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
  • 萧鸣政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ISBN:978751671864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人员测评-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篇 3

第一章 导论 3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

一、素质 4

二、绩效 8

三、测评与考评 9

第二节 主要类型 11

一、选拔性测评 12

二、配置性测评 14

三、开发性测评 15

四、诊断性测评 16

五、考核性测评 18

第三节 主要功用 19

一、评定 20

二、诊断反馈 21

三、预测 22

四、其他功用 22

第四节 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 25

一、人员素质测评与哲学的关系 26

二、人员素质测评与社会学的关系 26

三、人员素质测评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26

四、人员素质测评与统计学的关系 26

五、人员素质测评与数学的关系 27

六、人员素质测评与教育测评的关系 27

七、人员素质测评与心理测量学的关系 27

八、人员素质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关系 28

第五节 历史发展 28

一、国外人员测评的历史发展 29

二、我国人员测评的历史发展 31

三、我国人员测评理论的发展展望 34

【本章小结】 35

【复习思考题】 36

【案例与讨论】 36

【建议阅读文献】 37

【习题】 38

第二章 基本理论 42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42

第一节 测评的客观基础 42

一、职位类别差异 42

二、个体差异 43

三、个体素质特征的相对稳定性 45

四、心理可测性 46

第二节 量化理论 46

一、量化的实质 46

二、量化的作用 47

三、量化的形式 48

第三节 人员分析 52

一、人员分析概述 52

二、人员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56

【本章小结】 64

【复习思考题】 65

【案例与讨论】 65

【建议阅读文献】 66

【习题】 67

一、单选题 67

二、多选题 68

三、判断题 69

第二部分 标准篇 73

第三章 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 73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73

第一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 73

一、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 74

二、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 75

第二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78

一、针对性原则 78

二、完备性原则 78

三、简练性原则 79

四、明确性原则 79

五、独立性原则 79

六、可操作性原则 79

七、合理量化的原则 80

第三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 81

一、工作分析法 81

二、调查访谈法 85

三、理论推导法 88

四、典型分析法 88

五、培训目标分析法 90

六、历史概括法 90

七、文献查阅法 91

八、覆盖筛选法 91

第四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步骤 92

一、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 92

二、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 92

三、确定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 93

四、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 93

五、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94

六、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 99

七、试测并完善测评标准体系 101

第五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案例 102

一、个性理论设计指标模式 102

二、德能勤绩指标模式 103

三、智能结构指标模式 104

四、日本企业人员测评指标模式 108

五、传统美国企业人员测评指标模式 110

六、公共管理人员测评指标模式 111

【本章小结】 114

【复习思考题】 114

【案例与讨论】 115

【建议阅读文献】 116

【习题】 116

一、单选题 116

二、多选题 117

三、判断题 118

第三部分 测评方法篇 118

第四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121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121

第一节 心理测验概述 121

一、起源与发展 122

二、心理测验的定义 123

三、测验的种类与形式 124

第二节 知识测评方法 124

一、测评的三个层次 125

二、常用题型及其编写 126

三、测验的编排组织 140

第三节 技能测评方法 143

一、智力测验的应用 143

二、其他能力倾向测验的应用 144

第四节 品德测验 146

一、品德概念及其结构 146

二、问卷测评方法 148

三、投射技术 150

第五节 兴趣、态度和价值观测评 152

一、兴趣测评 152

二、态度测评 154

三、价值观测评 158

【本章小结】 160

【复习思考题】 161

【案例与讨论】 162

【建议阅读文献】 167

【习题】 167

一、单选题 167

二、多选题 169

三、判断题 170

第五章 面试及其应用 171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171

第一节 概述 171

一、历史与发展 171

二、面试概念 174

三、面试特点 176

第二节 理论基础 177

一、理论依据 177

二、功能作用 182

三、主要内容 183

四、基本类型 187

第三节 方法技巧 188

一、如何“问” 188

二、如何“听” 194

三、如何“观” 195

四、如何“评” 196

五、提高面试质量的方法 199

第四节 面试设计与实施 201

一、面试客体与对象的分析 201

二、面试大纲设计与问题设计 203

三、面试方案或计划制订 204

四、考官选择与培训 206

五、面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08

六、面试的现场管理、记录与评分 212

七、面试结果的处理 213

第五节 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16

一、面试究竟是什么 216

二、面试主要测评什么 217

三、面试结果的比重多大合适 219

四、面试是否应该有标准答案 219

五、面试是笔试的替代还是补充 220

【本章小结】 220

【复习思考题】 221

【案例与讨论】 221

【建议阅读文献】 223

【习题】 224

一、单选题 224

二、多选题 225

三、判断题 226

第六章 评价中心技术 227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227

第一节 概述 227

一、历史探讨 227

二、基本概念 228

三、主要特点 230

第二节 主要形式 233

一、公文处理(in basket) 233

二、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 235

三、管理游戏(management games) 236

四、角色扮演(individual presentations) 237

五、其他形式 239

第三节 方法设计与应用 240

一、情境设计 240

二、操作程序 242

三、应用形式 245

四、问题与改进 245

五、失败原因分析 247

【本章小结】 248

【复习思考题】 249

【案例与讨论】 249

【建议阅读文献】 251

【习题】 252

一、单选题 252

二、多选题 253

三、判断题 254

第七章 其他测评方法 255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255

第一节 书面信息的分析 256

一、推荐信 256

二、申请表 256

三、履历表 258

四、档案 261

第二节 操作能力测试 261

一、工作样本测试 262

二、工作模拟 263

第三节 绩效考评 265

一、生产性工作 265

二、非生产性工作 266

三、中高层管理人员工作 267

四、绩效考评方法比较 267

五、有关问题的研究 268

第四节 物理测试 270

一、测谎器测试 270

二、药物测试 271

三、身体检查 272

【本章小结】 272

【复习思考题】 273

【案例与讨论】 273

【建议阅读文献】 274

【习题】 275

一、单选题 275

二、多选题 276

三、判断题 277

第八章 人员测评的组织与实施 278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278

第一节 测评主体与客体 278

一、测评主体与客体关系分析 278

二、测评员的条件与职责 280

第二节 测评的流程与步骤 281

一、准备阶段 281

二、实施阶段 286

三、分析和决策阶段 288

四、检验反馈阶段 288

第三节 测评实施的基本原则 289

一、客观性原则 289

二、方向性原则 290

三、可行性原则 290

四、综合性原则 291

五、行为性原则 291

六、动态性原则 292

七、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292

八、标准化原则 292

第四节 测评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与分析 293

一、确定测评目的 293

二、需求分析 294

三、确定测评手段 294

四、预期结果 294

五、实施过程的设计 295

六、测评时间 296

七、费用预算或报价 296

第五节 测评方法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297

一、针对不同管理目的的方法选择 297

二、针对岗位职责的测评方法选择 299

三、针对被测组织特征的测评方法选择 301

第六节 测评中的心理干扰及对策 303

一、测评前的心态及其调控 303

二、测评中的心态及其调控 304

三、测评后的心态及其控制 306

【本章小结】 307

【复习思考题】 308

【案例与讨论】 309

【建议阅读文献】 310

【习题】 310

一、单选题 310

二、多选题 311

三、判断题 312

第四部分 分析报告篇 317

第九章 测评质量检验 317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317

第一节 效度 317

一、内容效度 318

二、结构效度 318

三、关联效度 321

四、项目分数效度 323

五、效度分析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324

第二节 信度 325

一、再测信度 325

二、复本信度 327

三、一致性信度 328

四、评分者信度 329

五、评分者信度与测评方法信度对测评结果的影响 330

第三节 项目分析 331

一、适合度 331

二、区分度 333

三、独立性 334

四、选择率 336

第四节 其他指标的检测 338

一、客观性 339

二、误差 339

【本章小结】 342

【复习思考题】 343

【案例与讨论】 343

【建议阅读文献】 344

【习题】 345

一、单选题 345

二、多选题 346

三、判断题 347

第十章 测评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348

【教学目标与方法建议】 348

第一节 数据综合 348

一、累加法 349

二、平均综合法 349

三、加权综合法 349

四、连乘综合法 350

五、指数连乘法 350

第二节 内容分析 351

一、整体分布 351

二、总体水平分析 353

三、差异情况分析 354

第三节 结果报告 357

一、报告方式 357

二、分数报告 357

【本章小结】 360

【复习思考题】 361

【案例与讨论】 361

【建议阅读文献】 364

【习题】 364

一、单选题 364

二、多选题 365

三、判断题 366

【习题参考答案】 367

【第一章】 367

【第二章】 367

【第三章】 368

【第四章】 369

【第五章】 369

【第六章】 370

【第七章】 370

【第八章】 371

【第九章】 371

【第十章】 372

附录 373

主要参考文献 40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