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发展观与四川发展新跨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科学发展观与四川发展新跨越
  • 张伟荣,邓光汉,陈学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7300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科学发展观与四川发展新跨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

一、发展观——一个不断进化的实践观 1

(一)发展观的含义 1

(二)发展观的历史沿革和进化 2

二、非科学发展模式给人们带来的反思 7

(一)非科学发展方式带来的危机 7

(二)非科学发展模式存在的严重缺陷 12

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3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3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14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唯物史观的经典概括 17

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9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20

(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22

(三)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方针 27

(四)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题 28

(五)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绩观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系 30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 31

(一)四川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 31

(二)四川立足科学发展观将紧抓的主要工作 33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5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35

(一)建设新农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6

(二)建设新农村使城乡关系出现了“历史拐点” 37

(三)建设新农村是扩大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 39

(四)建设新农村是确保农村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40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问题 41

(一)发展战略偏差的影响至今犹存 41

(二)社会普遍歧视农民 42

(三)农村公共事业严重滞后 44

(四)农民增收困难 45

三、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 47

(一)生产方式创新 47

(二)生活方式创新 48

(三)乡村管理创新 49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四川“三农”问题 50

(一)解决“三农”问题要两手抓:一手抓转移农村劳动力,一手抓现代农业建设 50

(二)以“土地整理”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以蒲江县为例 53

(三)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四川农村的“三个转变” 55

(四)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机制 57

第三章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0

一、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现阶段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60

(一)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四川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61

(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加快四川省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63

(三)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64

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有利条件和目标要求 66

(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66

(一)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面临的发展机遇 67

(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已打下坚实的基础 68

(三)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73

三、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工作重点 74

(一)准确选择战略定位,做大四川省的特色和优势 74

(二)打造工业发展龙头,培育大企业和产业集群 76

(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 80

优化升级 80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强国有经济,发展民营经济 83

(五)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85

(六)集中全社会力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86

第四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92

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学理基础 92

(一)新古典主义的“趋同”假说 92

(二)主张非均衡发展的梯度理论 93

(三)“趋同”假说与梯度理论的反思 94

二、区域协调发展是重大战略问题 95

(一)推进西部大开发 95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96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96

(五)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97

(六)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97

(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97

(七)四川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方法的思考 98

三、区域发展中的城镇化和城市群 101

(一)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 102

(二)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102

(三)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103

(四)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103

(五)分类引导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04

(六)四川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106

四、主体功能区的开发与绩效评价 107

(三)限制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108

(二)重点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108

(一)优化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108

(四)禁止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110

(五)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110

(六)四川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111

第五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13

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13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5

(二)四川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对策 120

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122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将面临的环境压力 122

(二)加大环保力度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123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 129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129

(二)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131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137

(一)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及特殊意义 138

(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及特点 140

(三)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143

第六章 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四川发展 148

一、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48

(一)转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149

(二)依法行政,促进行政体制改革 150

(一)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153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53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54

(三)贯彻按贡献分配原则,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157

三、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162

(一)加快税制改革 162

(二)加快财政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165

(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169

四、弘扬四川先进文化 175

五、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78

(一)加快建设并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 178

(二)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179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180

(四)继续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 181

第七章 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82

一、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183

(一)我国对外贸易所取得的成就 183

(二)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183

(三)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186

二、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89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189

(二)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190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91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建设开放四川 198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98

(二)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快建设开放四川 204

第八章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09

一、充分认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209

(一)教育是基础 210

(二)科技是关键 214

(三)人才是核心 217

二、四川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220

(一)教育 220

(二)科技 223

(三)人才 227

三、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途径 232

(一)优先发展教育 233

(二)加强科技创新 237

(三)加强人才开发 239

第九章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24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多维度解读 245

二、充分认识四川省实际,大力增强建设“和谐四川”的责任感 253

(一)“三农”问题突出 253

(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254

(三)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258

(四)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259

三、扎实做好构建“和谐四川”的各项工作 264

(一)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夯实建设“和谐四川”的物质基础 264

(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建设“和谐四川”的政治保障 266

(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建设“和谐四川”的利益机制 267

(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规范建设“和谐四川”的社会秩序 268

(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筑牢建设“和谐四川”的社会基础 270

(六)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创造建设“和谐四川”的安定局面 271

(七)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建设“和谐四川”的文化氛围 272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建设“和谐四川”的环境条件 274

四、着力提高建设“和谐四川”的领导能力 274

第十章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278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78

二、着力开展理论、科技、制度、文化创新 286

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科技四川 298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307

第十一章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307

(一)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08

(二)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有限政府” 309

(三)服务型政府的行为准则——“依法行政” 310

(四)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模式——“顾客导向” 312

(五)服务型政府的问责机制——“违法必究” 313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314

(一)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提出 314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316

三、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 326

(一)全国各地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 326

(二)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 330

第十二章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38

一、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338

(一)政绩和政绩观 338

(二)科学政绩观的基本内涵 341

二、深刻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意义 344

(一)政绩的作用与功能 344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46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348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正确认识发展观与政绩观的相互关系 348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从思想认识上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 351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全面、科学地认识、把握并确立政绩的科学评价标准 358

后记 36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