122

度支所收粟钱布绢绵数及其使用 122

诸郡每岁常贡 122

食货七 163

历代盛衰户口 163

商以前户口概述 163

周盛时户口 164

齐桓公二年户口 164

春秋诸侯国的兴灭 165

战国时期户口 165

秦户口锐减 165

汉初户口稀疏 165

汉与民休息 165

武帝征伐不休人口减半 166

昭宣以后人口渐益 166

贡禹上言用度省俭 166

平帝元始间人户数 167

西汉末人户遗十之二三 167

东汉中元间户口 167

明章之后务在养民 167

桓帝永寿间户口 167

建安人户所存十无一二 167

刘备章武元年户口 168

魏平蜀得户口数 168

魏户口数 168

孙权赤乌五年户口 168

晋平吴收户口数 168

晋太康之年户口数 168

魏灭蜀十八年所增户口 168

三国时期天下户口总数 168

后赵户口数 168

前燕户口数 168

宋武帝节用国富兵强 169

宋败于北魏财力衰耗 169

孝武帝时户口数 169

南齐户口未详 170

梁亡户口不能详究 170

陈宣帝时户口 170

隋收陈户口数 170

北魏明帝时户口 170

北魏分裂人户流离 170

旧史所载北魏户口数 171

北齐户口数 171

北周大象中户口 171

隋文帝节用国家富足 172

大业二年户口数 172

炀帝穷侈极奢耗尽民力 172

唐贞观间户口数 173

贞观间获突厥人户数 173

贞观间多获高昌人口数 173

高履行奏进户数 173

高宗与大臣论户口 174

总章元年虏高丽民户数 174

唐初经济繁荣 174

永淳以后天灾人祸府库空竭 175

辛替否极谏造金仙玉真二观事 175

韩琬言政令风化渐弊 175

姚崇力排灾异说灭蝗成功 176

开元九年检括天下户口 177

宇文融奏置劝农判官 178

宇文融言括户之法 178

开元十三年天下富足 179

开元二十年户口数 179

天宝元年户口数 179

安禄山进奏扰郡县 179

与阁罗凤结衅人才减耗 180

天宝十三年京师大水 180

天宝十四年户口数 180

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 181

代宗大历中户口数 181

德宗建中初户口数 181

汉令男子二十始傅 181

晋为丁之年限 182

王敬弘言丁役年限 182

北齐丁之年限 182

隋令丁老小之年限 183

开皇三年改男子成丁年限 183

炀帝时成丁年限 183

高颎奏建输籍之法 183

唐令丁老小年限 183

韦皇后改成丁年限 183

天宝三年为丁年限 183

开元二十五年户令 183

天宝九年制天下三年定户团貌 184

广德元年制为丁年限 184

杜佑论盛衰户口 185

食货八 192

钱币上 192

历代钱币概述 192

周以前货币简况 193

周景王铸大钱 194

单旗言铸大钱之弊 194

管子言货币 195

楚庄王铸大钱民不便 196

荀子言货币 196

秦统一货币 197

汉令民铸荚钱 197

高后二年行八铢钱 197

高后六年行五分钱 197

文帝五年更铸四铢钱 197

除盗铸钱令 197

贾谊言私铸之弊 197

吴邓钱布天下 200

武帝出兵四夷用度不足 200

更造钱币以赡用 200

因私铸获罪者多 201

颜异因非议皮币而获罪 201

赤仄钱行用 202

令上林三官铸钱 202

贡禹言租税禄赐以布帛及谷 202

平帝元始中成钱数 202

王莽居摄改货币 203

王莽罪私铸钱者 205

公孙述废铜钱铸铁钱 205

东汉光武帝除王莽货泉 206

马援言宜复五铢 206

张林上言废钱币 206

刘陶言铸钱之弊 206

灵帝作四出五铢钱 207

董卓擅权废五铢钱更铸小钱 207

曹操罢小钱还用五铢 207

魏文帝罢五铢以谷帛市买 207

明帝时议铸币 207

蜀吴货币简况 208

晋元帝用赤乌旧钱 208

沈充铸小钱 208

孝武帝诏禁坏钱 209

桓玄辅政欲废钱 209

孙琳之议钱之用 209

沈约晋书食货论 210

索辅言钱之重要 211

张轨立制准布用钱 211

食货九 214

钱币下 214

宋文帝元嘉七年立钱置法 214

刘义恭言以一大钱当两 214

何尚之言铸大钱之币 214

沈演之言铸大钱之利 215

范泰言禁私铜不可 215

孝武帝孝建初铸四铢 216

徐爰议以铜赎刑 216

颜竣言铸二铢钱之弊 216

废帝景和二年铸二铢钱 217

永光三年后劣钱泛滥 217

明帝太始初禁鹅眼綖环 217

齐孔觊言铸钱以均货 218

萧子良言钱贵物贱之状 219

梁货币 219

普通年间议罢铜钱铸铁钱 220

大同元年诏通用足陌 220

陈袭用两柱钱鹅眼钱 221

文帝天嘉五年改铸五铢 221

宣帝铸大货六铢 221

岭南诸州不用钱 221

北魏孝文帝始诏天下用钱 221

孝文帝铸太和五铢 221

聼人私铸货币 221

延昌年间置银官常令采铸 221

元彧奏罢汰沙金 222

元澄论钱币 222

河北诸州以物交易 224

崔亮奏铜矿多处并诏开铸 224

私铸之钱薄小 224

杨侃奏复铸五铢钱 225

高恭之论铸钱 225

永安二年更铸永安五铢 226

高谦之上表求铸三铢钱 226

北齐通用多种钱币 227

私铸不禁但重五铢 228

文宣帝改铸常平五铢 228

私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 228

北周武帝更铸布泉之钱 228

建德三年更铸五行大布 229

静帝铸永通万国钱 229

隋文帝更铸新钱 229

诏四面诸关附百钱为样 229

诏禁旧钱 229

诏禁私采锡镴 230

开皇年间诏诸王铸钱 230

大业以后私铸盛钱转薄恶 230

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 231

乾封元年造乾封泉宝钱 231

仪凤四年权停少府监铸钱 231

永淳元年勅私铸者之刑罚 232

长安中令百姓依悬样用钱 232

又勅非铁锡铜荡穿穴者许用 232

宋璟奏禁断恶钱 233

开元六年勅县设诸样钱 233

禁断私卖铜锡 233

开元二十年制钱货兼用 234

朝廷议私铸之禁 234

刘秩论钱币 235

天宝中钱渐滥恶 236

勅以官钱换恶钱 237

乾元元年铸乾元重宝钱 237

铸重棱钱 237

天宝中诸州铸钱简况 237

食货十 245

漕运 245

管子言运粟 245

孙武言餽粮 245

秦攻匈奴运粮 245

汉漕转山东之粟 246

贾谊言漕运 246

武帝通西南夷运粮 246

筑卫朔方转漕甚远 247

郑富时言损漕省卒 247

引渭穿渠 247

番系言修渠田免漕运 247

通褒斜道 248

耿寿昌言省关东漕卒 248

萧望之言糴关内谷不便 248

魏开广漕渠 249

诸葛亮木牛流马法 249

晋武帝决河东注洛以通运漕 250

怀帝修千金堨以通运 250

成帝发王公以下各运米六斛 250

穆帝制王公以下助度支运 250

北魏于水运之次置仓 250

薛钦言漕运 251

朱之旭言漕运 252

崔休言漕运 252

刁雍言漕运 253

隋置募运米丁 254

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 254

开皇四年开广通渠 254

炀帝开通济渠永济渠 254

大业四年始以妇人从役 254

四方运粮给屯田戍卒 254

攻平壤运军粮 254

唐咸亨三年开渠引渭水 255

裴耀卿言漕运 255

置诸仓开北运 257

齐澣开广济渠 258

李齐物凿石渠通运船 258

韦坚开广运潭 258

天宝中每岁水陆运米数 259

开元天宝间漕运办法 259

盐铁 259

管子论盐铁的重要 259

管子言官府煮盐糶之 261

汉武帝施行盐铁专卖 262

董仲舒言盐铁之利大于古 262

贤良文学与桑弘羊辩盐铁 263

车丞相奏罢郡国榷酤关内铁官 265

元帝时罢盐铁官 265

东汉张林言盐铁 265

卫觊言监专盐铁 265

魏武帝遣谒者仆射监盐官 266

陈虞荔等奏立煮盐税 266

北魏盐池立官司收税 266

孝明帝罢盐禁 266

元雍等奏复立盐铁监官 266

北魏盐池数及每岁收盐数 266

北周置掌盐之政令 267

百姓取盐须纳税 267

隋与百姓共盐池盐井 267

唐刘彤上盐铁表 267

玄宗检责海内盐铁之课 268

仓部格蒲州盐池 268

屯田格幽州盐屯 268

诸州盐井课盐数 268

盐课缴纳办法 269

上元以后各盐司收入 269

食货十一 275

鬻爵 275

汉晁错言贵粟 275

以粟入边拜爵 275

晁错言以粟入郡县 275

景帝复修卖爵令 276

武帝时入奴婢及羊马者为郎 276

置赏官名武功爵 276

卜式入财拜为中郎 277

令吏得入粟补官 277

桑弘羊请令民得入粟补官 277

因所忠言数千人为株送徒 277

东汉安帝时三公请令吏入谷得关内侯 277

灵帝开卖官之路 277

入钱五百万买司徒 277

刺史迁除皆责助理宫室钱 277

拜三公者输东园礼钱 278

晋武帝卖官钱入私门 278

北魏明帝班入粟制 278

唐郑叔清奏纳钱给告身 279

榷酤 280

汉武帝榷酒酤 280

昭帝时罢酒酤 280

贾捐之言盐铁榷酒使人困 280

鲁匡言令官作酒 281

陈虞荔等奏请榷酤 281

隋罢酒坊 281

唐广德二年勅酒户随月纳税 282

大历六年酒户分等逐月税钱 282

建中制禁人酤酒官司收利 282

算缗 282

汉武帝下缗钱令 282

杨可告缗徧天下 283

晋货奴婢牛田有文劵输估 284

杂税 285

汉高帝时人每岁交献费 285

武帝初算商车 285

出入武关者纳税 285

昭帝元凤六年无敛今年马口钱 285

耿寿昌请增海租三倍 285

萧望之言增海租不妥 285

王莽令工商诸业纳税 286

东汉张让等言敛天下口钱 286

蜀李雄薄赋 286

宋王公朝士等献金帛 286

宋向富家僧尼借钱 286

齐萧子良言塘丁课敛不妥 286

南朝置津主敛十分税一 287

淮北大小市置官司税敛 287

北魏明帝税入市者人一钱 287

店舍分等收税 287

北齐颜之推请立关市邸店税 288

税僧尼令 288

北周除市门税 288

宣帝兴入市之税 288

隋除入市之税 288

唐李朝隐言税钱 288

天宝末年立率贷之目 288

上元中立埭程目 289

大历初增收青苗钱 289

贞元九年制税茶 289

平准均输附 289

周司市之职 289

汉桑弘羊置均输 291

元封元年置平准 291

贤良文学与桑弘羊辩均输平准 292

司马迁言货殖 294

刘歆言周之泉府 300

王莽诏开赊贷张五均 301

司市均官之职责 301

五均六斡于民不利 302

六斡设科条防犯禁 302

东汉张林言设均输 302

朱晖言设均输不妥 302

食货十二 309

轻重 309

太公于齐行九府圜法 309

管子言轻重 320

李悝言平糴益农不伤人 322

汉宣帝时立常平仓 323

元帝罢常平仓 323

东汉明帝作常平仓 323

晋武帝欲立平糴法 323

泰始四年立常平仓 323

宋刘义康言用平糶法救三吴 324

齐武帝欲立常平仓 324

朝廷与诸州出钱市米丝等 324

北魏李彪言常平之利 325

明帝与人和糴积为边备 325

北齐令诸州郡立富人仓 326

北周设司仓辨九谷以量国用 326

隋文帝时京师置常平监 326

开皇五年长孙平奏立义仓 326

义仓社仓的有关规定 327

唐武德五年废常平监 327

武德八年敕斗秤京太府校 327

戴胄言立义仓 327

韩仲良言义仓条制 327

高宗颁新格义仓按户出粟 328

永徽六年置常平仓 328

高宗武太后以后义仓被杂用 328

开元二十五年有关义仓之定式 328

天宝八年天下诸色米数 328

和糴粮总数 328

诸道和糴粮数 328

诸色仓粮总数 329

诸色仓粮数 329

正仓粮总数 329

诸道正仓粮数 329

义仓粮总数 330

诸道义仓粮数 330

常平仓粮总数 331

诸道常平仓粮数 331

杜佑后论 332

后记 340

人名索引 34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