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繁荣与萧条 对周期运动的理论分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繁荣与萧条  对周期运动的理论分析
  • (美)哈伯勒(G.Haberler)著;朱应庚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401762
  • 出版时间:1963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繁荣与萧条 对周期运动的理论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原序 15

绪论 17

本书的目的 17

各种理论的分析 17

对周期的性质综合的说明 18

第一篇 经济周期理论有系统的分析 19

第一章前言 19

第一节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19

原因的多样性 19

理论分歧主要由于彼此重点不同 21

有关因素的分类 21

外生理论与内生理论 23

经济体系固有的不稳定性 25

以机械作比喻 26

第二节本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27

选择的原则 27

分析中的几个要点 28

第二章纯货币理论 29

第一节引言 29

MV的周期波幼 29

第二节霍特里先生的理论——一般特征 30

消费者支出的重要性 30

货币与信用的不稳定性 31

第三节高涨 33

信用扩张的推动力 33

商人所处的战略地位 33

价格上涨的后果 34

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性 34

第四节高潮转折点 35

信用限制的作用 35

工资调整迟滞、现金枯竭与金本位制 36

第五节低落 37

向下转折 37

第六节复苏 37

信用扩张的能力 37

信用的停顿 38

工资落后与银行政策 39

第七节规律性和周期性 40

刚性的准备比例 4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曾出现经济周期 41

第八节霍特里先生理论的特点 42

固定资本投资的波动 42

银行政策的目的 42

第九节国际的复杂关系 43

第十节结语 43

第三章投资过度论 44

第一节一般特征 44

纵的失调与横的失调 44

货币与生产结构 45

投资过度论者的几个派别 46

甲、货币投资近度论 48

第二节一般特征与理论基础 48

银行体系与货币供 48

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 49

“自然利率”概念的两种意义 50

第三节高涨 51

利息率与价格 51

贷放资金的供求 53

资本主义的生产结构 54

储蓄与利息 55

利息率“人为的”降低 57

信用扩张与“强制储蓄” 58

第四节向下转折(危机) 60

过分资本主义化生过程的中断 60

投资资金的不足 62

哈耶克的资本不足理论 64

会计实务处理上的缺点 65

萧条并始 66

繁荣时期的果实会在危机中丧失 68

奈舍教授的批评 69

为什么信用扩张必然要终结? 71

关于量的假设的必要性 72

欠完整的假设 72

第五节低落 74

萧条是一种调整过程 74

派生的通货收缩 74

对灵活性的争取 76

第六节向上转折(复苏) 77

货币的有效量 77

信用需求的恢复 79

从资源得到部分运用的局面开始的信用扩张 80

第七节规律性与周期性 81

通货膨胀的思想基础 81

怎样的银行政策才能消除周期? 82

信用的季节性变动 83

结语 84

第八节国际的复杂关系 85

几个主导原则 85

由支付平衡发生的影响 86

金本位制 86

国际资本移动 87

输出与输入的构成 88

第九节结语 89

乙、非货币投资过度论 90

第十节一般特征 90

主要作家 90

强调资本品的生产 91

第十一节高涨 92

累积的扩张过程 92

第十二节向下转折(危机) 93

资本不足 93

耐久品生产过剩 94

劳动与生活资料不足 95

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 96

卡斯耳教授的别一见解 97

第十三节低落(萧条) 198

心理因素 98

第十四节向上转折(复苏) 99

成本调整与新投资机会 99

熊彼特与企业界先驱者的作用 100

第十五节规律性与周期性 101

经济周期与蒸汽机的比喻 101

周期的不可避免性 102

再投资的周期 103

第十六节国际的复杂关系 104

丙、由制成品需求变动引起的投资过度——派生需求加速与扩大原理 104

第十七节引言 104

消费品需求对投资的影响 104

第十八节加速原理概述 107

加速原理下三种不同情况 107

货币方面的情况 108

第十九节由于耐久生产品的存在而引起的派生需求的加速 108

加速原理初步叙述 108

重置需求 110

耐久程度问题 110

第二十节耐久消费品情况下派生需求的加速 111

与前例的类似 111

折旧和维续成本 112

第二十一节由于商品固定存量的存在而产生的派生需求的加速 113

与前例的类似 113

几项限制和保留 114

第二十二节加速原理综合说明 114

第二十三节几种限制情况 115

发生能量过剩时原理适用的限制 115

各种因素的可变程度 116

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 117

第二十四加速原理对一般经济周期解释的贡献 118

消费需求与资本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 118

最初冲击的性质 118

影响结果的一些因素 119

新投资资金的来源 120

一些有关情况的进一步分析 121

崩溃的原因 122

第四章危机与萧条的原因——成本变动横的失调与负债过度 125

第一节引言 125

第二节生产成本与劳动设备效率的变动 125

密契尔论生产成本的周期运动 126

包含在别的理论中的一些因素 127

效率变动问题 128

第三节横的失调 129

关于普遍萧条的解释 129

“差误论” 130

“横的”失调与“纵的”失调 131

第四节负债过度 132

引言 132

负债与通货收缩 134

负债过度可以引起向下转折 134

第五节金融结构与萧条程度的加深 136

货币契约与通货收缩 136

债券与产权的对比 137

第五章消费不足论 138

第一节引言 138

历史背景 138

第二节不同类型的消费不足论 139

消费不足的各种意义 139

消费不足与价格长期下跌 140

储蓄过度论 142

储蓄与贮藏 143

储蓄足以降低消费品需求,增加消费品供应 144

评语 144

储蓄的职能 145

消费不足论比较有价值的几个方面 147

第三节繁荣走向崩溃的原因——与资本不足相对的消费需求不足 148

资本不足与消费需求不足 148

生产结构与货币流量 150

事前的与事后的储蓄与投资 151

纵的失调与横的失调区别的困难 153

莱德勒的理论 154

货币的消费不足论 154

在高涨阶阶段中新生产程序创建时期的重要性 155

第四节繁荣近度的原因——工资没有能充分提高 158

工资落后于物价足以刺激投资158投资过度论者与消费不足论者对工资落后的不同看法 160

超额利润是储蓄的来源 160

“自动”储蓄与受动储蓄 162

第六章“心理理论” 163

第一节引言 163

心理因素与经济因素 163

第二节对于解释经济周期的心理因素的分析 164

强调预期 164

预期的不确定性 166

乐观心理与悲观心理 166

企业家反应的不确定性 168

“心理”理论家强调的“不合理的”影响 168

由乐观的错误造成悲观的错误 170

第三节结语 171

与其他理论的相容性 171

第七章农业与经济周期——收获论 172

第一节引言 172

农业收获周期变动理论 172

对农业与商业间关系的其他见解 174

不同理论的相容性 175

第二节农业波动怎样影响工业和商业 176

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经济体系的假设 176

一、“实际的”弹性理论 176

以货币计与以“劳力”计的需求弹性 178

二、对使用农业原料的那些工业的影响 180

三、对实际工资的影响 181

四、城乡之间劳动动力的移动 181

五、对不使用农业原料的消费品工业的影响 182

六、农民的购买力 182

七、对投资的影响 183

八、对储蓄的影响 184

九、从国际方面考察 184

结语 186

第三节经济周期对农业的影响 187

农业产量的无弹性 187

对需求的影响 188

对成本的影响 189

结语 189

第八章关于新近发展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190

第一节引言 190

新发发展理论的一般特征190名词上的差异与实质上的差异 191

第二节储蓄与投资 192

日常使用S与I的意义上的含糊 192

新魏克赛派对S与I的使用 192

凯思斯先生S=I的说法 193

几个疑问 194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S与I怎样相等 194

在通货收缩情况下S与I怎样相等 197

不同的定义 198

凯恩斯先生在《货币论》里的说法 198

罗伯逊教授对储蓄所下的定义 200

货币收入与产值意义下的收入 201

瑞典作家关于事前与事后的分析 202

S与I是怎样在事后相等的 204

事前概念的意思指的是供求曲线 206

信用的供求决定利息率 206

图式说明 207

事前概念与时期分析之间的关系 210

选择的买进卖出计划怎样会落空的? 213

霍特里先生的蓄意投资与非蓄意投资 214

凯恩斯体系中的储蓄与投资 215

第三节贮藏资金、灵活偏好与利息率 218

纯粹的利息理论 218

于利息的“可贷资金”理论 218

凯思斯先生对“古典派”利息理论的批评 220

短期的消费倾向 221

储蓄供求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21

对货币的利息率理论的批评 223

“贮藏”概念 223

“闲置余额”概念 225

贮藏与货币流通速度 225

个人贮藏的定义 227

利息率的定义 228

灵活偏好与货币需求 230

保持货币的三个动机 231

贮藏与利息率 233

投资需求增长时怎样影响利息率 234

划性投资与利息率 236

储蓄对利息率的影响 238

M的变动与利息率 240

闲置余额需求的无限弹性 242

利息率下降的限度 243

结语 245

第四节“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 246

凯思斯体系的“心理”决定因素 246

“乘数”问题247“乘数”纯理论 248

在乘数背后的实际问题 250

决定“净投资”的问题 251

派生投资 252

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252

收入分配的变动 253

政府消费与投资 254

乘数与货币的收入速度 255

结语 256

第五节就业不足理论 257

把凯思斯理论应用到经济周期 257

萧条阶段的储蓄过度理论 257

用凯思斯术语来表达其他理论 259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261

劳动市场自由竞争与失业现象 262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263

货币工资降低对总需求的影响 264

工资降低加强灵活偏好 266

工资与价格的伸缩性是否有助于稳定? 267

消费不足理论与长期萧条 269

投资机会逐渐减少的问题 270

第六节静态理论与动态理论——关于研究方法上的一些观察 272

一般平衡与局部平衡 27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273

静态理论与动态理论 274

预期是不是一个动态因素? 277

理论模式与统计模式 279

第二篇 关于经济周期性质和原因的综合说明 280

第九章经济周期的意义与测定 280

第一节引言 280

危机与“萧条” 280

第二节一般意义下的繁荣与萧条的定义 281

与外界隔绝的经济体系 281

可以互换的标准282“就业”标准 283

“消费”标准 285

“生产”标准 285

结语 286

其他标准 287

第三节一般意义下与学术意义下的经济周期 288

第四节关于经济周期的某些基本事实 291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291

记录周期的各种指数 293

第五节长远趋势 294

属于不同时间类型的经济变动 294

各种经济变动的意义 294

第六节经济周期与长期波动 296

关于长期波动的一些事实 296

对短期波动先进行分析的必要 297

第七节概括性周期理论有没有成立的可能? 298

每个周期都是历史上的一个个体 298

成立一个概括性理论是有可能的 299

证进行时的步骤 300

第八节周期的两个经常性特征 303

生产与货币需求的平行动向 303

生产品格外猛烈的波动 305

第十章扩张过程与收缩过程 306

第一节引言 306

问题说明 306

甲、扩张过程 307

第二节在存有未运用生产资源的假设下扩张的演进 307

供应的弹性 307

投资与消费的相互促进 308

价格、成本与利润的提高 310

固定资本投资受到了刺激 310

第三节在充分就业或接近充分就业假设下的扩张过程 311

能达到充分就业吗? 311

从产量提高到价格提高 312

第四节关于扩张过程中货币方面的分析 313

总需求的重要意义 313

可投资金市场 413

可投资金的需求曲线 316

“净”投资“总”投资 317

可投资金的供应 318

储蓄与通货膨胀 320

储蓄的供应 320

来源于通货膨胀的供应 321

供应曲线形态 322

曲线的一时动态与各时期动态 324

关于多种利率的处理 324

累积性的扩张过程 325

资金供应方面的反应 326

时间先后问题 326

资金需求的多变性 327

货币扩张方式 328

第五节生产品与耐久品的生产比非耐久消费品的生产为什么要增长得快些? 329

加速原理的主要精神 329

对制成品需求的反应应 329

预期的作用 330

资本与劳动的比率 331

利息率的重要性 332

加速原理的作用 332

加速原理对耐久消费品方面的运用 333

无弹性供应 333

筹集资金方式 334

第六节储蓄与扩张过程 336

储蓄的重要性 336

收入并不是即时可用的 336

储蓄为零时的扩张 337

货币的收入速度 333

储蓄的即时效果 339

储蓄与贮藏 340

不断进行储蓄的后果 341

几个限制条件 342

制度方面的复杂情况 343

扩张初期时的储蓄 344

扩张后期时的储蓄 346

扩张达到顶点时的储蓄 347

乙、收缩过程 348

第七节收缩过程的一般叙述 348

通货收缩作用 348

通货收缩的蔓延 349

各种加强因素 350

第八节关于收缩过程的货币分析 352

总需求的减退 352

投资的累积性下降 352

资金供应枯竭 353

通货收缩的种形态 355

中央银行直接发动的通货收缩 355

个人贮藏黄金与纸币 356

商业银行收缩信用 357

企业机构进行贮藏 359

非银行债务的清偿 360

债务人被迫出售资产 361

为弥补损失出售资产 362

为了怕价格下跌而出售资产 364

灵活性的等级 365

第九节生产品与耐久品的生产比消费品与非耐久品的生产为什么要减退得快些? 366

收缩过程中加速原理的作用 366

缓购耐久品比较容易办到 367

预期的作用 368

第十一章两种转折点——危机与复苏 370

第一节引言 370

问题说明 370

“偶发的”与“有机的”制约力量 371

甲、向下转折(危机) 373

第二节分析问题的方法 373

探讨时的三个步骤 373

第三节收缩的近因 374

局部干扰引起总需求咸退 374

由政府或银行实行收缩通货 374

局部衰退所发生的后果 376

可能发生的相反倾向 378

投资反应迟滞 379

由成本提高引起的局部衰退 379

结语 330

静态理论与累积过程 380

第四节经济体系当扩张演进超过了某一点以后为什么越来越经不起通货收缩的冲击? 382

扩张为什么会渐渐消沉? 382

无弹性的货币供应 382

无弹性的生产资料供应 383

在刚性的因素供应下需求的变动 385

劳力供应部分地缺乏弹性 385

障碍的逐渐发生 386

结语 388

第五节由扩张过程自身酿成的干扰 388

有机失调 388

货币干扰与非贷币干扰 389

对向下转折的纯货币解释 389

生产结构失调 391

加速原理的作用 392

信用收缩对派生需求的影响 394

生产因素不足对派生需求的影响 395

生产变更的无可避免 397

障碍将在何处发生? 398

在生产因素供应方面的垄断压力 399

工人效率降低 400

由于需求不足的投资咸退 401

生产者所不及料的事机转变 402

扩张过程自身引起的失调是不是难以避免的? 403

乙、向上转折(复苏) 404

第六节引言 404

讨论的步骤 404

第七节走向复苏的近因 406

两种转折点之间的参差情况 406

生产者支出 406

可投资金供应增长 407

可投资金需求增长 409

对投资的某些刺激因素 409

消费支出增长 411

结语 413

第八节经济体系当收缩演进超过了某一点以后,为什么对扩张刺激会越来越敏感? 413

收缩丧失了动力 413

生产因素供应恢复弹性 414

信用供应恢复弹性 415

MV下降的限度 415

货币贮藏的累积 417

第九节在收缩时期多半会发生的扩张倾向 419

有调整作用的“自然”力量 419

信心恢复 420

投资复活 421

重置需求 423

工资降低 423

货币上的含义 424

一个行业降低工资的影响 425

应付工资究竟将增加还是减退? 427

在竞争与垄断下成本降低对货价收入的影响 428

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429

如果许多行业降低工资 430

工资降低使现金的灵活性提高 431

结语 432

一些政策方面的问题 433

第十二章经济周期的国际方面 434

第一节引言 434

以前关于国方面的讨论 434

讨论方式 435

第二节运输成本的影响——商品的不完全可动性 436

扩张与收缩的地方化 436

资源不均衡分配的对消力量 437

地方扩张的后果 439

繁荣与萧条共存的可能 440

关税的影响 441

关税变动的影响 441

第三节投资、信用与银行业务地方化的影响——资本的不完全可动性 443

利息率均等化 443

资本可动性与商品可动性 443

各地利息率差别很大的原因 445

资本可动性的变化 446

对当地繁荣与萧条的挫抑作用 447

原则的几个限制情况 447

对周期动向的“传布”的影响 449

需求在国际范围内的转移 450

资本的部分可动性 451

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的可动性 452

在周期过程中的资本动向 453

结语 453

第四节不同程度的国家通货自主和它对周期动向的影响 454

通货不同的独立程度 454

在资本具有可动性的情况下统一的货币制度 454

在资本具有可动性的情况下分散的银行制度 455

在信用地方化情况下的中央银行政策 456

不同的各国货币单位 458

外汇投机 459

“汇兑本位制” 460

汇兑本位制的作用 462

汇兑率变动 462

通货贬值 465

通货贬值对商品交换的影响 466

通货贬值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467

通货贬值对资本移动的影响 468

资本逃避的收缩性的影响 470

“自由汇兑” 471

汇兑率的影响 472

在“自由汇兑”条件下需求的转变 473

与金本位制对照 474

繁荣与萧条充分地方化 475

在自由汇兑条件下的资本移动 476

与金本位制的显著差别 477

由周期引起的资本移动 478

以上分析的局限性 480

根据以上分析可能有的引伸 480

第三篇 影响经济稳定的货币因素与实际因素——对现代经济理论某些倾向的评论—— 482

第十三章影响经济稳定的货币因素与实际因素 482

第一节引言 482

第二节“不稳定”的意义 482

第三节短期周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486

第四节处于总支出波动之后的实际因素与货币因素 488

第五节处于萧条阶段时的货币因素 494

第六节处于经济周期高涨时的货币因素 497

第七节在周期中货币因素与实际因素的比重 500

第八节长期通货膨胀 502

第九节国际支付平衡的不稳定 505

第十节结语 507

附录一 略谈经济周期理论的当前发展形态 511

附录二 再谈庇古论点 528

译名对照表 53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