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人类学 从社会结构视角分析经济行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企业人类学  从社会结构视角分析经济行为
  • 张继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9869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经济人类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人类学 从社会结构视角分析经济行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国内外理论综述与本书的分析框架 1

第一章 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企业人类学的新探索 8

第一节 企业人类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 8

一 美国:从工业人类学到组织人类学或工商人类学 9

二 中国:从探讨农村工业化到创立企业人类学 16

三 日本:从“工商人类学”到“经营人类学” 28

四 企业人类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 30

第二节 企业人类学:应用研究和案例分析 31

一 知名企业里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 32

二 企业人类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15个领域 34

三 企业人类学与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学科建设 62

第三节 企业人类学的最新学术活动及其研究动向 64

一2009年:企业人类学的安身立命之年 64

二2010年:企业人类学在亚洲的崛起 67

三2011年:企业人类学继续发展其亚洲的学术网络 68

四2012年:企业人类学立足中国,与国际学术界开展合作 69

五2013年:企业人类学的世界性影响不断扩大 73

六2014年:企业人类学立足亚洲,增强世界性影响力 75

七2015年:企业人类学的世界性影响进一步增强 79

八 总结:由中国学者主导的企业人类学已形成世界性影响 79

第四节 企业人类学的最近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 81

一 不断推出新的学术成果 82

二 世界各国学者对企业人类学的探讨 87

三 不断增强应用性研究和社会影响力 96

四 结语:现状总结、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前景 98

第五节 企业人类学:学科体系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100

一 企业人类学的“名”与“实”:学科名称的整合 100

二 从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看企业人类学的国际性 102

三 研究范畴的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到新兴的 103

四 研究方法的持续创新:三个方面的转变 113

五总结、思考和启示:企业人类学的兴起和未来发展前景 118

第二章 企业人类学的新范式:对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探索 122

第一节 观察经济社会转型的三大方面:新一轮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 122

一 研究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123

二 企业人类学的新视角:新一轮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 126

三 小结:关于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初步看法 137

第二节“伞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新概念 138

一 问题的提出 138

二 理论准备和分析框架 139

三从“地方”和“企业”两类案例,看中国的“伞式社会” 141

四 讨论与分析:社会结构转型下的“伞式关系”——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150

五 小结:经济社会转型中“伞式社会”依然发挥作用 155

第三节“蜂窝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另一个新概念 156

一 研究缘起和问题的提出 156

二 研究假设、理论基础与实证材料来源 156

三 就业性“蜂窝”结构及其功能 159

四 经营性“蜂窝”结构及其功能 164

五 小结:对“蜂窝式社会”的总体性阐释 176

第四节对“伞式”关系和“蜂窝式”关系发展趋势的分析 177

一“伞式”关系的发展趋势及政府行为模式的变化 177

二 对蜂窝式社会发展趋势的看法 180

第三章 人类学的新课题:从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181

第一节 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181

一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82

二 影响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184

三 影响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187

四 小结: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企业搬家” 190

第二节 食品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环境污染及其对策 190

一 问题的提出 190

二 本节采用的环境经济学理论 191

三 食品工业:从东部向中西部的转移 192

四 食品工业:环境污染及其对策 194

五 小结 196

第三节 新一轮产业转移与中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196

一 新一轮产业转移与中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196

二 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98

第四章 人类学视角下的城市转型: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竞争力 212

第一节“自下而上”的视角:对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竞争力的分析 212

一 引言:从习总书记吃庆丰包子、逛南锣鼓巷谈起 212

二 研究思路 213

三 第一个层次:微观地对老字号的分析 214

四 第二个层次:中观地对老商街的聚集经济分析 222

五 第三个层次:宏观地对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性分析 227

六 讨论与小结 232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视角:对城市竞争力、老商街、老字号的分析 233

一 研究思路: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 233

二“自上而下”的三层次分析 233

三 小结 245

第五章 民族产业的典型代表——“老字号”企业的现代转型 246

第一节 中华民族之代表企业——“老字号”的研究现状、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246

一 为什么要研究“老字号”企业 246

二 企业人类学研究“老字号”的独特视角 247

三“老字号”研究的学术价值 255

四“老字号”研究的现实意义 256

五 小结:逐渐构建“老字号”研究学术体系 258

第二节 中国企业是否都“富不过三代”:对“老字号”长寿秘籍的分析 259

一 问题的提出:中国企业都“富不过三代”吗? 259

二 中国的商业传统源自本土、历史悠久 260

三对“老字号”企业的调研及有关数据 263

四 从竞争的角度,看“老字号”企业的长寿秘籍 265

五“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前景 270

六 小结:中国企业并非都是“短命郎君” 272

第三节“老字号”企业的盛典性“事件营销”:以上海杏花楼为例 272

一 以往的相关研究与上海世博会 273

二 分析框架 277

三 世界各国企业与中国“老字号”企业:上海世博会上的仪式性“事件营销” 278

四 上海世博会:上海杏花楼的典礼性“事件营销”案例分析 281

五 小结:盛大的世博会典礼与上海“老字号”企业的“华丽变身” 289

第四节 中国“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前景 291

一 受访“老字号”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 291

二“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前景 294

三 小结 305

第六章 人类学的新视角:对“经济文化类型”变迁的思考 307

第一节 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的转变 307

一 文献回顾:关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有关探讨 307

二 在城市移民研究中重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 313

三 影响“经济文化类型”转变的因素分析 319

四 城市移民的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 323

第二节 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民族企业与民族企业家的作用 326

一 文献回顾:对城市移民、民族企业与民族企业家的有关研究 327

二 对调查资料的描述与分析 330

三 总结与讨论:民族企业和民族企业家在形成新的经济文化类型中的作用 336

结语 企业人类学——人类学第四次革命对中国的意义 338

参考文献 34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