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展经济学 第2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发展经济学  第2版
  • 马春文,张东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7356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发展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展经济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2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2

第一节 全球分裂:富国与穷国 2

一、西方世界的兴起 2

二、现代经济增长 5

三、富国与穷国的划分 6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现状 8

一、第三世界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8

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 10

第三节 经济发展 13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 13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4

三、衡量发展的指标 15

四、千年发展目标 17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9

第一节 早期经济发展思想 19

一、从古典学派到马克思 19

二、“静态的插曲” 24

三、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25

四、早期经济发展思想的缺陷 26

第二节 当代发展理论 26

一、当代发展理论的分类 26

二、发展理论的演变 28

三、发展经济学的特点 33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34

一、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 34

二、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34

增长篇 38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38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38

一、什么是经济增长 38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39

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40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40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41

二、索洛模型 43

三、新增长理论 48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波动、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51

一、增长与波动 51

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54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56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 56

一、1820年以来各国的加速增长与增长之间的差异 56

二、20世纪后半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58

第二节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65

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 65

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 66

三、结构性弱点 67

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67

五、制度因素 68

六、其他外部因素 68

第三节 生产率与增长核算 69

一、全要素生产率 69

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 70

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 75

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增长 76

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 76

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77

资源篇 80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80

第一节 资本与经济发展 80

一、资本的含义 80

二、资本匮乏与贫困 81

三、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82

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 87

一、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 88

二、储蓄与资本形成 89

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91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94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94

一、人口变动趋势 94

二、人口转变理论 95

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97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 99

第二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 101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101

二、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102

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 104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力投资战略选择 107

第三节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108

一、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 108

二、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 109

三、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 111

第四节 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 112

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状况 112

二、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 113

三、中国的就业 114

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17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环境 117

一、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117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121

第二节 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 123

一、增长极限论 123

二、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 127

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 128

四、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构建 130

第三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32

一、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132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34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36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136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 136

二、技术进步的类型 137

三、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40

四、技术进步的途径 143

第二节 技术引进 144

一、技术引进的必要性 144

二、技术选择与技术引进 145

三、技术引进与中国经济发展 148

结构篇 152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152

第一节 刘易斯模型 152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152

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156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157

第二节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159

一、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159

二、乔根森模型 160

三、迈因特模型 162

四、小结:几点一般性评论 164

第三节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165

一、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 165

二、城乡分割的危害 167

三、走出二元经济 167

第十章 农村发展 170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170

一、小农经济的特点 170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72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175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75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 177

三、传统农业的改造 178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180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180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 182

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183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84

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 184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186

三、三农问题 187

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190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90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190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92

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195

第二节 城市化 198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98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200

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 201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203

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203

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04

战略篇 208

第十二章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208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208

一、平衡增长战略 208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209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211

一、区域发展理论 211

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215

三、中国的区域发展 217

第十三章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220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220

一、国际经济秩序 220

二、对外贸易 221

三、利用外资 225

第二节 内向型发展战略 230

一、进口替代战略 230

二、对出口和增长的影响 232

第三节 外向型发展战略 233

一、出口替代战略 233

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利弊 233

三、内向型战略与外向型战略的比较 234

第四节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236

一、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236

二、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 236

第十四章 增长与分配战略 238

第一节 增长与分配理论 238

一、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 238

二、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 241

第二节 增长与分配战略 243

一、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243

二、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245

三、边增长边分配战略 246

四、满足基本需要战略 248

第三节 中国的增长与分配战略 249

一、改革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战略 249

二、改革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战略 250

制度篇 254

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254

第一节 专业化和分工 254

一、专业化和分工的概念及分类 254

二、分工和专业化的收益 255

第二节 交易和交易成本 257

一、分工与交易 257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59

第三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 262

一、制度的含义 262

二、制度变迁 262

三、制度与经济发展 264

第十六章 市场与政府 273

第一节 市场与经济发展 273

一、市场及其效率 273

二、经济发展与市场成长 276

第二节 市场的局限性 276

一、市场失效 276

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278

第三节 政府的作用 280

一、政府的作用及形式 280

二、政府失效 283

第四节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284

一、传统经济体制的特征 284

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285

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质量 285

参考文献 28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