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译丛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 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比较译丛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  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
  • (美)凯罗米里斯,(美)哈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5354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13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529页
  • 主题词:银行风险-风险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比较译丛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 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没有国家,无以成银行;没有银行,无以成国家 5

第一章 如果稳健高效的银行是如此美妙的主意,为什么这样的银行如此稀少? 5

银行业危机的非随机分布 5

银行服务不足经济体的非随机分布 7

有多少高效和稳定的银行体系? 9

为什么功能失衡的银行体系普遍存在 9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 11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13

本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及原因 20

第二章 银行交易博弈 25

银行业的基础 25

银行业面临的三大财产权挑战 28

利益冲突中的政府 29

金融财产权的政治逻辑 32

威权政体 34

民主政治 44

关于国家及其银行:从静态比较到动态概念 48

第三章 征服和生存的工具 51

“现代世界”的起源 51

主权债务合约的创新 54

股份制公司 56

特许银行和主权债务 57

汇票、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 59

特许银行——金融创新的核心 60

商业银行、民主和工业化 62

政府特许新实体:中央银行和特殊目的银行 64

伙伴关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67

第四章 有负担的特权 71

光荣革命和“银行交易博弈” 71

作为垄断性政府融资机构的英格兰银行 74

工业革命时期的金融“抑制” 77

让他们品尝通胀之果:英格兰银行和拿破仑战争 80

英格兰与苏格兰银行业的对比 82

第五章 银行和民主 89

不列颠治世的挑战 89

打破英格兰银行的垄断 91

不再是政府的垄断银行,而是最后贷款人 96

最后贷款人“严厉的爱” 97

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 100

20世纪的战争、帝国和选举权扩大 102

第二次三十年战争 106

1945—1970年受限制的银行业 108

监管套利、公众批评与1971年竞争和信用信贷管控改革 111

麻烦的20世纪70年代 113

撒切尔夫人和英国金融“大爆炸” 114

2007—2009年危机和银行业的未来 116

第二部分 银行家和民粹主义者联盟的代价:美国与加拿大的比较 124

第六章 民粹主义的滞碍 124

农业民粹主义者和单体银行家联盟的殖民渊源 124

殖民银行,殖民之痛 127

“全国性银行”的开端 128

联邦主义与美国早期的银行特许 129

美国内部人银行体系的崩溃 131

南北差异:分支网络、清算所和存款保险 136

国内战争与全国和各州双层银行特许体系的建立 139

极不稳定的银行体系 145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 146

大萧条、《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存款保险 150

一个时代的终结: 民粹主义者和单体银行家联盟的消亡 155

银行业整合 159

第七章 美国银行体系的新交易 164

问题的核心 164

挥之不去的政治影响 166

为什么通过银行体系实施收入再分配? 170

超级银行的兴起 171

通往地狱之路由善意铺就 172

民粹主义的丰收 177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政府支持企业的兴起 180

事与愿违 184

克林顿第三条道路的回归 189

为什么不反对? 196

高层盟友 198

全美金融公司及其伙伴 200

泡沫破裂之前的住房金融市场状况 201

结论 203

第八章 杠杆效应、监管失败和次贷危机 208

监管失败 208

在车轮下酣睡 213

火上浇油 215

为什么并非所有银行都选择冒险? 221

《多德—弗兰克法》的救赎? 224

结论 225

第九章 持久的合作伙伴 233

加拿大银行体系的政治根源 233

寻求持久的交易 235

联邦集权下的集中银行业 240

初始条件导致的深远影响 242

挑战与回击 244

持续的兼并 249

对持久博弈的修正:大萧条及其之后 251

是否有黑暗的一面? 255

结论 260

第三部分 威权主义、民主转型和银行交易博弈 268

第十章 墨西哥 268

失去的19世纪 268

稳定威权下的裙带银行体系 271

1897年《通用银行法》 274

并非一切如意 279

分崩离析:墨西哥革命 280

无力回天 283

1924—1925年会议 284

革命制度党完美威权统治下的银行业 286

革命制度党和银行 289

第十一章 当威权终结 295

脆弱的交易 295

如何出售新窃取的银行? 298

1995—1996年银行危机:对革命制度党威权统治的致命一击 306

民主化和新银政伙伴关系的建立 306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机器 315

漫长的孕育 315

通货膨胀税的萌芽 318

新世界的君主:唐·佩德罗一世时期的通货膨胀税 321

保守无为的国家 324

无为政府,无为银行 325

第十三章 巴西通货膨胀税的民主化结果 334

再见,奴隶制;你好,信贷宽松 334

再见,君主统治;你好,金融诈骗 336

旧共和:以不变应万变 338

通货膨胀税再现:第四巴西银行 341

从旧君主到旧共和 342

威权民粹主义下的银行业政策 343

规避通货膨胀税的恶性循环 346

军事威权统治下的银行业与通货膨胀 348

民主回归与通货膨胀税银行业的终结 350

国有银行私有化 352

总有例外 353

银行与政治的双向道 354

第四部分 超越结构化陈述 360

第十四章 其他国家的案例 360

陈述并确定原因 360

一些简单的跨国统计证据 363

超越简单的二元关系 367

银行业的政府安全网 368

是,但怎么解释中国? 369

结论 380

第十五章 现实对理论的挑战 385

银行危机的经济学理论 385

银行业集中度与稳定间关系的观点 388

非历史的推理 389

自由乌托邦主义观点 393

威权主义相关观点 394

民粹主义相关观点 395

联邦主义相关观点 396

党派互责的观点 397

监管改革相关观点 400

改革家的意义 401

注释 407

专有名词对照表 467

参考文献 471

编后记 513

精品推荐