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与纳米产业创新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与纳米产业创新研究
  • 李士,汤书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3529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198页
  • 主题词:纳米技术-高技术产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与纳米产业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科技产业创新系统的演进 1

1.1 产业创新概述 1

1.2 产业创新的五代演进模式 1

1.2.1 第一代:技术推动创新模型 1

1.2.2 第二代:需求拉动创新模型 2

1.2.3 第三代:相互作用模式创新模型 3

1.2.4 第四代:整合模式创新模型 5

1.2.5 第五代:系统整合与网络模式 6

1.3 产业创新理论是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 7

第2章 纳米科技的定义和纳米产业的维度分析 8

2.1 纳米科技(材料)的定义 8

2.1.1 纳米科技 8

2.1.2 纳米材料 8

2.2 纳米产业(企业)定义的难度 9

2.3 定义纳米产业的维度分析 10

2.3.1 产品尺度维度 10

2.3.2 企业属性维度 10

2.3.3 学术成果维度 10

2.3.4 专利成果维度 11

第3章 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12

3.1 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12

3.1.1 不同角度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12

3.1.2 纳米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17

3.2 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要素分析 18

3.2.1 创新人才 18

3.2.2 创新机构 21

3.2.3 创新资源 21

3.2.4 创新机制 22

3.2.5 创新环境 22

3.2.6 创新效率 24

第4章 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资源研究 25

4.1 纳米科技创新资源的构成 25

4.1.1 全球研发经费概览 25

4.1.2 工业重点领域研发经费分析 27

4.2 纳米科技创新资源评价指标选取 31

4.2.1 创新经费指标选取 31

4.2.2 基础设施指标选取 31

第5章 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环境研究 33

5.1 纳米科技创新环境的内涵 33

5.2 纳米科技创新环境的构成 33

5.2.1 人文环境 33

5.2.2 制度环境 41

5.2.3 生态环境 47

第6章 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效率研究 57

6.1 纳米科技创新效率的构成 57

6.1.1 创新投入 57

6.1.2 创新周期 60

6.2 纳米科技创新效率分析 64

6.2.1 纳米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及计算方法 64

6.2.2 纳米科技创新效率测评结果 66

第7章 部分国家及地区纳米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74

7.1 美国 74

7.1.1 美国纳米科技的人文环境 74

7.1.2 美国纳米科技的制度环境 77

7.1.3 美国纳米科技的生态环境 80

7.2 日本 83

7.2.1 日本纳米科技的人文环境 83

7.2.2 日本纳米科技的制度环境 85

7.2.3 日本纳米科技的生态环境 87

7.3 中国 88

7.3.1 中国纳米科技的人文环境 88

7.3.2 中国纳米科技的制度环境 91

7.3.3 中国纳米科技的生态环境 95

7.4 德国 97

7.4.1 德国纳米科技的人文环境 97

7.4.2 德国纳米科技的制度环境 99

7.4.3 德国纳米科技的生态环境 103

7.5 欧盟 104

7.5.1 欧盟纳米科技的人文环境 104

7.5.2 欧盟纳米科技的制度环境 105

7.5.3 欧盟纳米科技的生态环境 108

第8章 中国纳米科技创新效率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10

8.1 中国纳米科技专利工作存在的问题 110

8.1.1 宏观方面 110

8.1.2 微观方面 110

8.2 开展对纳米科技文献系统比较研究 111

8.3 提高纳米科技应用水平 112

8.4 鼓励更多机构参与相关纳米技术应用研究与市场开发 115

第9章 纳米科技在典型产业的创新应用 116

9.1 纳米粒子在传统材料领域的产业应用 116

9.1.1 纳米改性聚氨酯阻燃 118

9.1.2 纳米CaCO3改性PVC塑料 119

9.1.3 纳米TiO2改性聚丙烯材料 120

9.1.4 纳米粒子改性增强玻璃功能 121

9.1.5 纳米粒子改性增强PET塑料 123

9.2 纳米敏感材料在新兴领域的产业应用 124

9.2.1 纳米TiO2薄膜水处理 125

9.2.2  TiO2纳米管电池 125

9.2.3 铜铟硒纳米粒子发电 126

9.2.4 纳米智能传感器 127

9.2.5 纳米磁性物质 128

9.3 纳米技术在纺织纤维领域的应用 129

9.3.1 纳米级纺织颜料 129

9.3.2 纳米级立体纤维 130

9.3.3 碳纤维/金属导电聚合物 132

9.3.4 二氧化硅多孔纺织物 133

9.3.5 纳米TiO2抗菌纤维 134

9.3.6 皮革抗菌材料 135

9.3.7 电磁屏蔽家纺产品 136

9.3.8 防水防油家纺产品 137

9.3.9 纳米功能性纸张纤维 138

9.4 纳米技术替代电镀高污染产业应用案例 139

9.4.1 当前国内外表面装饰技术现状 139

9.4.2 纳米离化复合绿色镀膜技术框架 141

9.4.3 纳米离化复合绿色镀膜技术产业化前景 143

第10章 纳米科技产业创新国内案例分析研究 144

10.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44

10.1.1 苏州纳米所的建所背景 144

10.1.2 苏州纳米所及园区的发展 145

10.2 苏州纳米产业布局分析 147

10.2.1 运营管理方与纳米城建设构想 148

10.2.2 产业服务 151

10.2.3 产业平台 157

10.2.4 产业投资 158

10.2.5 国际合作 159

10.2.6 产业活动 160

10.3 苏州纳米科普企业代表案例——“中学纳米科技创新实验室” 161

10.3.1 项目缘起——三家公司的跨业态合作 161

10.3.2 项目布局——“四大平台、一个中心” 162

10.3.3 主要产品 163

10.3.4 纳米实验室 165

10.3.5 推广情况和品牌活动 166

10.4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168

10.4.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建设背景 168

10.4.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发展 170

10.4.3 国际合作 171

10.4.4 获得国际合作奖项 172

10.4.5 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 172

10.5 北京纳米产业布局分析 172

10.5.1 产业规模发展情况 173

10.5.2 产业分布情况 175

10.5.3 政策支持 176

10.6 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 180

10.6.1 联盟成立 180

10.6.2 举办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材料主题赛暨首届“纳米之星”新材料创业大赛 180

10.6.3 《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2016—2025年)》发布 180

10.6.4 创办“纳米新丝路”主题沙龙 181

10.6.5 筹备发起全国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 181

10.7 纳米中心纳米科普代表案例 182

10.7.1 获得荣誉 182

10.7.2 公众开放日 182

10.7.3 承担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 182

10.7.4 纳米科技中学探究性实验开发 182

10.7.5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纳米与化学可视化”教委重点实验室 183

10.7.6 承担北京市科普项目 183

10.7.7 参与地方科普活动 183

10.7.8 开展纳米科普国际合作 184

10.7.9 编写纳米科普读物和科普教材 184

第11章 纳米科技产业创新国外案例分析研究——奥尔巴尼纳米园区 18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