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会计 出纳 税务 财务分析岗位实战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会计  出纳  税务  财务分析岗位实战手册
  • 索晓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ISBN:978751581656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11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632页
  • 主题词:财务管理-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会计 出纳 税务 财务分析岗位实战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会计 2

第1章 会计与会计人员 2

1.1 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2

1.1.1 会计概念 2

1.1.2 会计的职能 3

1.1.3 会计的作用 5

1.2 会计职业前景 6

1.2.1 会计职业的特点 6

1.2.2 会计人员的职业选择 6

1.3 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8

1.3.1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8

1.3.2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8

第2章 会计基础理论 10

2.1 会计基本假设 11

2.1.1 会计主体 11

2.1.2 持续经营 11

2.1.3 会计分期 11

2.1.4 货币计量 12

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会计要素 12

2.2.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2

2.2.2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14

2.3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19

2.3.1 会计科目的概念 19

2.3.2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9

2.3.3 设置会计科目的方法 20

2.3.4 会计账户的概念 21

2.3.5 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21

2.4 记账法概述 21

2.4.1 复式记账法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 22

2.4.2 复式记账法运用——借贷记账法 22

2.4.3 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23

2.4.4 试算平衡 23

2.5 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24

2.5.1 会计法 24

2.5.2 会计准则 25

第3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26

3.1 会计凭证的概念与种类 26

3.1.1 会计凭证的定义 26

3.1.2 会计凭证的作用 27

3.1.3 会计凭证的种类 27

3.1.4 会计凭证如何传递 31

3.1.5 会计凭证如何保管 32

3.2 原始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32

3.2.1 原始凭证的概念 32

3.2.2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33

3.2.3 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 33

3.3 记账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33

3.3.1 记账凭证的概念 33

3.3.2 记账凭证的种类 34

3.3.3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34

3.3.4 记账凭证的审核 35

3.4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36

3.4.1 会计账簿的概念 36

3.4.2 会计账簿的种类 36

3.4.3 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 40

3.4.4 启用账簿的规则 41

3.4.5 登记账簿的规则 41

3.4.6 错账的更正规则 42

第4章 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 44

4.1 库存现金 44

4.1.1 现金的支付范围 44

4.1.2 现金的会计核算 45

4.2 银行存款 46

4.2.1 银行存款的账户设置 47

4.2.2 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 47

4.2.3 银行存款的对账 47

4.3 其他货币资金 49

4.3.1 科目与账户的设立 49

4.3.2 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 49

第5章 应收款项的会计核算 52

5.1 应收票据 52

5.1.1 应收票据概述 52

5.1.2 应收票据的核算 53

5.2 应收账款 54

5.2.1 应收账款概述 54

5.2.2 应收账款的计价 54

5.2.3 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 55

5.3 预付账款 55

5.3.1 采购中预付账款的会计核算 56

5.3.2 在建工程中预付账款的核算 56

5.4 其他应收款 56

5.4.1 其他应收款的内容 56

5.4.2 其他应收款的会计核算 56

5.4.3 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的核算 57

5.5 应收款项减值 57

5.5.1 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58

5.5.2 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估算 58

5.5.3 应收款项减值的会计核算 59

第6章 存货项目的会计核算 60

6.1 存货的概念和确认 60

6.1.1 存货的概念 60

6.1.2 存货的确认 61

6.1.3 存货的会计核算概述 61

6.2 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其运用 62

6.2.1 存货的初始计量 62

6.2.2 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 63

6.2.3 存货的期末计量 65

6.2.4 存货的其他计价方法 65

6.3 原材料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 66

6.3.1 取得原材料时的会计核算 66

6.3.2 存货发出业务的核算 67

6.3.3 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相关业务的核算 67

6.4 其他存货资产的会计核算 68

6.4.1 包装物的核算 68

6.4.2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69

6.5 存货清查的会计核算 70

6.5.1 存货的盘存方法 70

6.5.2 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核算 71

6.6 存货减值 72

6.6.1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72

6.6.2 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72

第7章 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3

7.1 固定资产概述 73

7.1.1 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73

7.1.2 固定资产的确认 73

7.1.3 固定资产的分类 74

7.2 取得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5

7.2.1 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5

7.2.2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6

7.2.3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7

7.2.4 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8

7.2.5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8

7.2.6 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78

7.3 固定资产折旧业务的会计核算 79

7.3.1 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规定 79

7.3.2 折旧的计算方法 79

7.4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核算 82

7.4.1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原则 82

7.4.2 固定资产修理支出 82

7.4.3 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 84

7.5 固定资产清理业务的会计核算 85

7.5.1 处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85

7.5.2 固定资产出售的核算 86

7.5.3 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 86

7.5.4 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的核算 87

7.5.5 固定资产减值 87

7.5.6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88

第8章 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 89

8.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 89

8.1.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89

8.1.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90

8.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 91

8.2.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述 91

8.2.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91

8.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93

8.3.1 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93

8.3.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95

8.4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 95

8.4.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价 96

8.4.2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96

8.4.3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98

8.4.4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99

第9章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项目的会计核算 100

9.1 无形资产概述 100

9.1.1 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100

9.1.2 无形资产的确认 101

9.1.3 无形资产的构成 101

9.2 无形资产项目的会计核算 101

9.2.1 无形资产的计价 101

9.2.2 研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102

9.2.3 无形资产的摊销 102

9.2.4 无形资产注销与减值的核算 103

9.2.5 无形资产的披露 104

9.3 其他资产项目的会计核算 104

第10章 流动负债的会计核算 106

10.1 负债的概念与分类 106

10.1.1 负债的概念 106

10.1.2 负债的确认条件 106

10.1.3 负债的分类 107

10.2 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07

10.2.1 取得短期借款的核算 107

10.2.2 支付短期借款利息的核算 107

10.2.3 偿还短期借款的核算 108

10.3 应付票据 108

10.3.1 应付票据的概念 108

10.3.2 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 108

10.4 应付账款的会计核算 109

10.4.1 应付账款的概念 109

10.4.2 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109

10.5 应付职工薪酬 110

10.5.1 应付职工薪酬所核算的内容 110

10.5.2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110

10.6 应交税费的会计核算 114

10.6.1 应交增值税 114

10.6.2 应交消费税 117

10.6.3 应交营业税 117

10.6.4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118

10.6.5 应交教育费附加 118

第11章 非流动负债的会计核算 119

11.1 长期借款 119

11.1.1 长期借款的概念 119

11.1.2 长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19

11.2 长期债券的会计核算 122

11.2.1 一般公司债券的会计核算 122

11.2.2 可转换公司债券核算 124

第12章 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 126

12.1 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及内容 126

12.1.1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126

12.1.2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126

12.2 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 127

12.2.1 取得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 127

12.2.2 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减变动 128

12.3 资本公积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核算 129

12.3.1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核算 129

12.3.2 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130

12.3.3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核算 130

12.3.4 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与会计处理 130

第13章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项目的会计核算 133

13.1 收入的内容及确认 133

13.1.1 收入的概念和特征 133

13.1.2 收入的分类 133

13.1.3 收入的确认原则 134

13.2 收入的核算 136

13.2.1 科目设置 136

13.2.2 一般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137

13.2.3 分期收款方式下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137

13.2.4 委托代销商品的账务处理 137

13.2.5 受托代销商品的账务处理 138

13.2.6 销售退回、销售折让与销售折扣的账务处理 138

13.2.7 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 139

13.3 产品成本的会计核算 139

13.3.1 产品成本的内容 139

13.3.2 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科目及一般程序 140

13.3.3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41

13.3.4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44

13.4 期间费用的核算 145

13.4.1 管理费用 145

13.4.2 销售费用 146

13.4.3 财务费用 146

13.5 利润的核算 146

13.5.1 营业利润的核算 147

13.5.2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147

13.5.3 补贴收入的核算 148

13.5.4 利润的核算 150

13.6 所得税会计核算 150

13.6.1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150

13.6.2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150

13.7 利润分配 151

13.7.1 利润分配的会计核算 151

13.7.2 盈余公积的会计核算 152

第14章 财务报告 153

14.1 财务报告概述 153

14.1.1 什么是财务报告 153

14.1.2 财务报表的作用 154

14.1.3 财务报表的分类 154

14.1.4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154

14.2 资产负债表 157

14.2.1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157

14.2.2 资产负债表内容与结构 157

14.2.3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格式 158

14.2.4 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 160

14.2.5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列说明 161

14.2.6 资产负债表编制示例 165

14.3 利润表 170

14.3.1 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170

14.3.2 利润表的格式及内容 170

14.3.3 利润表的编制填列说明 171

14.3.4 利润表编制示例 173

14.4 现金流量表 175

14.4.1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175

14.4.2 现金流量及其分类 175

14.4.3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176

14.4.4 现金流量表的填列说明 178

14.4.5 现金流量表编制示例 179

14.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84

14.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及结构 184

14.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填列方法 186

14.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示例 187

第二编 出纳 191

第15章 出纳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职责 191

15.1 认识出纳工作 191

15.1.1 出纳的基本含义 191

15.1.2 出纳工作有哪些特点 191

15.1.3 出纳工作有哪些职能 192

15.1.4 出纳工作的内容 193

15.2 出纳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195

15.2.1 出纳人员有哪些职责 195

15.2.2 出纳人员有哪些权限 197

15.2.3 出纳与会计的关系 197

15.3 出纳工作的组织 199

15.3.1 出纳工作岗位的设置 199

15.3.2 出纳人员配备 199

15.3.3 出纳人员的内部分工 200

15.3.4 出纳工作的回避要求 200

15.3.5 出纳工作流程 200

第16章 出纳工作的基本业务技能 203

16.1 出纳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203

16.1.1 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203

16.1.2 具有扎实的基本业务技能 204

16.1.3 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04

16.1.4 保证票证、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204

16.1.5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05

16.2 出纳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205

16.2.1 怎样点钞 205

16.2.2 怎样识别人民币的真假 207

16.2.3 残缺票币的挑剔和兑换 209

16.2.4 怎样进行规范的财务书写 210

第17章 现金管理 214

17.1 现金出纳业务的办理 214

17.1.1 什么是现金 214

17.1.2 现金的提取 215

17.1.3 现金的支付 216

17.1.4 现金的送存 218

17.1.5 备用金管理 219

17.2 现金出纳凭证与现金账簿 220

17.2.1 什么是现金出纳凭证 220

17.2.2 现金出纳凭证的填制 221

17.2.3 现金出纳凭证的审核 221

17.2.4 现金出纳账簿 221

17.3 现金出纳业务的会计核算 224

17.3.1 什么是现金出纳核算 224

17.3.2 现金收入业务的会计核算 224

17.3.3 现金支付业务 225

17.3.4 现金短缺或溢余的核算 226

17.4 库存现金的管理 227

17.4.1 现金管理的原则 227

17.4.2 现金管理的内容 228

17.4.3 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232

17.4.4 企业现金管理制度的建立 233

第18章 银行存款管理 236

18.1 认识银行存款管理 236

18.1.1 什么是银行存款 236

18.1.2 银行存款管理有哪些内容 236

18.1.3 银行存款日记账 237

18.1.4 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 238

18.1.5 如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40

18.2 银行账户的管理 242

18.2.1 银行账户的概念 242

18.2.2 银行账户的管理规定 242

18.2.3 银行账户的使用规定及处罚 243

18.2.4 银行账户类别 244

18.2.5 银行账户的变更 246

18.2.6 怎样办理印章挂失 247

18.2.7 怎样更换预留印鉴 247

18.3 如何管理银行借款业务 248

18.3.1 申办贷款 248

18.3.2 企业借款程序 249

18.3.3 如何核算银行存款 249

第19章 银行票据结算 251

19.1 票据结算基础知识 251

19.1.1 票据的概念与分类 251

19.1.2 票据关系 252

19.1.3 票据行为与票据权力 253

19.1.4 票据代理与抗辩 254

19.1.5 票据的伪造与变造 255

19.1.6 票据的丧失 256

19.2 支票结算 256

19.2.1 支票结算的概念与特点 256

19.2.2 支票结算的规定和程序 258

19.2.3 各类支票的签发与办理 259

19.2.4 支票的挂失和退票 261

19.2.5 使用支票结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262

19.3 银行本票结算方式 263

19.3.1 银行本票结算的概念与分类 263

19.3.2 银行本票结算规定与办理流程 264

19.3.3 银行本票的后续处理 266

19.4 汇兑结算方式 267

19.4.1 汇兑结算的概念 267

19.4.2 汇兑结算的规定与程序 269

19.4.3 汇兑结算应注意事项 271

19.4.4 同城汇兑结算 271

19.5 银行汇票结算方式 272

19.5.1 银行汇票结算的概念 272

19.5.2 银行汇票结算的规定与程序 273

19.5.3 银行汇票结算应注意事项 275

19.6 商业汇票结算方式 275

19.6.1 商业汇票的基本知识 275

19.6.2 商业汇票结算的规定与程序 277

19.7 信用卡结算方式 279

19.7.1 信用卡结算的概念 279

19.7.2 信用卡的申领与使用 280

19.7.3 信用卡的结算程序 280

19.7.4 信用卡的透支、销户及挂失 281

第20章 外汇管理 282

20.1 外汇知识入门 282

20.1.1 外汇的概念 282

20.1.2 汇率的概念 282

20.2 外汇业务的处理 284

20.2.1 处理外汇业务的原则 284

20.2.2 如何开设外汇账户 285

20.2.3 外汇账户的撤消 286

20.3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 286

20.3.1 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概述 286

20.3.2 外汇统账制的核算程序 286

20.3.3 外汇核算账户设置 287

20.3.4 外币兑换的会计核算 287

20.3.5 外币借款业务的会计核算 288

20.3.6 会计期末外汇账户余额的调整 288

20.3.7 接受外币资本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 288

第21章 出纳查错与纠错 290

21.1 出纳工作的常见错弊 290

21.1.1 错款和失款 290

21.1.2 收、付款差错的产生原因 291

21.1.3 记账凭证中常见错弊 292

21.1.4 账簿中的常见错弊 293

21.1.5 应收账款中的错弊 294

21.1.6 出纳工作最易出错的几个阶段 295

21.1.7 什么是会计舞弊 296

21.2 如何纠错 297

21.2.1 如何防范差错 297

21.2.2 查错的方法 298

21.2.3 纠错的方法 300

21.2.4 如何查证会计舞弊 301

21.2.5 如何检查账簿 303

21.2.6 如何查证应收账款舞弊 304

第22章 出纳工作的交接 306

22.1 出纳工作的交接 306

22.1.1 什么是出纳工作交接 306

22.1.2 需要进行出纳工作交接的几种情况 306

22.1.3 出纳工作交接的内容 307

22.1.4 出纳工作交接的作用 308

22.2 出纳工作交接的程序 308

22.2.1 移交前的准备工作 308

22.2.2 出纳工作的正式交接 309

22.2.3 交接结束 309

22.2.4 出纳交接应注意的事项 310

22.2.5 出纳交接的相关责任 310

22.2.6 工作移交表 310

第三编 税务 315

第23章 税法基础知识 315

23.1 税收与税法 315

23.1.1 什么是税收 315

23.1.2 什么是税法 316

23.1.3 税收和税法的关系 316

23.2 税法的构成要素 316

23.2.1 什么是税法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分别是什么 316

23.2.2 什么是纳税义务人 317

23.2.3 什么是课税对象 318

23.2.4 什么是计税依据 318

23.2.5 什么是税目 318

23.2.6 什么是税率 318

23.2.7 什么是纳税环节 319

23.2.8 什么是纳税期限 319

23.2.9 什么是纳税地点 320

23.2.10 什么是减税免税 320

23.3 我国现行各税种简介 321

23.3.1 我国现行各税种简介 321

23.3.2 流转税简介 321

23.3.3 所得税简介 322

第24章 增值税 323

24.1 认识增值税 323

24.1.1 增值税的概念 323

24.1.2 增值税的特点 324

24.1.3 什么是增值税的增值额 324

24.2 纳税人 324

24.2.1 什么人需要缴纳增值税 324

24.2.2 为什么要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325

24.2.3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325

24.2.4 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 325

24.2.5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与管理 326

24.3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327

24.3.1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的基本规定 327

24.3.2 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有哪些 327

24.3.3 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有哪些 328

24.3.4 什么是混合销售行为 328

24.3.5 对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 328

24.3.6 什么是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 329

24.3.7 对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的税务处理 329

24.3.8 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货物和收入 329

24.4 增值税的税率 330

24.4.1 增值税税率的一般规定 330

24.4.2 增值税税率的特别规定 331

24.5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应该如何计算 332

24.5.1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332

24.5.2 销项税额的计算 332

24.5.3 销项税额的确定 332

24.5.4 进项税额的计算 333

24.5.5 进项税额的确定 333

24.6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应该如何计算 335

24.6.1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335

24.6.2 含税销售额怎样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 335

24.7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335

24.7.1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335

24.7.2 关税完税价格的含义 335

24.8 特殊情况下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336

24.8.1 以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336

24.8.2 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336

24.8.3 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336

24.8.4 采取以物易物方式销售应纳税额的计算 336

24.8.5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336

24.8.6 包装物押金是否计入销售额 337

24.9 如何享受增值税的减税、免税优惠待遇 337

24.10 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计算 339

24.10.1 什么是出口货物退(免)税 339

24.10.2 哪些货物可以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 339

24.10.3 可以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340

24.10.4 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退税率 340

24.10.5 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 341

24.1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342

24.11.1 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 342

24.11.2 哪些纳税人可领购使用专用发票 342

24.11.3 哪些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专用发票 342

24.11.4 哪种情况需要开具专用发票 343

24.11.5 哪种情况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343

24.11.6 怎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343

24.11.7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限的规定 344

24.11.8 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管理的规定 344

24.11.9 销货退回或销售折让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344

24.11.10 小规模纳税人如何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345

24.12 增值税如何缴纳申报 345

24.12.1 什么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45

24.12.2 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346

24.12.3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346

24.12.4 增值税的纳税地点是怎样规定的 347

24.12.5 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纳税申报表 347

24.12.6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纳税申报表如何填报 350

第25章 消费税 353

25.1 认识消费税 353

25.1.1 消费税的含义 353

25.1.2 消费税的特点 353

25.2 消费税的纳税人 354

25.3 消费税的税目 354

25.3.1 哪些消费品属于应纳税消费品 354

25.3.2 消费税的税目 355

25.4 纳税环节与计算方法 358

25.4.1 什么是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358

25.4.2 消费税具体的纳税环节 358

25.5 税率 359

25.5.1 消费税的税率的一般规定 359

25.5.2 兼营情况下,如何确定税率 360

25.6 消费税的计算 361

25.6.1 消费税计算的方法 361

25.6.2 应税销售行为的确定 361

25.6.3 定额税率情况下的计税依据 362

25.6.4 销售额的确定 362

25.6.5 销售额中扣除外购已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规定 362

25.7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的税务处理 363

25.7.1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 363

25.7.2 委托加工条件下应纳消费税的代收代缴 363

25.7.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363

25.7.4 用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计算征收消费税问题 363

25.8 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364

25.8.1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基本规定 364

25.8.2 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365

25.9 消费税的退(免)政策及退(免)税额的计算 365

25.9.1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免税规定 365

25.9.2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退税 365

25.9.3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税率的确定 366

25.9.4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的计算 366

25.10 消费税的缴纳 367

25.10.1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67

25.10.2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367

25.10.3 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367

25.10.4 报缴税款的方法 368

25.10.5 消费税的纳税申报表 368

第26章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371

26.1 “营改增”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371

26.1.1 “营改增”的历史沿革 371

26.1.2 “营改增”的征税范围 372

26.1.3 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373

26.2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374

26.2.1 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374

26.2.2 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374

26.3 “营改增”税率与征收率 375

26.3.1 增值税税率 375

26.3.2 零税率 375

26.3.3 征收率 376

26.4 应纳税额的计算 376

26.4.1 “营改增”的计税方法 376

26.4.2 一般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377

26.4.3 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 383

26.4.4 原增值税纳税人有关政策 387

26.5 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389

26.5.1 兼营行为 389

26.5.2 混合销售行为 389

26.6 税收优惠 389

26.6.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 389

26.6.2 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规定 395

26.6.3 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396

26.6.4 其他有关减免税规定 396

26.7 征收管理 397

26.7.1 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397

26.7.2 纳税期限 397

26.7.3 纳税地点 398

26.7.4 “营改增”的征收机关 398

26.7.5 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398

第27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399

27.1 认识城市维护建设税 399

27.1.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含义 399

27.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 399

27.2 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400

27.2.1 征税范围 400

27.2.2 纳税人 400

27.3 税率 400

27.3.1 税率的基本规定 400

27.3.2 税率适用中的特殊情况 401

27.4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算 401

27.4.1 计税依据 401

27.4.2 税收减免 401

27.4.3 应纳税额的计算 402

27.5 征收管理 402

27.5.1 纳税地点 402

27.5.2 违章处理 402

27.5.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申报表 403

27.6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403

27.6.1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概念 403

27.6.2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计征依据 404

27.6.3 教育费附加计征比率 404

27.6.4 教育费附加的优惠减免 404

27.6.5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404

27.6.6 教育费附加的纳税申报表 404

第28章 企业所得税 406

28.1 认识企业所得税 406

28.1.1 企业所得税的含义 406

28.1.2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407

28.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 407

28.2.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407

28.2.2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409

28.2.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409

28.3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410

28.3.1 收入总额 410

28.3.2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411

28.3.3 扣除原则和范围 412

28.3.4 不得扣除的项目 417

28.3.5 亏损弥补 418

28.4 资产的税务处理 418

28.4.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418

28.4.2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419

28.4.3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420

28.4.4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421

28.4.5 存货的税务处理 421

28.4.6 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422

28.4.7 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422

28.5 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 423

28.5.1 企业重组的定义 423

28.5.2 企业重组的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 423

28.5.3 企业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 424

28.6 应纳税额的计算 427

28.6.1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427

28.6.2 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427

28.6.3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428

28.7 税收优惠 428

28.7.1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的税收优惠 428

28.7.2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的税收优惠 429

28.7.3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的税收优惠 429

28.7.4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的税收优惠 430

28.7.5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430

28.7.6 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430

28.7.7 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430

28.7.8 创投企业的税收优惠 431

28.7.9 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 431

28.7.10 减计收入的税收优惠 431

28.7.11 税额抵免的税收优惠 431

28.7.12 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优惠 432

28.7.13 非居民企业的税收优惠 432

28.7.14 其他税收优惠 432

28.8 征收管理 433

28.8.1 纳税地点 433

28.8.2 纳税期限 433

28.8.3 纳税申报 434

28.8.4 纳税申报表的格式 434

第29章 个人所得税 436

29.1 认识个人所得税 436

29.1.1 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436

29.1.2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437

29.2 征税对象 437

29.2.1 工资、薪金所得 437

29.2.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438

29.2.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438

29.2.4 劳务报酬所得 439

29.2.5 稿酬所得 439

29.2.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440

29.2.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440

29.2.8 财产租赁所得 441

29.2.9 财产转让所得 441

29.2.10 偶然所得 441

29.2.11 其他所得 441

29.3 纳税人 442

29.3.1 关于纳税人的基本规定 442

29.3.2 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442

29.3.3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范围 442

29.3.4 所得来源的确定 443

29.3.5 扣缴义务人 443

29.4 税率 443

29.5 应纳税额的计算 445

29.5.1 如何确定计税依据 445

29.5.2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446

29.5.3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450

29.5.4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 454

29.5.5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455

29.5.6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455

29.5.7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法 456

29.5.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计税方法 456

29.5.9 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税方法 457

29.5.10 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 458

29.5.11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计税方法 458

29.5.12 扣除捐赠款的计税方法 458

29.5.13 境外缴纳税额抵免的计税方法 458

29.5.14 两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计税方法 459

29.6 减免税优惠 460

29.6.1 免税项目 460

29.6.2 减税项目 462

29.6.3 税收减免的审批 462

29.7 申报和缴纳 463

29.7.1 源泉扣缴情况下的申报和缴纳 463

29.7.2 自行申报情况下如何纳税 463

29.8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465

29.8.1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纳税人 465

29.8.2 税率 465

29.8.3 查账征收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465

29.8.4 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468

29.8.5 税收优惠 469

29.8.6 征收管理 469

29.8.7 代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470

第30章 房产税 472

30.1 认识房产税 472

30.1.1 房产税的概念 472

30.1.2 房产税的特点 473

30.2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人 473

30.2.1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473

30.2.2 房产税的纳税人 473

30.3 房产税的计算 474

30.3.1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474

30.3.2 房产税的税率 475

30.3.3 减免税优惠 475

30.3.4 房产税的计算 476

30.4 房产税的申报缴纳 476

30.4.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76

30.4.2 纳税期限 476

30.4.3 纳税申报 477

30.4.4 纳税地点 477

30.4.5 房产税纳税申报表 477

第31章 印花税 479

31.1 印花税的纳税人 479

31.1.1 印花税的含义 479

31.1.2 印花税的特点 479

31.1.3 印花税票 480

31.2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481

31.2.1 经济合同 481

31.2.2 产权转移书据 482

31.2.3 营业账簿 482

31.2.4 权利、许可证照 482

31.2.5 经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482

31.3 印花税的纳税人 483

31.4 印花税的计算 483

31.4.1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483

31.4.2 印花税的税率 485

31.4.3 印花税的减免规定 487

31.4.4 印花税的计算 487

31.5 印花税的缴纳 488

31.5.1 印花税的纳税办法 488

31.5.2 责任和义务 489

31.5.3 印花税的违章处理 490

31.5.4 印花税的纳税环节 490

31.5.5 印花税的纳税地点 490

31.5.6 印花税的纳税申报表 490

第32章 车船税 492

32.1 车船税基本知识 492

32.1.1 车船税的概念 492

32.1.2 车船税的特点 492

32.2 车船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额 493

32.2.1 纳税义务人 493

32.2.2 征税范围 493

32.2.3 税目与税率 494

32.3 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495

32.3.1 计税依据 495

32.3.2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96

32.4 减免税优惠 496

32.4.1 法定减免 496

32.4.2 特定减免 497

32.5 申报和缴纳 497

32.5.1 车船税的纳税期限 497

32.5.2 车船税的纳税地点 497

32.5.3 车船税的申报缴纳 497

32.5.4 《车船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 498

第33章 税收征收管理 500

33.1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 500

33.1.1 什么是税收征收管理 500

33.1.2 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 500

33.1.3 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 501

33.2 税务登记 501

33.2.1 什么是税务登记 501

33.2.2 税务登记管理的内容 501

33.2.3 哪些纳税人需要办理开业税务登记 502

33.2.4 纳税人怎样办理开业税务登记 502

33.2.5 纳税人发生哪些情况时应当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503

33.2.6 纳税人怎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503

33.2.7 纳税人发生哪些情况时应当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503

33.2.8 纳税人怎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504

33.2.9 如何办理停业、复业登记 504

33.2.10 税务登记证有哪些用途 505

33.2.11 税务登记证需要审验吗,如何审验 505

33.3 纳税人的账簿、凭证管理 506

33.3.1 账簿设立 506

33.3.2 记账核算 506

33.3.3 账簿保管 507

33.3.4 税收证明管理 507

33.3.5 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法律责任 507

33.3.6 如何进行发票管理 508

33.4 纳税申报管理 508

33.4.1 什么是纳税申报,需要申报那些材料 508

33.4.2 纳税申报的方式 509

33.4.3 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509

33.4.4 纳税人怎样进行纳税申报 510

33.4.5 纳税人怎样办理延期申报 510

33.5 税务检查 511

33.5.1 什么是税务检查 511

33.5.2 税务检查的形式与方法 511

33.6 涉税双方的法律责任 512

33.6.1 法律责任的含义 512

33.6.2 纳税人违反税务管理的行为及处罚 512

33.6.3 纳税人的欠税行为及处罚 512

33.6.4 偷税行为及处罚 513

33.6.5 抗税行为及处罚 513

33.6.6 行贿行为及处罚 513

33.6.7 骗税行为及处罚 513

33.6.8 其他违法行为及处罚 514

第四编 财务分析 516

第34章 聚焦总体状况——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 516

34.1 资产负债表概述 516

34.1.1 资产负债表含义 516

34.1.2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517

34.1.3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517

34.1.4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519

34.2 资产项目解读 520

34.2.1 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520

34.2.2 流动资产 520

34.2.3 非流动资产 523

34.3 负债项目解读 526

34.3.1 负债的定义 526

34.3.2 流动负债 526

34.3.3 长期负债 528

34.4 所有者权益项目解读 528

34.5 资产负债总体分析 529

34.5.1 资产结构分析 530

34.5.2 资产结构的类型 530

34.5.3 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 530

34.6 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 531

第35章 获利是一种生存力——利润表的解读与分析 533

35.1 利润表概述 533

35.1.1 利润表的含义 533

35.1.2 利润表的格式 534

35.1.3 利润表的作用 535

35.2 利润表的内容 536

35.2.1 收入类项目 536

35.2.2 成本费用类项目 537

35.2.3 利润 540

35.3 利润表总体分析 540

35.3.1 盈利能力分析 540

35.3.2 盈利结构分析 541

35.3.3 企业利润质量分析 542

35.3.4 利润质量恶化的特征 543

35.4 利润表的局限性 544

第36章 现金为王——现金流量表的解读与分析 545

36.1 现金流量表概述 545

36.1.1 现金流量表的含义 545

36.1.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546

36.1.3 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548

36.2 现金流量表项目解读 548

36.2.1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548

36.2.2 现金流量 548

36.2.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549

36.2.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551

36.2.5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552

36.3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 553

36.4 现金流量表综合分析 554

36.4.1 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比较分析 554

36.4.2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比较分析 556

36.5 现金流量表的缺陷 557

第37章 弄清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来龙去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解读与分析 558

37.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 558

37.1.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 558

37.1.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 559

37.1.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 560

37.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分析 560

37.2.1 横向项目分析 560

37.2.2 纵向项目分析 563

37.3 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看利润分配 565

37.4 影响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因素 565

37.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缺陷 566

第38章 不可轻视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567

38.1 会计报表附注概述 567

38.1.1 会计报表附注的含义 567

38.1.2 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 568

38.1.3 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 568

38.2 分析会计报表附注寻找调查分析重点 572

38.2.1 分析的程序 572

38.2.2 关注会计报表附注分析提供的线索 572

38.3 相关项目的解读 573

38.3.1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分析 573

38.3.2 或有事项的分析 574

38.3.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析 574

38.3.4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分析 575

38.3.5 其他重要事项分析 576

38.4 会计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存问题 576

第39章 洞悉企业的各项能力——财务比率分析 577

39.1 财务比率分析概述 577

39.2 偿债能力分析 578

39.2.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583

39.2.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586

39.3 营运能力分析 588

39.3.1 全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588

39.3.2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590

39.3.3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592

39.3.4 总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 592

39.4 获利能力分析 594

39.5 成长能力分析 599

第40章 如何体现整体情况——财务综合分析 600

40.1 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 600

40.2 杜邦分析法 601

40.2.1 杜邦分析法的意义 601

40.2.2 杜邦分析法体系 602

40.2.3 杜邦分析法案例 603

40.2.4 杜邦分析法缺陷及改进 605

40.3 雷达图法 607

40.3.1 雷达图法的内涵 607

40.3.2 雷达图法改进 61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