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 (美)约瑟夫·R.列文森(Joseph R.Levenson)著;郑大华,任菁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369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 3

列文森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3

——代译序……………………………………………郑家栋第一卷思想继承性问题第一部分 中国近代早期思想文化的状况 3

第一章清初经验论的破产 3

1.批评唯心主义 3

2.科学与清代经验论的吻合 5

3.科学与清代经验论的差异 7

4.抗议与骚动:一个早期假说的回顾 8

5.结论 11

第二章 明和清初社会中的文人理想: 13

来自绘画的证据 13

1.社会和艺术中的明代风格 14

2.以陈规反墨守陈规的悖论 19

3.折衷主义与鉴赏能力 30

4.结语:腐蚀文人理想的现代化运动 34

插曲:儒学与道教联系的终结 37

第三章选择中的折衷主义 39

1.从思考时间到思考空间 39

第二部分 近代突变中的中国文化:思想选择的张力 39

2.曾国藩的折衷主义 43

3.对普遍价值判断的“中国式”扭曲 46

第四章体与用 48

1.理性化 48

2.谬误 49

3.“体用”概念的非哲学意义 53

4.倭仁:对体用模式和革新的拒斥 57

传统的认同 63

5.批判“体用”模式和寻求新的理性: 63

第五章 “今文经”学派与传统教义 66

1.康有为:给历史注入新价值 66

2.今文经学的超越 69

第六章反动与革命:近代古文经学 72

1.反动的古文经学 72

2.革命的古文经学 74

3.经学与历史 75

第七章 民族主义在传统自我否认中的作用 80

1.对满洲人的攻击 80

2.民族主义与文化至上论 82

3.传统与民族主义的重新整合 89

第八章普遍效用的强调:(1)对传统的维护 93

1.“择东西之精华而取之” 93

2.例证:蔡元培 94

3.“物质”与“精神”:“体用”模式的两极 98

第九章普遍效用的强调:(2)对传统的攻击 101

1.儒教、基督教与中国的选择 101

2.反传统主义对民族主义的压力 108

3.民族主义的社会强制:对传统的贡献与否认 109

4.传统的惰性与创造力 112

第十章共产主义 117

1.共产主义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召唤 117

2.传统主义的残余 118

3.对传统主义的认可:是理性的策略 119

还是情感的信奉 119

4.阶级分析 121

5.反传统与排外主义的综合 123

文化变革中的政治变革 128

第十一章西方列强与中国革命: 128

结语:新词汇还是新语言 138

1.欧洲与中国的词汇变化:艺术和观念 139

2.语言的变化与延续 140

第二卷君主制衰亡问题 149

第一部分残余的启示:儒教与君主制的终结(1) 149

第一章君主制神话的破灭 149

1.滑稽的洪宪皇帝 149

2.晚清:儒教被重新定义为近代思想的对立面 153

3.民初:儒教与君主制的合流与交织 156

第二部分张力与活力 167

第二章儒教与君主制的基本对立 167

1.张力的记录 168

2.与封建主义的关系 169

3.与法律的关系 172

4.少数民族征服的因素 173

第三章儒家官僚人格的演变 177

1.贵族、君主、官僚的三重奏 177

2.作为君主牵制贵族之工具的官僚 180

3.作为君主牵制官僚之工具的贵族 185

4.儒家官僚的反抗 187

第四章儒教内部的基本矛盾 191

1内与外 191

2.公与私 192

3.家庭与家族 193

4.身份与学问 194

5.惯例与法律 198

6.自由与监督 198

1.道德主义 200

第五章儒教与君主制:对暴政的制约 200

2.“忠” 201

3.恐怖统治 202

4.权力馅饼 203

5.“太极” 205

6.普遍的统治权 207

7.朋党 209

8.德行、权力与软弱无能 210

9.国家与皇室 211

1.君主与人民 214

第六章儒教作用:官僚对社会革命无动于衷 214

第三部分张力链条的断裂 214

2.“寄生虫”的影响 216

3.“劳心者”的价值 219

第七章对官僚的思想上抨击 223

1.太平天国对官僚儒家的抨击 223

2.儒教内在性的本质 226

第八章太平天国对儒家天命观的批判 235

1.太平天国思想与传统反叛者思想的背离 235

2.太平天国的“天”与超然的权力 236

3.《圣经》取代儒家经典的意义 239

4.太平天国与儒教的关系 240

5.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 242

6.太平天国的批判引起的心理反应 244

7.儒教与官僚行为之间的分离 248

第四部分残余的启示:儒教与君主制的终结(2) 251

第九章时代错误的铸成 251

1.革命的名与实 251

2.形式与内容 256

3.残余的君主制与日本的关系 261

结语:日本和中国君主制的神秘性 267

第三卷历史意义问题 273

第一部分退出历史 273

第一章廖平小传:儒教与历史的分离 273

1.廖平其人 274

2学术建树问题 276

3.从范例到预言 278

4.从预言到终结 280

第二章 围绕井田制的争论 284

1.从字义到隐喻 285

2.井田制和儒教改良主义 287

3.社会主义——井田制的翻版 292

4.伊甸园失而复得:从独占到共有 294

5.感情用事的激进主义 298

6.胡适、胡汉民和廖仲恺共有一个时代 300

7.保守主义的变化 303

8.马克思主义者意念中的井田制 305

第二部分走入历史 310

第三章中国共产主义者与历史研究 310

1.中西并行发展与历史分期 311

2.中西并行发展与现代化 315

3.人民与非人民的主题 318

第四章孔子在共产主义中国的地位 323

1.儒学精神永存吗? 324

2.儒学对知识领域影响力的减弱 326

3.儒学问题非儒化:(1)现代的里程碑 327

4.儒学问题非儒化:(2)往昔的墓碑 334

第五章理论与历史 344

1.理论 344

第三部分历史的意义 344

2.历史 352

3.结论 359

结束语 369

1.类比的失败:共产主义中国与儒教中国 369

2.部分与整体 371

3.类比的失败:共产主义中国与共产主义俄国 372

4.政治与前景 377

注释 385

译后记 39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