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 以上海为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  以上海为例
  • 高向东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901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大城市-城市人口-人口分布-研究-上海市;大城市-城市人口-人口自然变动-研究-上海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 以上海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的背景 1

第1章研究设计——对城市人口分布学的探讨 1

1.1.2国内外相关研究 2

1.1.3研究的意义 5

1.2研究的主要问题 6

1.2.1有关概念的界定 6

1.2.2研究的主要问题 8

1.3研究的地域概念 9

1.3.1行政区划法 9

图1.3.1上海四类地区的空间划分 10

图录 10

图1.3.2上海环线的空间划分 11

1.3.2环线划分法 11

1.3.3圈层距离法 12

图1.3.4上海圈层距离法的空间划分 14

图1.3.32000年人口密度模型(“重心法”) 14

图1.3.5上海方向距离法的空间划分 15

1.3.4方向距离法 15

1.4研究的主要方法 16

1.4.1研究的主要方法 16

1.4.2研究的技术路线 17

图1.4.1GIS的人口分析过程 17

1.4.3主要资料来源 18

1.5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 18

1.5.1研究的主要内容 18

图1.5.1本文研究的框架 19

1.5.2本文的创新 23

2.1.1人口郊区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 26

2.1城市人口分布变动的一般过程 26

第2章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的一般规律 26

表录 28

表2.1.1城市发展阶段中的人口变化 28

2.1.2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 28

图2.1.1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分布及其变动 30

2.1.3城市人口分布变动的内在因素 30

2.2.1概述 32

图2.1.2城市发展与人口密度变化 32

2.2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的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 32

2.2.2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过程 34

表2.2.1美国几类地区人口的变动 35

图2.2.22000年美国9个最大的都市区(500万人以上)人口的分布 36

图2.2.1美国城乡人口分布的变化(万人) 36

图2.2.31970—1990年美国纽约大都市区的人口变动(增减%) 37

2.2.3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机制 38

2.3典型国际大都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以东京为例 42

2.3.1人口数量分布特点及变动趋势 42

表2.3.11955—1999年东京50千米圈层内人口的变动 44

表2.3.2东京都各区域人口密度的变动 45

图2.3.1东京都横轴线上各区市人口密度(人/千米2)的变动 46

2.3.2制约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的主要因素 48

表2.3.31995年东京核心市区(区部)日均流动人口数量、来源和去向 48

图2.3.21997年7月东京都横轴线上各区市每平方米综合地价(万日元) 49

表2.3.4东京都各区域人口净迁移率的变动(%) 52

2.4中国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 52

2.4.1中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机制 53

2.4.3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活动人口郊区化的差异 55

2.4.2西方国家与中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中迁居人口的特征 55

图2.4.1西方国家的人口郊区化图示 56

图2.4.2中国人口郊区化图示 56

2.4.4上海与西方国际大都市人口郊区化的比较 57

3.1.1上海城市的扩展 60

3.1上海城市的扩展与政区模式的演变 60

第3章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演变过程 60

图3.1.2上海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曲线 61

图3.1.1上海市建成区的扩展 61

3.1.2上海政区模式的演化 63

3.2建国前上海人口发展演变轨迹 65

3.2.1古代上海人口发展简况 65

3.2.2近代上海人口发展与空间变动 65

图3.2.11852—1949年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 66

表3.2.1上海市近代百年人口数的演变 67

表3.2.2旧上海各地区的人口密度 67

图3.2.2旧上海城市租界扩展图 68

3.3建国以来上海人口分布变动的阶段性特征 69

表3.2.31947年上海市区和郊区人口分布 69

表3.3.1上海市历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70

表3.3.21953年上海市人口分布 71

3.3.2人口郊区化前期准备阶段(1964—1982) 71

3.3.3人口郊区化启动阶段(1982—1990) 73

表3.3.31982—1990年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化 73

图3.3.1高密度人口·环境恶化·人口郊迁 76

3.3.4人口郊区化加速阶段(1990—2000) 77

表3.3.41990年上海外省市迁入人口分布状况 77

图3.3.2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 79

表3.3.52000年上海各区县人口分布 80

图3.3.32000年上海市水平方向人口立体图 81

4.1.1测量的主要指标 82

第4章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特征及模型分析 82

4.1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测量 82

图4.1.1计算人口分布接近度的两种假想等距离分布形式 84

4.1.2测量的主要函数模型 85

图4.1.2西方国家城市人口密度发展过程 87

4.2.1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大幅度减少,中心城边缘区和近郊区人口大量导入 88

4.2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特征 88

表4.2.11990—2000年上海市人口数及变动情况表 88

图4.2.11990—2000年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图 89

4.2.2人口主要是以同心圆的圈层式向外郊迁扩散 90

表4.2.2上海市人口密度及变动情况表 90

图4.2.22000年上海市人口数量与密度图 90

表4.2.3上海市不同圈层人口数及变动情况表 91

表4.2.4上海市不同圈层的人口数及人口比重表 91

图4.2.31990—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曲线图(16千米) 92

表4.2.5上海市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及变动情况表 92

图4.2.51990—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减幅超过10%的区域 93

图4.2.41990—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增幅超过100%的区域 93

图4.2.72000年上海市不同圈层人口数与密度图 94

图4.2.61990—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曲线图(40千米) 94

表4.2.6上海市不同环线的人口分布变动表 95

4.2.3不同研究方法的人口分布变动 95

图4.2.81990年上海市不同方向人口密度 96

图4.2.92000年上海市不同方向人口密度 96

4.2.4人口结构空间变化显著 97

图4.2.101990—2000年上海市不同方向人口密度 97

图4.2.111990—2000年上海市不同方向各产业人口比例 98

图4.2.12上海市一产占在业人口比例图 99

图4.2.13上海市三产占在业人口比例图 99

图4.2.142000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 100

图4.2.152000年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变动 101

4.2.5人口重心位移很小 101

图4.2.17上海市人口重心变化(不含远郊区) 102

图4.2.16上海市人口重心变化 102

图4.2.18上海市人口重心变化(用人口密度计算) 103

4.2.6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分布变动差异明显 103

表4.2.71990—2000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 104

表4.2.81990—2000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和边缘区街道(镇)户籍人口变化 105

图4.2.192000年上海市户籍人口数量与密度图 106

表4.2.91990—2000年上海市户籍人口密度的变化 106

图4.2.201990—200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增幅比较 107

表4.2.101990—2000年普查与户籍人口增幅比较 107

4.3人口分布变动的函数模型 109

4.3.11990年与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模型 110

图4.3.1199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模型(0—16千米) 111

图4.3.2199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模型(0—40千米) 111

图4.3.4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模型(0—40千米) 113

图4.3.3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模型(0—16千米) 113

4.3.2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密度模型 114

图4.3.5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密度模型(0—16千米) 115

图4.3.6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密度模型(0—40千米) 115

4.3.32000年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模型 116

图4.3.72000年上海市出生率模型(0—40千米) 117

图4.3.82000年上海市死亡率模型(0—40千米) 117

4.3.42000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及比例模型 118

图4.3.102000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模型(0—40千米) 119

图4.3.92000年上海市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模型(0—40千米) 119

4.3.52000年上海市第一、第三产业人口占在业人口比例模型 120

图4.3.122000年上海市三产占在业人口比例模型(0—40千米) 121

图4.3.112000年上海市一产占在业人口比例模型(0—40千米) 121

第5章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中的迁居人口 122

5.1人口迁居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理论 122

5.1.1有关概念的界定 122

图5.1.1迁居人口与郊迁人口关系图 123

5.1.2西方城市人口迁居的规律 123

5.1.3人口迁居的距离和方向 124

图5.1.2感知距离与环境熟悉程度 125

图5.1.3迁居的距离图 126

图5.1.4迁居的方向图 126

5.1.4人口迁居有关理论 127

图5.1.5迁居的距离l、迁居起点到市中心距离d与夹角α的关系 127

图5.1.6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 128

图5.1.8哈里斯、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129

图5.1.7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129

图5.1.9家庭迁居原因分类 131

5.2上海人口迁居状况 134

5.2.1迁居人口的总量变动 134

表5.2.1上海市迁居人口状况 134

5.2.2人口迁居的主要原因 135

表5.2.25年内上海市迁居人口的迁移原因 135

5.2.3人口迁居的迁移距离 136

图5.2.15年内上海市迁居人口的迁移原因 136

5.2.4人口迁居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 136

表5.2.35年内上海市迁居人口的主要流向 137

表5.2.4上海市中心城之间的人口迁居比重 138

图5.2.2上海市中心城各区的人口迁居比重 138

5.3.1上海市郊迁人口的特征 139

5.3上海市郊迁人口状况 139

图5.3.1郊迁人口中户主的工作单位类型 141

表5.3.1郊迁人口中户主的工作单位类型 141

表5.3.2郊迁人口经济状况与文化程度、职业的关系 142

表5.3.3郊迁人口新居几种服务设施的距离 143

5.3.2人口郊迁原因及机制分析 143

表5.3.4郊迁的主要原因 144

5.3.3郊迁人口对新居环境的负面评价 145

图5.3.2郊迁人口对新居环境的负面评价 146

表5.3.5郊迁人口对新居环境的负面评价 146

5.3.4主要结论 147

6.1外来流动人口概念的界定 148

第6章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中的外来流动人口 148

6.2外来流动人口的有关理论 150

6.3上海外来流动人口总量的变动 154

表6.3.1上海历年外来流动人口调查数据 155

表6.3.2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劳动参与率比 156

6.4.1外来流动人口从事经济活动所占比重最大 157

6.4上海外来流动人口基本状况 157

表6.4.1外来流动人口来沪原因 158

图6.4.11988年和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来沪原因 158

6.4.2外来流动人口年龄结构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 158

图6.4.2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分年龄构成 159

表6.4.2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年龄构成 160

6.4.3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但高于流出地 160

表6.4.3在沪6岁以上外来人口文化构成与流出地及上海人口文化构成比较 161

6.4.4外来流动人口来源地广泛且相对集中在华东地区 161

表6.4.4外来流动人口来源地构成情况 162

图6.4.3上海市来自苏皖浙川的外来流动人口比重分布 163

表6.4.5外来流动人口的户口性质 164

6.4.5外来流动人口在沪居住时间延长,居住条件与职业有关 164

表6.4.6外来流动人口在沪居住时间构成变化 165

6.5上海外来流动人口分布特征 166

表6.4.7外来流动人口分行业居住条件 166

6.5.1外来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心城以外的地区 166

表6.5.1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区县分布 167

图6.5.1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分布 168

图6.5.2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 168

图6.5.3上海市不同方向外来流动人口密度 169

图6.5.4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超过2万的街道、镇 170

6.5.2中心城核心区外来流动人口密度最高 171

表6.5.22000年上海四类地区外来流动人口分布 171

图6.5.5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和密度对比 172

图6.5.6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密度立体图 172

表6.5.3上海不同环线的外来流动人口分布 173

图6.5.7上海不同环线的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和密度对比 173

6.5.3外来流动人口分布呈现出同心圆的圈层变化 173

表6.5.4上海不同圈层的外来流动人口分布 174

图6.5.8上海不同圈层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和密度对比 175

7.1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影响因素模型 176

第7章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动力机制 176

表7.1.1上海市户籍人口变量对提取主成分的回归方程列表 178

表7.1.2上海市户籍人口总数对影响因子的模型列表 178

7.2.1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的一般关系 180

7.2经济发展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影响 180

7.2.2上海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181

图7.2.11990—2000年上海市GDP变动情况 182

表7.2.1上海市主要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列表 182

7.2.3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变动相协调 185

7.3土地使用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影响 186

7.3.1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了人口郊区化 186

7.3.2城市不同区域的地价差异促进了人口郊区化 188

图7.3.1城市地租与城市地价 189

图7.3.2城市地价与人口密度理论模式 190

7.3.3城市土地使用类型变化推动了人口郊区化 191

表7.3.1上海市城市用地分类 192

表7.3.22000年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土地利用 193

图7.3.32000年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土地利用 194

表7.3.31947—1993年上海建成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195

表7.3.41997—2000年上海建成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外环线之内) 195

图7.3.4上海市居住用地变化曲线 197

7.4住宅建设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影响 199

7.4.1住宅建设与人口分布变动的一般关系 199

图7.4.1住宅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01

图7.4.2居住区构成要素图解 202

7.4.2住宅总量增加、人均居住面积提高促使人口郊迁扩散 205

表7.4.1上海市家庭户住房建成、间数及建筑面积状况 207

7.4.3住宅建设空间分布变动推动了人口郊区化 208

表7.4.2上海市区不同年份户籍人均居住面积 208

图7.4.3上海市居住区建设及规划 210

表7.4.3上海市住宅分布变化表 212

图7.4.41990—2000年上海市人口与住宅变化相关分析 213

7.4.4住宅价格空间差异促进了人口郊区化 213

图7.4.6上海市商品房售价等值线(元/米2) 215

图7.4.5上海市土地等级图 215

表7.4.4上海市郊区所位于的土地等级区 216

图7.4.72000年上海市商品房售价分布曲线(市中心—大场剖面) 216

7.4.5居民住房观念的转变推动人口郊区化 217

7.5产业布局调整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影响 218

7.5.1产业布局调整与人口分布变动相一致 218

图7.5.1产业与人口的集聚和扩散 219

7.5.2产业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221

7.5.3产业布局调整促使了人口郊迁扩散 222

图7.5.21990—2000年上海市工业企业数分布变动 222

表7.5.11993—2000年上海市工业企业分布的变化 223

图7.5.31993—2000年上海市企业单位增减幅度 223

图7.5.41990—2000年上海市工业企业数增幅 224

7.6.1城市基础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25

7.5.4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225

7.6城市基础建设对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影响 225

表7.6.11990—2000年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情况 226

图7.6.1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情况 227

7.6.2城市交通发展是人口郊区化的载体 227

图7.6.2小汽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示意图 228

图7.6.3轨道交通引导城市拓展示意图 229

图7.6.4交通网密度与人口密度的相关分析 230

表7.6.2不同规模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230

图7.6.5大城市“环形+放射”快速网络结构示意图 231

7.6.3旧区改造促进了人口郊迁扩散 232

图7.6.6上海老城厢人口的变动 236

第8章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利弊及宏观调控 238

8.1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利弊概述 238

8.1.1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38

8.1.2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241

8.2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对上海商业的影响 243

8.2.1人口是市场的主体 243

图8.2.1市场规模的含义 244

图8.2.2商圈示意图 245

8.2.2人口分布与商业布局变动相一致 246

表8.2.11995—2000年上海市零售商业、饮食业网点和从业人员变化 247

图8.2.31995—2000年上海市零售商业、饮食变化 247

图8.2.41995—2000年上海人口与商业网点变化相关分析 248

8.2.3人口分布对商业影响实证——以南方商城为例 248

表8.2.2上海友谊南方商城周边地区人口分布变化 249

图8.2.5上海友谊南方商城周边地区人口分布变化 249

8.2.4上海商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图8.2.6上海友谊南方商城周边地区人口密度图 251

图8.2.8上海市商业中心结构——等级结构 253

图8.2.7上海市商业中心结构——空间结构 253

8.3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对上海普通教育的影响 254

8.3.1普通教育的发展现状 254

8.3.2人口分布与普通教育对象分布密切相关 255

表8.3.1上海特殊年龄组人口数情况 255

图8.3.12000年上海市人口和在校中小学生分布比较 256

表8.3.22000年上海市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密度 256

图8.3.21995—2000年上海市人口分布与中学招生人数相关分析 257

8.3.3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对普通教育的影响 257

8.4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宏观调控 259

8.4.1综合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实现人口合理再分布 259

8.4.2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260

8.4.3积极发展社区商业 261

图8.4.1人口居住区相关设施设计模式 262

表8.4.1社区商业的主要业态 263

8.4.4调整普通教育资源 264

8.4.5加快人口导入区的社区建设 266

9.1支持因素 267

9.1.1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67

第9章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发展趋势 267

图9.1.1上海21世纪的功能定位为集散、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五大功能 268

表9.1.1上海市人均GDP增长简表 269

9.1.2新一轮城镇体系的建立 270

9.1.3新一轮产业布局的调整 271

图9.1.2上海“三圈”工业布局一览 272

9.1.4以轨道交通为发展方向的一体化城市交通体系的建立 274

图9.1.3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设计划示意图(外环起) 275

表9.1.2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预测 276

9.1.5住宅建设和旧区改造力度加大 280

9.2上海中心城户籍人口密度变动方案 281

表9.2.1上海内环线以内(浦西)地区户籍人口密度变动的几种方案预测 282

图9.2.1200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立体图 282

9.3.1近10年上海户籍人口变动 283

9.3对上海未来人口分布变动的预测 283

图9.3.1上海市户籍人口增长幅度曲线 284

9.3.2上海市户籍人口变动分析 285

9.3.3未来20年上海户籍人口分布预测 287

表9.3.1人均GDP、城市基础建设与住宅投资对时间因子的线性回归方程拟合 288

表9.3.2上海人均GDP、城市基础建设与住宅投资预测 288

表9.3.3上海市户籍人口模型预测数据表 289

表9.3.42000—2020年上海市户籍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变化 290

图9.3.2上海市未来户籍人口空间分布 290

图9.3.32000—2020年上海市户籍人口预测 291

9.3.4预测结果比较 291

表9.3.5上海市户籍人口总数量增长不同方案预测 292

参考文献 293

致谢 315

3.3.1人口高速增长的集中城市化阶段(1949— 196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