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铁道建设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铁道建设史
  • 《中国铁路建设史》编委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4911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847页
  • 文件大小:227MB
  • 文件页数:9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铁道建设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 1

第一章 中国铁路建设历程 15

第一节 清末时期(1876~1911) 15

1.铁路在中国的传播 15

2.甲午战争前自办铁路 17

3.中国铁路向三极发展 19

4.清朝筑路总览 24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25

1.孙中山对铁路的追求 25

2.列强控制铁路和中国借款修路 29

3.南京政府施行新路政 30

4.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的中国铁路 32

5.民国时期筑路总览 3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之前(1949~1965) 37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铁路修复和新建 37

2.“一五”——铁路发展的良好开端 39

3.铁路建设超常规发展与失误 43

4.调整时期和西南三线建设的开始 47

5.历年投资和固定资产增长 48

第四节 “文革”期间和拨乱反正(1966~1980) 48

1.西南铁路建设会战 49

2.加速西部铁路建设 51

3.拨乱反正,探索前进 54

4.历年投资和固定资产增长 57

第五节 80年代和90年代(1981~2000) 59

1.迎难而上改革初见成效 59

2.以扩能为中心打好翻身仗 64

3.抓住历史机遇,加速铁路建设 70

4.历年投资和固定资产增长 78

第六节 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 80

1.铁路建设的主要经验 80

2.值得注意的教训 84

第二章 清末和民国时期修建的铁路 87

第一节 外国列强在华修筑的铁路 87

1.吴淞铁路 87

2.中东铁路 88

3.南满支线 89

4.胶济铁路 91

5.道清铁路 92

6.滇越铁路 93

7.广九铁路 93

8.安奉铁路 94

9.博林铁路 95

10.海林铁路 96

11.牙林铁路 96

12.凤上铁路 96

13.敦图铁路 97

14.朝开铁路 98

15.和龙铁路 99

16.图佳铁路 99

17.拉滨铁路 100

18.北黑铁路 101

19.绥佳铁路 102

20.梅辑铁路 103

21.鸭大铁路 104

22.长洮铁路 104

23.洮阿铁路 105

24.新义铁路 106

25.虎林铁路 107

26.锦承铁路 108

27.叶赤铁路 109

28.京承铁路 109

29.富嫩铁路 110

30.抚顺铁路 111

31.辽溪铁路 112

32.石德铁路 112

33.海南本线 113

第二节 清政府修建及商办铁路 113

1.唐胥铁路 113

2.关内外铁路 114

3.芦汉铁路 114

4.奉榆铁路 115

5.台湾铁路 116

6.大冶铁路 116

7.沪宁铁路 117

8.京张绥铁路 117

9.正太铁路 119

10.汴洛铁路 119

11.津浦铁路 120

12.吉长铁路 121

13.沪杭甬铁路 121

14.粤汉铁路 122

15.广三铁路 122

16.枣台铁路 123

17.新宁铁路 123

18.南浔铁路 124

19.南苑支线 124

20.京门铁路 124

第三节 民国时期修建的国营、公营及民营铁路 125

1.陇海铁路 125

2.平齐铁路 126

3.浙赣铁路 127

4.同蒲铁路 128

5.淮南铁路 129

6.江南铁路 130

7.京赣铁路宣贵段 131

8.吉敦铁路 131

9.奉海铁路 132

10.吉海铁路 132

11.梅西支线 133

12.齐北铁路 133

13.滨北铁路 134

14.鹤岗铁路 134

15.个碧铁路 135

16.南京轮渡 135

17.湘黔铁路 136

18.湘桂铁路 137

19.黔桂铁路 138

20.成渝铁路 139

21.綦江铁路 139

22.叙昆铁路 140

23.滇缅铁路 140

24.邯涉铁路 141

25.狗牙洞铁路 141

第三章 新中国修建的铁路 143

第一节 50年代建成的铁路 143

1.成渝铁路 143

2.天兰铁路 144

3.兰新铁路 145

4.宝成铁路 146

5.丰沙铁路 147

6.集二铁路 147

7.湘桂铁路来睦段 148

8.蓝烟铁路 149

9.黎湛铁路 149

10.鹰厦铁路 150

11.外福铁路 151

12.京承铁路 151

13.武大铁路 152

14.包兰铁路 153

15.内昆铁路内安段 154

16.兰青铁路 154

17.兖济铁路 155

18.铁路支线 156

第二节 60年代建成的铁路 157

1.青藏铁路西南段 157

2.川黔铁路 158

3.干武铁路 159

4.太焦铁路 160

5.贵昆铁路 160

6.通让铁路 161

7.汉丹铁路 162

8.沟海铁路 163

9.成昆铁路 163

10.铁路支线 164

第三节 70年代建成的铁路 167

1.京原铁路 167

2.侯西铁路 168

3.魏塔铁路 169

4.青阜铁路 169

5.湘黔铁路 170

6.焦枝铁路 171

7.通坨铁路 172

8.杭长铁路 173

9.阳安铁路 174

10.济菏铁路 174

11.京通铁路 175

12.襄渝铁路 175

13.辛泰铁路 176

14.铁路支线 177

第四节 80年代建成的铁路 182

1.枝柳铁路 182

2.福前铁路 183

3.邯长铁路 184

4.皖赣铁路 185

5.京秦铁路 186

6.南疆铁路 186

7.阜淮铁路 187

8.三茂铁路 188

9.大沙铁路 188

10.新菏铁路 189

11.兖石铁路 189

12.万南铁路 190

13.坪岚铁路 190

14.南防铁路 191

15.铁路支线 191

第五节 90年代建成的铁路 193

1.西延铁路 193

2.北疆铁路 193

3.包神铁路 194

4.商阜铁路 195

5.昆玉铁路 195

6.孝柳铁路 196

7.广梅汕铁路 197

8.宣杭铁路 197

9.集通铁路 198

10.阳涉铁路 198

11.平南铁路 199

12.胶黄铁路 200

13.钦北铁路 200

14.达成铁路 201

15.向吉铁路 201

16.合九铁路 201

17.京九铁路 202

18.桃威铁路 203

19.宝中铁路 204

20.侯月铁路 204

21.神榆铁路 205

22.钦港铁路 206

23.南昆铁路 206

24.金温铁路 207

25.漳泉铁路 208

26.石长铁路 208

27.横南铁路 209

28.广大铁路 209

29.黎钦铁路 210

30.梅坎铁路 211

31.达万铁路 211

32.新长铁路 211

33.神延铁路 212

34.西安安康铁路 212

35.水柏铁路 213

36.粤海铁路湛海段 214

37.内昆铁路水梅段 214

38.铁路支线 214

第四章 既有铁路技术改造 217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铁路改造 217

1.东北铁路改造 217

2.关内铁路改造 218

第二节 新中国铁路技术改造 220

1.工程概况 220

2.改造的时机和步骤 223

3.改造的效果和经验 228

第三节 被破坏铁路的修复和改建 231

1.哈大铁路 231

2.京沈铁路 232

3.锦承铁路 232

4.沈丹铁路 233

5.长白铁路 234

6.石拐子铁路 234

7.叶赤铁路 235

8.吉舒铁路 235

9.南票铁路 235

10.宝天铁路 236

11.宁赣铁路 236

12.萧穿铁路 237

13.黔桂铁路 237

14.昆河铁路 238

15.昆一铁路 238

16.海南铁路 239

第四节 单线铁路局部改造 240

1.大郑铁路 240

2.平齐铁路 240

3.梅辑铁路 241

4.滨北铁路 241

5.锦高铁路 242

6.京山压煤改线 242

7.1021工程 243

8.包兰铁路 244

9.兰青铁路 244

10.咸铜铁路 245

11.湘桂铁路 245

12.黔桂铁路 245

13.黎湛铁路 246

14.鹰厦和外福铁路 246

15.南浔铁路 247

第五节 增建二(三)线建设 248

1.滨绥铁路 248

2.滨洲铁路 248

3.辽溪铁路 249

4.哈绥佳鹤铁路 249

5.丰沙铁路 249

6.京广铁路 250

7.津浦铁路 251

8.沪宁铁路 252

9.陇海铁路 253

10.石德铁路 254

11.淮南铁路 254

12.阜淮铁路 255

13.武大铁路 255

14.沪杭铁路 255

15.胶济铁路 256

16.浙赣铁路 256

17.石太铁路 257

18.京包铁路 258

19.兰新铁路 258

20.焦枝铁路月襄段 259

21.南同蒲铁路 259

22.宝成铁路阳成段 260

23.新菏铁路 261

24.京九铁路向龙段 261

25.株六铁路 261

26.京津铁路三线 262

第五章 铁路选线和路网发展 263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铁路选线概况 263

1.外国列强筑路强行选线 263

2.以大都市为中心选线 264

3.防卫、战备和军事选线 265

4.着眼于开发资源选线 266

5.移民垦殖和工程难易选线 266

第二节 新中国铁路选线成就 267

1.深入山区选线扩展路网 267

2.用多种方法综合选线 270

3.加强大通道和改善铁路布局选线 276

第三节 铁路选线的主要经验教训 279

1.把握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选好线路 279

2.主管部门与专家相结合做好宏观选线 281

3.深化地质工作为选线提供详实资料 283

4.做好山区铁路越岭和盘山选线 284

5.铁路沿河选取坚实稳固的线路位置 284

6.回避或跨越泥石流选线 285

7.铁路通过滑坡区慎重选线 286

8.沙漠地区铁路选线防止沙害 286

9.选线不当的教训 287

第四节 铁路网日趋完善 288

1.清末时期修筑铁路网单元 288

2.民国时期构建铁路网骨架 288

3.新中国改善铁路布局构建和完善路网 289

4.中国铁路跨世纪蓝图 290

第六章 路基工程 292

第一节 路基工程概况 292

第二节 轨道结构与路基地质工作 297

1.轨道结构的发展及对路基的要求 297

2.修筑路基的地质工作 299

第三节 不良地质和特殊土路基的修筑 301

1.滑坡区路基的修筑 301

2.裂土路基的修筑 303

3.软土路基的修筑 305

4.粉细砂路基的修筑 309

5.黄土路基的修筑 310

6.冻土路基的修筑 311

7.盐渍土和岩盐路基的修筑 313

8.沙漠路基的修筑 315

第四节 浸水路基的工程处理 317

1.水库路堤工程 317

2.滨海路基工程 318

3.透水路堤工程 320

4.沼泽路基的工程处理 320

5.沿河路基冲刷防护及改河 321

第五节 路基病害及防治 322

1.路基病害防治工作概况 323

2.基床病害防治 327

3.路堤沉陷的工程处理 329

4.路堑崩塌的加固防护 330

5.河岸冲刷病害防治工程 332

6.沙漠铁路养护 332

第六节 路基支挡建筑物 333

第七章 桥梁工程 339

第一节 铁路桥梁建设发展 339

1.铁路桥梁工程概况 339

2.铁路桥梁建设成就 345

第二节 铁路桥梁勘测设计 357

1.水工水文工作和试验研究 358

2.地质勘测和桥址选择 360

3.基础和墩台的设计 364

4.梁的设计 373

5.设计标准化和自动化 375

第三节 铁路桥梁施工技术 379

1.基础施工 379

2.墩台施工 384

3.梁的架设 386

第四节 特色桥梁举例 392

1.东岗镇黄河桥 392

2.武汉长江大桥 393

3.郑州黄河新桥 394

4.老昌沟一线天桥 395

5.刘家峡黄河桥 396

6.南京长江大桥 397

7.枝城长江大桥 398

8.大水溪三线桥 399

9.花溪双曲拱桥 400

10.红水河斜拉桥 401

11.汉江斜腿刚构薄壁箱形钢梁桥 402

12.长东黄河大桥 403

13.杭州枢纽大寨港1号中桥 404

14.杭州钱塘江第二大桥 405

15.海子沟大桥 406

16.九江长江大桥 406

17.孙口黄河大桥 407

18.弋阳葛水河桥 407

19.兴义清水河大桥 408

20.板其2号大桥 408

21.八渡南盘江大桥 409

22.喜旧溪大桥 410

23.长沙湘江大桥 410

24.芜湖长江大桥 411

第八章 隧道工程 413

第一节 铁路隧道建设概况 413

1.各时期隧道建设的发展 413

2.铁路隧道分布密度 416

3.铁路长大隧道 418

4.技术进步与发展方向 423

第二节 隧道勘测设计 424

1.工作概况 424

2.控制测量 428

3.地下铁道 429

第三节 铁路隧道的辅助坑道 432

1.竖井 432

2.斜井 433

3.横洞 434

4.导坑 434

5.辅助坑道的综合利用 435

第四节 隧道施工技术 436

1.围岩分类 436

2.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 438

3.爆破技术 442

4.支护与衬砌 444

5.新型轨下基础 451

6.防排水与注浆技术 452

7.通风与防灾 457

第五节 特色隧道举例 462

1.狮球岭隧道 462

2.兴安岭和新兴安岭隧道 462

3.毕科山隧道 463

4.南兴安岭隧道 464

5.杜草和新杜草隧道 464

6.长沙隧道 464

7.娄山关隧道 465

8.梅子关隧道 465

9.凉风垭隧道 466

10.沙木拉打隧道 467

11.关村坝隧道 467

12.驿马岭隧道 468

13.胜境关与平关隧道 469

14.武当山隧道 469

15.银匠界隧道 470

16.西坑仔隧道 470

17.关角隧道 470

18.奎先隧道 471

19.雪峰山隧道 471

20.下坑隧道 472

21.枫林1、2号隧道 472

22.南岭隧道 473

23.大瑶山隧道 474

24.军都山隧道 475

25.景忠山隧道 476

26.八盘岭隧道 477

27.天马山隧道 477

28.土岭隧道 478

29.关上隧道 478

30.新狗磨湾隧道 479

31.漏米垭隧道 480

32.杏树峁隧道 480

33.岐岭隧道 480

34.五指山隧道 481

35.云台山隧道 482

36.分水关隧道 482

37.新龙门隧道 483

38.米花岭隧道 483

39.家竹箐隧道 484

40.秦岭隧道 485

第九章 枢纽与站场 487

第一节 铁路枢纽的发展 487

1.北京枢纽 487

2.天津枢纽 490

3.上海枢纽 492

4.郑州枢纽 493

5.哈尔滨枢纽 495

6.沈阳枢纽 495

7.济南枢纽 496

8.南京枢纽 497

9.武汉枢纽 498

10.广州枢纽 499

11.齐齐哈尔枢纽 499

12.牡丹江枢纽 500

13.佳木斯枢纽 500

14.吉林枢纽 501

15.长春枢纽 502

16.四平枢纽 502

17.本溪枢纽 503

18.通辽枢纽 503

19.大连枢纽 504

20.锦州枢纽 504

21.石家庄枢纽 505

22.太原枢纽 505

23.大同枢纽 506

24.包头枢纽 506

25.西安枢纽 507

26.宝鸡枢纽 508

27.洛阳枢纽 509

28.襄樊枢纽 509

29.安康枢纽 510

30.徐州枢纽 510

31.杭州枢纽 511

32.合肥枢纽 511

33.芜湖枢纽 512

34.阜阳枢纽 513

35.鹰潭枢纽 513

36.株洲枢纽 514

37.衡阳枢纽 514

38.怀化枢纽 515

39.柳州枢纽 516

40.南宁枢纽 516

41.成都枢纽 517

42.重庆枢纽 517

43.贵阳枢纽 518

44.昆明枢纽 519

45.兰州枢纽 519

46.乌鲁木齐枢纽 520

47.秦皇岛—山海关地区 521

第二节 铁路编组站建设 521

1.哈尔滨南编组站 523

2.苏家屯编组站 524

3.沈阳西编组站 524

4.山海关编组站 525

5.丰台西编组站 525

6.石家庄编组站 526

7.郑州北编组站 527

8.襄樊北编组站 528

9.济南西编组站 528

10.徐州北编组站 529

11.南京东编组站 529

12.南翔编组站 530

13.阜阳北编组站 531

14.鹰潭编组站 531

15.株洲北编组站 532

16.哈尔滨编组站 533

17.三间房编组站 533

18.四平编组站 534

19.南仓编组站 534

20.大同编组站 535

21.江岸西编组站 535

22.武昌南编组站 536

23.西安东编组站 536

24.宝鸡东编组站 537

25.向塘西编组站 537

26.广州北编组站 538

27.衡阳北编组站 538

28.柳州南编组站 539

29.贵阳南编组站 539

30.成都东编组站 540

31.重庆西编组站 540

32.兰州西编组站 541

33.牡丹江编组站 541

34.长春编组站 542

35.通辽编组站 542

36.梅河口编组站 543

37.太原北编组站 543

38.包头西编组站 544

39.安康东编组站 544

40.青岛西编组站 545

41.淮南西编组站 545

42.艮山门编组站 546

43.来舟编组站 546

44.乔司编组站 546

45.怀化南编组站 547

46.昆明东编组站 547

47.武威南编组站 548

48.迎水桥编组站 548

49.乌鲁木齐西编组站 549

第三节 主要经验教训 549

1.做好总图规划 549

2.枢纽总图与城市规划相配合 550

3.合理配置编组站 551

4.修建适用的客货运站 552

5.“点”“线”能力协调发展 553

第十章 电气化铁路 554

第一节 国家电气化铁路的萌生和发展 554

1.电力牵引的优越性和制式选择 554

2.铁路发展电力牵引的条件和要求 557

3.国家电气化铁路建设概况 558

第二节 单线铁路电气化改造 561

1.宝成铁路 561

2.陇海铁路西段 563

3.成渝铁路 564

4.贵昆铁路 565

5.湘黔铁路 566

6.北同蒲铁路 567

7.川黔铁路 568

8.包兰铁路 568

9.鹰厦铁路 569

10.干武铁路 570

11.兰武铁路 571

12.太岚铁路 572

13.西山铁路 572

14.成昆铁路 573

第三节 双线铁路电气化改造 574

1.石太铁路 574

2.丰沙大铁路 575

3.太焦铁路 575

4.京广铁路 576

5.陇海铁路郑宝段 579

第四节 新建电气化铁路 580

1.阳安铁路 580

2.襄渝铁路 581

3.京秦铁路 582

4.宝中铁路 583

5.侯月铁路 584

6.南昆铁路 585

7.西安安康铁路 585

第五节 电气化铁路供电及防护 586

1.供电方式和交流牵引网 586

2.功率因数和改进措施 588

3.供电段及设备 590

4.电磁影响及防护 591

第六节 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 593

1.牵引变压器 593

2.电容补偿和二次线 594

3.远动与自动装置 597

4.接触网悬挂形式和绝缘配合 599

5.锚段设计和电分相装置 601

6.施工和交付运营 602

7.腐蚀防治 604

第七节 运营效果及发展方向 605

1.电力机车的发展和优化使用 605

2.电气化铁路的运营效果 607

3.电气化铁路建设主要经验 608

4.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方向 610

第十一章 重载铁路和准高速铁路 613

第一节 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 613

1.铁路重载运输的试验和实施 613

2.重载运输相应的配套改造 614

第二节 新建重载铁路 617

1.大秦铁路 617

2.云岗沟铁路 621

3.丰准铁路 622

4.神黄铁路 622

第三节 既有铁路大提速 623

1.中国铁路快速运输的发展 623

2.主要铁路干线提速改造 624

第四节 广深准高速铁路 626

1.双线改造和高速建设 627

2.准高速牵引供电试验 628

3.准高速机车车辆的研制和使用 629

4.广九提速(200km/h)改造工程 630

第五节 秦沈客运专线 632

第六节 京沪高速铁路的研究和设计 633

1.京沪高速铁路的前期研究 633

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 634

3.主要技术参数和重大方案 634

4.需要研究开发的关键技术 635

第七节 磁悬浮铁路技术 637

第十二章 铁路客站及房屋建筑 640

第一节 铁路房屋建筑概况 640

第二节 铁路客站建设 642

1.天津站 642

2.北京站 644

3.汉口站 645

4.哈尔滨站 645

5.郑州站 646

6.济南站 647

7.上海站 647

8.南京和南京西站 648

9.徐州站 648

10.广州和广州东站 649

11.深圳站 649

12.长沙站 650

13.西安站 651

14.成都站 651

15.重庆站 652

16.兰州站 652

17.二连站 653

18.厦门站 653

19.乌鲁木齐站 653

20.沈阳北站 654

21.阿拉山口站 654

22.北京西站 655

23.杭州站 656

24.合肥站和合肥新客站 656

第三节 铁路工厂建设 657

1.唐山机车车辆厂 657

2.戚墅堰机车车辆厂 658

3.大连机车车辆厂 659

4.四方机车车辆厂 660

5.北京二七机车厂 661

6.哈尔滨车辆厂 661

7.浦镇车辆厂 662

8.株洲电力机车厂 663

9.柳州机车车辆厂 664

10.武昌车辆厂 665

11.大同机车厂 666

12.兰州机车厂 667

13.长春客车厂 667

14.贵阳车辆厂 668

15.资阳内燃机车厂 669

16.广州车辆厂 670

17.眉山车辆厂 670

18.永济电机厂 671

19.山海关桥梁厂 672

20.沈阳桥梁厂 673

21.丰台桥梁厂 674

22.宝鸡桥梁厂 674

23.武汉工程机械厂 675

24.宝鸡工程机械厂 676

25.太原混凝土轨枕厂 677

26.鹰潭木材防腐厂 677

27.沈阳信号厂 678

28.焦作电务器材(电缆)厂 679

29.其他工厂 679

第十三章 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沿革 680

第一节 清朝和民国时期铁路建设管理 680

1.从无主管部门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管理(1876~1895) 680

2.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邮传部管理(1895~1911) 681

3.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管理(1912~1927) 683

4.民国南京、重庆政府铁道部和交通部管理(1928~1949) 683

第二节 新中国铁路建设管理 684

1.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形成“三足鼎立”(1949~1957) 685

2.“大跃进”期间实行“工管合一”(1958~1960) 686

3.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恢复又取消承发包制(1961~1966) 687

4.军管及交通部时期沿用施工企业全包制(1967~1974) 687

5.恢复铁道部和试行企业化管理及“兵改工”(1975~1989) 688

6.深化改革逐步实行“政企分开”(1989~2000) 688

第三节 铁路建设管理制度发展 690

1.铁路工程建设的经营方式 690

2.铁路基本建设程序 692

3.勘测设计总体负责制与技术人员派遣制 693

4.勘测设计文件和概预算编制办法 694

5.铁路工程设计鉴定工作制度 696

6.施工组织和调度工作制度 697

7.工程监理制度的发展 698

8.铁路工程竣工验收交接制度 699

第四节 铁路法规和工程标准规范 700

1.旧中国铁路法规简况 700

2.新中国铁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的发展 702

第十四章 铁路勘测设计和 705

施工队伍的发展 705

第一节 铁路勘测设计队伍的成长 705

1.无固定组织分散作业(1876~1949) 705

2.统一机构和专业化队伍的组建(1950~2000) 706

第二节 铁路勘测设计装备和技术的改进 710

1.仪器设备和技术的传播及提高 710

2.航测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713

3.物探技术开发和地质勘测的深化 717

4.原位测试和岩土试验技术的发展 721

5.工程经济研究和规划工作的增强 723

6.应用计算机技术促进设计自动化 725

第三节 铁路施工队伍的发展 728

1.铁路施工队伍的构成和变化 728

2.施工队伍文化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730

3.使用民工加大施工力量 732

第四节 铁路施工装备和能力的增强 733

1.以人力为主小型机具施工阶段 733

2.主要工序机械化作业施工阶段 734

3.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施工阶段 735

4.机械化与自动化作业施工阶段 735

5.铁路施工工法的编制与实施 738

第五节 科研教育事业和学术活动 740

1.铁路基建科研机构和工作简况 740

2.重大科技成果举例 745

3.铁路基建教育工作 749

4.学会协会和学术活动 750

第六节 铁路建设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752

1.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752

2.建设“四有”职工队伍 753

3.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754

4.在铁路建设会战中当好先行 754

第十五章 铁路建设质量、安全与防灾 756

第一节 铁路建设质量管理 756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 756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757

3.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758

4.开展工程质量创优活动 758

5.重大事故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759

第二节 铁路建设安全生产管理 763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763

2.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 764

3.铁路隧道火灾的救护 767

第三节 铁路水害及防洪抗灾 768

1.铁路水害概况 768

2.预防水害的组织技术措施 770

3.防洪抢险和救灾 773

第四节 铁路泥石流灾害防治 774

1.泥石流灾害简况 774

2.泥石流防治工程 777

3.提高管理及防治技术水平 779

第五节 铁路滑坡灾害防治 780

1.滑坡灾害情况及特点 780

2.滑坡灾害防治工程 782

第六节 铁路岩溶灾害的防治 786

第七节 铁路风沙灾害的防治 788

1.铁路风沙灾害概况 788

2.铁路治沙经验 789

第八节 铁路地震灾害防治 791

1.中国大地震简况 791

2.铁路防震抗震工作的开展 792

3.既有建筑物的防震研究与实施 793

第九节 铁路冻害防治 794

第十节 铁路环境保护和减灾 796

1.铁路环境保护工作概况 797

2.加强环境保护和减少人为灾害 799

3.建立铁路防灾综合体系 801

第十六章 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及港台铁路 803

第一节 合资铁路 803

1.合资铁路发展简况 803

2.合资铁路管理模式的创新 805

3.主要经验 808

第二节 地方铁路 809

1.清末和民国时期省市商民修筑铁路 810

2.新中国地方铁路的发展 813

3.各省市自治区修建和经营铁路简况 816

第三节 专用铁路 825

1.森林铁路 825

2.工矿企业铁路 825

3.铁路专用线 826

4.军用铁路 827

第四节 香港铁路 828

1.九广铁路 828

2.地铁和轻轨 829

3.新机场铁路 829

4.西部铁路 830

第五节 台湾铁路 831

1.台湾铁路发展简况 831

2.台湾专用铁路 834

3.台湾高速铁路的筹建 834

附 录 836

1.中国铁路主管机关及主要负责人(1886~2000) 836

2.有关铁路名称演变 838

3.铁路基建单位变动简况 842

4.本书组织编写单位和提供资料单位 84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