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 宋林飞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439036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1

第一编 总论 3

第一章 社会调查研究 3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3

一、客观性 3

二、社会性 4

三、可观察性 4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认识功能 5

一、第一梯级为经验认识活动 5

二、第二梯级为理论认识活动 6

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践目的 7

一、摸清问题,促进社会改造与建设 7

二、了解现实,正确制定与执行改策 8

三、全面检测,推动社会计划与管理 9

四、深入实际,转变作风与学风 10

第二章 社会研究方法论与具体方法 12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基本主张 12

一、实践的观点 12

二、实事求是的观点 14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16

四、透视的观点 17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主要原则 20

一、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原则 21

二、结构与过程相统一的原则 22

三、理论与经验相统一的原则 24

四、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25

第三节 西方社会研究方法论评析 27

一、社会事实因果分析法 28

二、理想类型分析法 29

三、社会系统分析法 30

四、中轴原理分析法 31

第四节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方法与程序 32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 32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计划 34

第三章 社会调查及其方法的发展 37

第一节 中国社会调查及其方法的发展 37

一、解放前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 37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调查 40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调查 41

四、毛泽东的典型调查方法 44

五、费孝通的小城镇与发展模式调查方法 48

第二节 国外社会调查及其方法的发展 54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调查 54

二、苏联与俄罗斯的社会调查 58

三、西方国家的社会调查 60

第四章 中国社会研究的数量化趋势 65

第一节 我国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应用概况 65

一、研究对象选择方法的使用情况 65

二、资料搜集方法的使用情况 66

三、资料分析方法的使用情况 67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行动方案的要素分析 68

第三节 社会调查报告的终程方法分析 71

一、描述统计 71

二、推论统计 72

三、模型建构 72

第四节 社会指标的量化方法 75

一、指标选择方法 76

二、社会指标体系的建构与运行 77

三、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79

第二编 初始方法 83

第五章 概念与命题的建构方法 83

第一节 概念的建构方法 83

一、概念的意义 83

二、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的来源 84

三、概念的界定方法 87

四、概念的功能 89

五、概念的评估 92

第二节 命题的建构方法 93

一、概念关系的界定 93

二、概念关系的类型 94

三、通则 98

第三节 理论的建构方法 101

一、理论的形态与特征 101

二、理论的建构方法 102

三、社会学理论的类型与功能 107

第六章 课题的操作方法 111

第一节 课题的选择 111

一、选题的意义 111

二、课题的类型 113

三、选题的原则 115

四、选题的起点 116

第二节 课题的操作化 117

一、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118

二、从概念中引申出指示项 119

三、依据指示项设置指标 121

第三节 变项的测量 122

一、分析单位与测量 122

二、测量尺度的制定 123

三、测量的等级 124

四、测量的准确性 128

五、测量的可靠性 131

六、测量误差 132

第七章 对象的选择方法 134

第一节 普遍调查 134

一、普遍调查的意义与基本原则 134

二、普遍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135

三、普遍调查的特点 139

第二节 抽样调查 139

一、抽样调查的意义与基本概念 140

二、概率抽样的主要形式 143

三、非概率抽样 160

第三节 典型调查 164

一、典型调查的意义与特点 164

二、典型选择方法 164

三、典型调查的实例 168

第四节 个案调查 171

一、个案调查的意义与特点 171

二、个案调查的方法 172

第三编 中间方法 179

第八章 访谈法 179

第一节 个别访谈 179

一、访谈法的意义与特点 179

二、个别访谈的类型 181

三、访员的条件 186

四、个别访谈的程序与技巧 188

第二节 集体访谈 193

一、调查会法 193

二、特殊的调查会法 195

第三节 电话调查 196

一、电话调查的意义与特点 197

二、电话调查的抽样方法 198

三、选择受访者的方法 199

四、电话访谈表 200

五、时机与电脑化 204

六、电话调查面临的挑战 205

第九章 问卷法 208

第一节 问卷法的特点与意义 208

一、问卷法的特点 208

二、问卷法中问题的由来 209

三、问卷法中问题的提出 210

四、问题的排列 214

五、问题答案的编码 215

第二节 问卷的基本结构 217

一、问卷前言 217

二、问题表 217

三、问卷结语 219

四、回答的方式 220

五、问卷的印发 224

第三节 社会测量 225

一、社会关系测量 226

二、社会关系测量的步骤 226

三、社会关系结构分析方法 228

四、社会关系图的基本结构 229

五、工作群体内聚力测量法 231

六、社会意向测量 232

第十章 现场法 237

第一节 观察法 237

一、观察法的意义与特点 237

二、观察者的角色 239

三、观察的方式 242

四、观察的误差 246

第二节 实验法 247

一、实验法的意义和特点 247

二、实验法的种类 251

三、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253

四、实验的设计 254

五、自变数作用的识别方法 259

六、建立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方法 260

第十一章 隐蔽法 262

第一节 文献法 262

一、文献法的意义与特点 262

二、文献的分类 264

三、文献搜集的步骤 265

四、内容分析 266

五、历史文献研究 269

六、现实文献研究 271

第二节 痕迹法 273

一、什么是痕迹法 273

二、磨损测量法 274

三、累积测量法 274

第十二章 网络法 277

第一节 网络调查的设计 277

一、网络调查的主要类型 277

二、网络调查问卷设计 279

三、网络调查实施中的监控 280

第二节 网络调查的常用方法 281

一、网页调查法 281

二、电子邮件调查法 282

三、网络讨论法 283

四、网络电话法 284

五、网络观察法 285

第三节 网络调查的特点 285

一、网络调查的优势 285

二、网络调查面临的问题 286

第四节 网络调查的误差 287

一、涵盖误差 287

二、抽样误差 288

三、无回复误差 289

四、测量误差 290

第四编 终程方法 295

第十三章 描述法 295

第一节 描述法的意义与层次 295

一、什么是描述法 295

二、描述法操作项目 295

三、描述法的层次结构 297

第二节 描述的定量方法 300

一、统计表的资料显示 300

二、定类尺度的描述 302

三、定距尺度的初步描述 303

四、集中趋势描述 304

五、离中趋势描述 308

六、区间估计 310

第三节 描述的定性方法 311

一、印象描述 311

二、概观描述 313

三、类型描述 315

第十四章 解释法 317

第一节 解释法的意义与层级 317

一、解释的特性 317

二、解释的层次 318

第二节 解释的定量方法 321

一、相关分析 321

二、回归分析 323

三、因径分析 326

第三节 解释的定性方法 328

一、因果分析 328

二、功能分析 332

三、意向分析 334

四、发生分析 335

五、总体解释 335

六、区位分析 336

第十五章 预测法 338

第一节 预测法的意义与新方法论 338

一、预测法的意义与发展 338

二、研究未来社会的新方法论 340

第二节 预测的原则与方法 342

一、预测原则 342

二、预测方法 342

第三节 预测水平与特性 346

一、预测水平 346

二、预测的特性 346

第十六章 规范法 349

第一节 规范法的意义与作用 349

一、价值有涉 349

二、规范法的作用与困境 350

三、社会政策研究 351

第二节 价值定向 353

第三节 政策设计 356

第十七章 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 361

第一节 SPSS统计分析软件包及其使用 362

一、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 362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63

三、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 365

四、因子分析 366

第二节 Stata统计分析软件包及其使用 368

一、Stata的功能与数据管理 368

二、统计分析示例 369

第三节 SAS统计分析软件包及其使用 371

一、SAS软件包概述 371

二、SAS的数据输入与基本操作 372

三、SAS应用的实例 373

第四节 Eviews统计软件包及其使用 374

一、工作文件的创建 374

二、数据处理与基本回归模型 375

三、应用实例 376

第五节 HLM统计分析软件包及其使用 378

一、多层线性模型的优点 379

二、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领域 379

三、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实例 380

第六节 Pajek网络分析软件及其应用 382

一、Pajek的功能与数据对象 382

二、Pajek软件的实际应用 383

第十八章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386

第一节 单视角法 386

第二节 复视角法 389

第三节 全视角法 390

附表一 随机数表 393

附表二 正态分布概率表 399

附表三 Z体验表 40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