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工业系统优化与技术创新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邹广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5088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汽车工业-工业经济-最佳化-研究-中国;汽车工业-技术革新-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工业系统优化与技术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汽车工业沧桑巨变与发展前景 1
一、中国汽车工业50年沧桑巨变 1
1.50年之创业岁月 1
2.50年之成长之路 2
3.50年之激流勇进 3
4.50年之高速增长 4
5.50年之市场变化 6
二、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 8
1.汽车行业前景看好 8
2.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小 10
3.未来发展预测 11
三、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挑战 13
1.三大问题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14
2.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五大挑战 14
3.中国汽车业的合资之路还能走多远 19
1.我国与汽车强国还有四个方面的差距 20
四、中国如何圆汽车强国梦 20
2.中国成为汽车强国必备四个条件 21
3.我国汽车工业有待实现六个转移 21
五、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 23
1.日本的科技创新战略 23
2.英国汽车工业“不创新则亡”的教训 24
3.中国汽车业被逼走上技术创新之路 24
4.未来20年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 25
第二章 汽车工业系统分析 27
一、关于系统 27
(一)系统的定义 27
(二)汽车工业系统特性 27
1.层次性 27
2.整体性 27
3.关联性 28
4.目的性 29
1.整体原则 30
(三)汽车工业系统工程 30
2.协调原则 31
3.综合原则 33
4.适应原则 35
5.优化原则 37
(四)汽车工业系统构成 37
二、开发和生产系统分析 38
1.研究开发子系统 38
2.零部件配套子系统 40
3.生产制造子系统 44
三、流通系统分析 47
(一)销售子系统 48
(二)广告宣传子系统 51
(三)运输子系统 52
(四)售后服务子系统 53
1.利润丰厚,服务完善 53
3.三大发展趋势 54
2.两大经营模式 54
四、用户系统分析 57
(一)汽车消费政策 57
1.车价偏高,税费过多 57
2.地方保护,市场分割 58
3.养车惹气,门槛难入 58
(二)车主权益保障 63
1.建立汽车“召回”制度 63
2.制定汽车“三包”规定 66
3.重点整治汽修行业 67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管理 68
五、专业服务系统分析 70
(一)汽车装饰美容 71
(二)汽车保险 72
(三)汽车融资 74
1.汽车消费信贷 74
2.汽车租赁 78
(五)汽车广告 82
(四)汽车资讯 82
(六)汽车展览 83
(七)智能交通 83
(八)汽车娱乐 85
(九)汽车俱乐部 86
(十)私车保姆 87
(十一)汽车驾校 87
(十二)汽车餐饮和旅馆 88
(十三)房车旅游 89
(十四)汽车运动 91
(十五)汽车文化 92
第三章 汽车工业产业系统优化 95
一、制约汽车企业发展的四大因素 95
(一)政策 95
1.抑制组装势在必行 95
2.鼓励提高研究开发能力 96
4.汽车过热危局依然存在 97
3.服务贸易领域成为焦点 97
5.汽车消费政策将鼓励私车消费 99
(二)品牌 99
1.汽车品牌的价值和生命力 100
2.品牌是中国汽车的“软肋” 103
3.大力建设中国汽车品牌 104
(三)规模 105
1.规模经济的涵义 106
2.规模经济遇到了挑战 106
3.汽车制造商改变产销策略 107
4.企业规模大小的辩证法 108
5.汽车行业要有“独行侠” 109
(四)市场 110
1.国产汽车价格持续走低 110
2.价格战使市场结构合理 111
3.大步开拓国际汽车市场 112
4.市场策略是企业的生命 113
1.劳动分工理论 116
二、经济学原理在汽车工业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116
2.价值链理论 118
3.核心竞争力理论 119
4.比较优势理论 121
5.“木桶”原理 124
1.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 125
2.自主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弱 125
3.劳动生产率低 125
(一)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现状分析 125
三、汽车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 125
4.产业组织呈明显发散化倾向 126
(二)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状况评价指标 126
1.规模经济水平 126
2.技术进步水平 126
3.对外开放度 128
4.经济效益 128
(三)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途径 128
1.生产规模化 128
3.市场国际化 129
2.投资多元化 129
4.管理数字化 130
5.经营集约化 130
6.规划一体化 131
四、汽车产业生产经营系统优化与技术创新 131
1.汽车企业生产系统优化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131
2.技术创新是提高汽车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133
3.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134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 137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 137
第四章 汽车工业技术创新 137
(二)汽车工业的各种技术创新 138
1.产品创新 138
2.设计思维创新 140
3.原材料与工艺创新 141
4.过程创新 142
5.销售创新 143
7.服务创新 145
6.价格创新 145
8.市场创新 146
9.金融服务创新 147
10.组织创新 148
(三)渐进性创新与根本性创新 148
(四)顺轨性技术创新与衍生性技术创新 152
1.顺轨性技术创新 152
2.衍生性技术创新 153
(五)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 154
1.自主创新 154
2.模仿创新 155
3.合作创新 155
(六)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 156
1.技术推动的创新 156
2.需求拉动的创新 158
3.杂交导致的创新 158
1.自主技术开发 160
(一)整车自主开发分类 160
二、整车开发与技术创新 160
2.自主资本开发 161
3.自主技术加自主资本开 162
发 162
(二)新车开发中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 163
1.自主创新 163
2.模仿创新 164
1.引进技术型 165
(三)开发汽车新产品中模仿创新的主要类型 165
2.本土化改进型 167
3.产业协作型 167
4.集成型 168
5.启发型 168
(四)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170
三、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与企业运行模式创新 171
(一)市场创新 171
1.产品要素 171
2.需求要素 173
3.顾客要素 175
(二)组织创新 179
1.汽车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179
2.典型的创新组织形式 183
3.现代汽车企业管理新体制 185
(三)汽车企业运行模式创新 186
第五章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 188
一、汽车企业成功发展的前提是创新战略的选择 188
(一)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企业创新战略 188
(二)模仿创新是后来居上的现实道路 189
(三)资源制约与模仿创新战略的选择 189
1.资金制约 189
2.技术制约 190
(四)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模仿创新 190
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产品创新 190
(一)预测市场前景 191
(二)顺应技术发展 194
1.集成安全系统 195
2.新的安全气囊技术 196
3.制动控制系统 196
4.自动变速巡航技术 197
(三)面对竞争态势 201
1.高档化 201
2.人性化 201
3.个性化 202
(四)考虑准入门槛 203
(五)制造产品差别 205
三、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积累 206
(一)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206
(二)技术积累的基本内容 207
1.知识积累 207
2.技术能力积累 207
(三)技术积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208
(四)我国汽车企业技术积累存在的问题 210
1.国内汽车人才严重短缺 211
四、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资源 211
2.汽车人才流动空前频繁 212
3.汽车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212
4.大力培养高级技术工人 213
五、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要害是转换成本 214
(一)技术转换成本 214
(二)技术转换阻力 217
1.资产惰性力 217
4.决策阻碍力 218
2.经营抗拒力 218
3.心理惯性力 218
(三)技术转换经济 219
1.纯电动汽车的前景有点悬 219
2.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尚需时日 220
3.混合动力汽车更环保且成本将与汽油车类似 220
(四)技术转换风险 221
1.技术判断失误 221
2.市场判断失误 222
六、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保证是支持体系 223
1.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 223
3.效益判断失误 223
2.企业成为研发主体 224
3.利用专利制度保护 225
4.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225
5.提高领导人员素质 225
6.依靠政府政策支持 226
(一)民间资本不断投向汽车领域 227
第六章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创新之路 227
一、我国民营汽车企业发展概况 227
(二)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汽车业 228
1.浙江省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汽车整车制造业 228
2.民营摩托车等企业纷纷挤进客车制造业 229
3.民营企业进军多功能商务车市场 230
4.民营企业进军小型车市场 231
5.民营资本以项目承包经营方式进入汽车行业 231
7.民资“嫁接”外资成为宁波开发区新亮点 232
6.民营企业首次进入北京汽车业 232
8.上海、哈尔滨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233
9.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手牵手 233
10.家电巨头以大手笔进入汽车业 233
(三)向主流车型、主流市场进军的中国民营企业 234
1.“低价王”吉利集团 234
2.“电池大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236
3.“投资专家”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 238
(四)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功不可没 241
1.民营企业激发竞争 241
2.民营资本进入将改变国有汽车企业的命运 242
3.民资进入将有利于改变重工业投资结构 243
4.民企进入将推动轿车进入家庭 243
5.民营企业撑起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 244
二、民营汽车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244
1.对进入壁垒估计不足 244
2.急于挤进汽车制造业 245
3.热衷于低水平铺摊子 247
5.不善于处理名利关系 248
4.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248
6.家庭企业有很多弊端 250
7.低端产品难以满足需要 251
8.忽视退出壁垒的存在 252
1.在用人问题上的市场化观念 255
2.在产品开发上的全球化观念 255
(一)观念创新 255
三、民营汽车企业创新之路 255
3.在模仿创新上的法治化观念 256
4.在生产经营上的系统化观念 256
(二)产品创新 256
(三)市场创新 258
(四)组织创新 261
(五)服务创新 262
(六)融资创新 263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